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初中教案>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课文教案格式(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写作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初中语文课文教案格式(优秀10篇),希望同学们阅读之后能够文思泉涌。

《白杨礼赞》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正确说出全文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北方农民、哨兵所具有的团结、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植物,以及自己喜欢它的哪一种品格,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谈谈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

2.请学生简述文章中主要写了那些对象。

(杨树;人)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1.朗读课文1-6自然段,请用一个词概括杨树的特点。

(不平凡)

2.同桌合作,文中描写了杨树哪些不平凡?

(生长的环境:单调;形态:力争上游)

3.朗读课文7-9自然段,说说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哪些特点?

(生命力强;质朴、坚强、力求上进)

4.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从树过渡到人的?

(象征的手法)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相似性,为什么此处不是比喻而是象征?比喻和象征有何区别?

(比喻:喻体通常为具象的,两者是特征上的相似;象征通常是用具象象征抽象的特点,两者所体现的品格品质相似。)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请学生再次回想下自己喜欢的植物,使用象征手法写一段200-300字的短文,下次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

本文写自1940年,茅盾曾经的文字多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为主角,此篇热情地歌颂了抗战中的士兵百姓。《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结合这段创作背景,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茅盾写作对象及写作风格的改变。

初中语文的教案 篇二

教学目的

1.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

2.品味体会小说的语言特色。

3.让学生试着体会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过程。

4.教学生学会长大、学会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体会成长。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全文。

2.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部分精彩段落)。4.概括课文内容和主题。

三、品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迅速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

2.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3.讨论交流:请学生按照下列句式说一段话:我认为杜小康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

4.学生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5.思考:请你给课文换一个标题,并比较自己所换的标题与原标题,哪一个效果更好?为什么?

四、寻读课文美点,深入赏析。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景物描写的片段。

2.学生自由朗读这些景物描写的片段,然后选取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妙的一个段落放声朗读。

3.指明学生朗读自己所选定的段落,然后说说自己朗读它的理由。

4.用同样的方法赏析有关细节描写的片段。

五、结束语:

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但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六、布置作业:

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人和事影响着你的成长,给予你有益的启示?

七、板书设计:

人物 情节 环境 语言

杜小康 开端: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去放鸭。 鸭群 生动

恐慌 发展: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芦荡 传神

孤独 高潮: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风雨 意味

坚强 结局: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深长

初中语文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文学常识。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以读带思,以思促读的方法分析课文。

(2)逐步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本文蕴含的浓浓亲情。

二、教学重点:

诱发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逐步培养学生以读带思,以思促读的阅读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本文蕴含的浓浓亲情。

四、教学设想:

运用诱思导读法,启发学生集思广益,合作探究问题的兴趣,以“点”带“面”层层深入地分析本文主旨,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鹰隼试翼篇

同学们,童年的时光里都有许多美好的回忆:难忘的朋友,难忘的游戏,难忘的玩具。打开你记忆的窗口,给大家讲述一个你小时候做过的游戏或是玩过的玩具。

导入课题,并板书。

初露锋芒篇

(1)知识积累

谁愿意毛逐自荐给大家读一遍21页注释①,让我们一起了解本文作者鲁迅先生,在今后我们将学到他更多的文章,将逐步认识这位作家个性化的语言、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人格,下面我们比一比,看谁记住这个注释最快、最准确。努力吧,相信自己,你就是最优秀的!

(2)诱思导读

第一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运用工具书掌握它们的读音和含义。

A组学生练习题: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秃 蟹 憔悴 诀别 嫌恶

B组学生练习题: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惊惶 傲然 虐杀 宽恕 苦心孤旨

留给大家5分钟,同桌之间看谁掌握的最准确,最牢固。

设计目的:让学生运用工具书,注重掌握和积累词语,为朗读、分析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第二步:请同学们细细研读课文,开启你智慧的大门,集思广益,合作探讨下列几个问题。教师在学生讨论间适当点拔,参与学生讨论。

(1)从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鲁迅先生内心感情的词语。

(2)从文中找出作者描写风筝的语句。

(3)第一段中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4)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

设计目的:抓住本文中几个“点”,进而辐射整个“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学生讨论的教学机制。

第三步:重点段落研读,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记叙了我折断、踏扁破坏小兄弟风筝这件事,表达了作者内疚、懊悔的复杂心情,请找出详细记叙这件事的片段,朗读两遍。朗读可以高声,也可以低声、不出声;可以读快,也可以读慢,读完后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⑴当他发现我时,为何“便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⑵“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这句话,“秘密”是指什么?“满足”与后文哪个词相呼应?

