泡面作文>教学教案>教案大全

《挑山工》教案设计优秀4篇

发布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写作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挑山工》教案设计优秀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挑山工》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

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学习生字新词

三、交流预习

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

(1)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3)读生字组词。

(4)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5)组词:溜()货()奏()衡()诵()留()贸()泰()横()颂()杖()肌()耽()误()哲()仗()机()枕()娱()折()

4.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4)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

(1)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

(2)“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

(1)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2)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3)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挑山工》教案设计 篇二

一、 教材分析

课文写了我登泰山的时候看到挑山工努力登山的情景,内心受到很大的震撼,为什么他们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作者从他们身上感悟到生活的真谛:认定目标,坚持不懈,一个劲地向上攀登,征服一个个困难,定能达到胜利的顶峰。

二、 设计理念

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及学习语文的激情。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明白“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理解“一个劲儿”背后的内涵感悟生活真谛。

四、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理解“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的原因。

2、从外貌入手,以泰山为背景,游人为衬托,揣摩挑山工的语言,理解“一个劲儿”背后的内涵,感受挑山工的形象,感悟生活的真谛。

五、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初步感受“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挑山工》这篇课文,同学们都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其实这也是作者心中觉得奇怪的地方,那么这个问题挑山工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2-6自然段,找到挑山工说的那番话。

2、出示挑山工说的话:“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并读一读。

3、从挑山工的这番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预设一:游人是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

预设二:我感悟到了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坚持往前走的的精神。(课文哪个词语写出了挑山工坚持不懈往前走呢?)

4、板书:一个劲儿

5、“一个劲儿”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不是漫无目的,脚踏实地)你有没有一个劲儿地往前走或者一个劲儿做事情的时候?

6、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由说。

7、对!这就是一个劲儿,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二)从外貌入手,进一步理解“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1、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挑山工是一个劲儿往前走的?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2-6自然段。

(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一个劲儿地在读书,谁先来说说?)

2、学生汇报交流

3、我们哪几次遇到他的时候,他总是悄悄地超过我们?请同学到课文中找一找。

4、生:找到山脚下——回马岭——五松亭——山顶(板书)

5、我在这些地方遇到的挑山工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矮个子 脸黑生生 眉毛很浓 洁白的牙齿

白土布褂子红背心 黑黝黝的肌肉

7、生读词语

8、挑山工的外貌看起来好象和一般人不一样,你能想象一下挑山工的生活,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9、对呀!这就是我遇到的一个劲儿往前的挑山工,他一年四季坚持不懈地挑着担子这就是一个劲儿。

(三)从与游人的对比中,深刻感受“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1、挑山工总是这样一个劲儿地往前走,他与游人走得不一样。

(出示练习) 当游人在 ,挑山工一个劲儿 。

当游人在 ,挑山工一个劲儿 。

当游人在 ,挑山工一个劲儿 。

2、他不是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而是向着一个目标向前走,这就是一个劲儿。

(四)从气候变化与地形陡峭,提升“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1、 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一个劲地往前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啊?

2、 学生说:陡直的,充满荆棘的

3、泰山资料介绍

4、就是在这条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身穿红背心,被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的挑山工,一个劲地往前走,他们只是偶尔地走一两天吗?

5、学生找到句子“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20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

6、是呀,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当狂风扑打的时候,当骄阳似火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7、补充关于挑山工的资料

8、挑山工肩物,克服重重困难,朝泰山顶峰一步一步向上登攀,这就是一个劲儿。再读句子:“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9、这就是我们在陡直的山道上遇到的挑山工,他们(读描写外貌的词语),他们一个劲儿往前走。

(五)拓展写话,总结升华“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挑山工》教案 篇三

5、挑山工

教学目标 :

1、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却反而先登上极顶的原因。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攀登的精神。

2、运用抓住体现中心的句子来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培养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随一位挑山工登泰山,解开心中不解之谜是本文的重点段落。了解课文是分几层意思来表达中心的,从而理解作者悟出的哲理,懂得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哲理一步一步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画家冯骥才的作品。他的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在泰山风景区有许多游人,还有——挑山工。

二、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思考三个问题:

①    文中的不解之谜指什么?    板书(生谜)

②    作者是怎样解谜的?            (解谜)

③    作者领悟出什么深刻哲理?      (明理)

2、检查朗读。

3、课文就是按照“生谜——解谜——明理”的顺序来进行叙述的。

三、生谜

1、观察插图,说说“挑山工”是怎样的人?

2、自读第1节,说说课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挑山工?谈你的感受。(同桌讨论)

3、交流:

①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说明担子重;

②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说明步履轻松;

③“折尺形”的登山线路——说明路程长。

4、引读课文: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的担子重——,他们的步履轻松——,他们登山的路程长——。这样登山的原因是——,好处是——,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但是——。

5、担了重物,路程加倍,还是慢吞吞地向前走,居然能走到游人前面,由此,作者心中产生了一个不解之谜。

出示练习:

挑山工       ╱ 慢,              ╱ 慢。

走得              其实并不

游人         ╲ 快,              ╲ 快。

交流完成填空,学生读。

6、引读课文:

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奇怪的是——。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你在某个地方——,或者——,或者——,他们——。等你发现,你会——,以为——。

四、熟读第一段,背诵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谁能说说挑山工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二、解谜、明理

1、读3-6节找出表现不解之谜的三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各种形式读句。

六、解谜、明理

1、出示作者的疑问(第4节)

2、最后,挑山工的回答解开了他心中的谜。出示挑山工说的一段话。

三人分别读这段话。

3、挑山工的这段话怎样解开这个不解之谜呢?

出示阅读提示:

任选一个内容进行学习,先读懂这段话,再联系上下文,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1、是否同路

(出示)山下       他们同时起程

回马岭     一、二次……

山道上     几次相遇

最后汇合在极顶的小卖部前

2、游人走法:

挑山工走法:

随机朗读句子

3、游人东看西看,挑山工一个劲地往前走,理解时间长了,就走到前面去了的含义。

4、这些是挑山工的话,作者由挑山工的话语中悟出意味深长的做事哲理。

出示句子、读句

那作者悟出了什么哲理(师举例说一个内容,其余学生说)

出示:向着目标     踏踏实实

不停攀登     奋发努力

七、哲理升华

1、从泰山回来,作者深深记住了这些哲理,并且画了这样一幅画。

出示图与文    读句

2、作家冯骥才作为一个游客,听了挑山工的话以后,如果再去游览名山,会怎么走?

那为什么还要画这幅画并挂在书桌前,多年不曾换掉。

师小结。

八、课外延伸

出示课前,收集冯骥才作品目录。

冯骥才  (1942~)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挑山工》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

1、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却反而先登上极顶的原因。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攀登的精神。

2、运用抓住体现中心的句子来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培养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随一位挑山工登泰山,解开心中不解之谜是本文的重点段落。了解课文是分几层意思来表达中心的,从而理解作者悟出的哲理,懂得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哲理一步一步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画家冯骥才的作品。他的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在泰山风景区有许多游人,还有——挑山工。

二、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思考三个问题:

① 文中的不解之谜指什么? 板书(生谜)

② 作者是怎样解谜的?(解谜)

③ 作者领悟出什么深刻哲理?(明理)

2、检查朗读。

3、课文就是按照“生谜——解谜——明理”的顺序来进行叙述的。

三、生谜

1、观察插图,说说“挑山工”是怎样的人?

2、自读第1节,说说课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挑山工?谈你的感受。(同桌讨论)

3、交流:

①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说明担子重;

②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说明步履轻松;

③ “折尺形”的登山线路——说明路程长。

4、引读课文: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的担子重——,他们的步履轻松 ——,他们登山的路程长——。这样登山的原因是——,好处是—&mdas m.shancaoxiang.com h;,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但是——。

5、担了重物,路程加倍,还是慢吞吞地向前走,居然能走到游人前面,由此,作者心中产生了一个不解之谜。

出示练习:

挑山工 ╱ 慢,  ╱ 慢。

走得  其实并不

游人╲ 快,  ╲ 快。

交流完成填空,学生读。

6、引读课文:

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奇怪的是——。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你在某个地方——,或者——,或者——,他们——。等你发现,你会——,以为——。

四、熟读第一段,背诵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谁能说说挑山工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二、解谜、明理

1、读3-6节找出表现不解之谜的三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各种形式读句。

六、解谜、明理

1、出示作者的疑问(第4节)

2、最后,挑山工的回答解开了他心中的谜。出示挑山工说的一段话。

三人分别读这段话。

3、挑山工的这段话怎样解开这个不解之谜呢?

出示阅读提示:

任选一个内容进行学习,先读懂这段话,再联系上下文,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1、是否同路

(出示)山下 他们同时起程

回马岭  一、二次……

山道上  几次相遇

最后汇合在极顶的小卖部前

2、游人走法:

挑山工走法:

随机朗读句子

3、游人东看西看,挑山工一个劲地往前走,理解时间长了,就走到前面去了的含义。

4、这些是挑山工的话,作者由挑山工的话语中悟出意味深长的做事哲理。出示句子、读句

那作者悟出了什么哲理(师举例说一个内容,其余学生说)

出示:向着目标  踏踏实实

不停攀登  奋发努力

七、哲理升华

1、从泰山回来,作者深深记住了这些哲理,并且画了这样一幅画。

出示图与文 读句

2、作家冯骥才作为一个游客,听了挑山工的话以后,如果再去游览名山,会怎么走?

那为什么还要画这幅画并挂在书桌前,多年不曾换掉。

师小结。

八、课外延伸

出示课前,收集冯骥才作品目录。

冯骥才  (1942~)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挑山工》教案设计】相关范文

挑山工教学设计优秀4篇03-18

《挑山工》教案优秀9篇03-21

《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9篇05-14

《挑山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06-05

《挑山工》教学设计(精选10篇)01-03

挑山工教案优秀9篇01-15

语文《挑山工》教学设计【优秀7篇】01-28

挑山工教学设计【优秀9篇】03-17

《挑山工》优秀教学设计5篇05-02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优秀5篇01-01

最新范文

奇妙的克隆教案(优秀3篇)04-22

《方山子传》教案优秀3篇04-22

《莫泊桑拜师》教案教学设计优秀5篇04-22

分数除法教案【最新5篇】04-22

《马说》教案(精选8篇)04-22

《变废为宝》教案优秀5篇04-22

开学第一课教案(优秀7篇)04-22

防溺水方面安全教育教案最新10篇04-22

教师优秀教案【优秀4篇】04-22

父亲的菜园教案【精选9篇】04-22

57 2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