⑶本段中的“傲然”和“绝望”形象地表达出人物怎样的心情?

⑷联系上下文,指出作者现在如何评价当初的做法,同时表达出作者一种怎样的愿望?

设计目的:通过分析探讨重点语句,深入剖析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更清晰地把握文章主旨。

才艺展示篇

⑴说话训练:

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角度,讲述你与祖辈、父辈、同辈的兄弟姐妹之间感人的一幕,并谈谈你的感受。

⑵拓展训练:

亲情是人间最温暖、最真挚、最美好的感情,在古诗文中有许多描写亲情的语句,你能写出一、二句吗?

初中语文课文教案格式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学会不认识的字;能运用各种方法理解“仰慕、憨厚、赏识、志存高远、驰骋”等词语,并积累这些词语。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能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能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研读对齐白石的人品有所了解感受。

3.能在简要说出课文记叙的两件事的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能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研读对齐白石的人品有所了解感受。

教学过程:

一。补充了解齐白石、李苦禅,揭示课题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两位国画大师之间发生的事情。

板书课题:齐白石与李苦禅(齐读)

2.观看齐白石、李苦禅的国画,阅读有关文字介绍(幻灯片播放)。

师:先来欣赏几幅画,在欣赏的同时请大家留意画面上的文字介绍。

师:从刚才的欣赏和阅读中,你了解到了些什么?

(齐白石与李苦禅都是国画大师,齐白石诗、书、画、印无所不精,作品具有纯真的民间气息,李苦禅原名李英杰,是齐白石的徒弟,擅长画鹰)。

二。初读文章,理清文脉

1.根据预习要求小组内进行交流反馈。

师:昨天请大家预习课文(同时出示预习的要求),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述了齐白石与李苦禅之间发生的哪两件事?四人一组交流。

2、集体反馈

指名交流师徒间发生的两件事:

(李英杰仰慕齐白石的人品、画品诚心拜师学画;齐白石教育李英杰正确对待拉洋车,李英杰从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三。抓住关键语段学习课文,深入感悟,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一件事:收徒拜师

1.理解“人品、画品”这两个词。

出示句子:因为仰慕先生的人品和画品,特来拜师。

引读:当时李英杰正是因为……(同时“仰慕、人品、画品”变红)

师:对于“人品、画品”这两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学生回答)

师:李英杰仰慕齐白石高尚的品格和独特的作画格调,满怀诚意特来拜师学画。

同时出示板书:拜师

人品画品

2.感受李英杰拜师学艺的诚意,指导有感情朗读。

出示句子:“俺俩是国立艺专的学生,他叫王雪涛,俺叫李英杰。俺们都是从乡下来的穷孩子,因为仰慕先生的人品和画品,特来拜师的。请您收下俺们吧……”

师:带着仰慕的心情,来读好李英杰的这段话。

3.理解齐白石为何“紧闭了一下双眼,两颗泪珠顺着眼角滚落下来”

出示句子:齐白石看着眼前这两个憨厚可爱的青年,不禁回想起自己学画时的艰难历程。他紧闭了一下双眼,两颗泪珠顺着眼角滚落下来:“好,我收下……”

(1)引读:显然齐白石被他俩的诚意所打动,看着眼前这两个憨厚可爱的青年,不禁回想起自己学画时的……

(2)师:其实,齐白石能成为一位国画大师是十分不容易的,他经历了种种坎坷,备受冷落。让我们了解他早年的那段艰难历程,感受一下。

出示补充材料:简介齐白石的艰难经历。

学生自由散读有关资料。师引读:出身贫寒的齐白石,在早年学画的历程中备受冷落。15岁开始学雕花木匠,27岁才拜师学画。由于白天要干活,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读书学画。那时他生活穷困,饥饿时常常只能饮水充饥。无钱买灯油,便点松火做灯。40岁之后,齐白石才在朋友的鼓励与资助下,远游南北各地,祖国的壮美山河和多姿的风土人情,开阔了他的胸襟,提升了他的描绘境界。

(3)师:看着眼前这两个憨厚可爱、热爱艺术青年,此时此刻,自己年轻时放牛、木匠的生涯、伴着松油学画的艰难历程仿佛又浮现在齐白石的脑海中。他被两位青年的真诚所打动,他不想让这两位青年失望,他打心眼里地喜欢,他要尽力培养他俩,想到这,……(读句)他紧闭了一下双眼,两颗泪珠顺着眼角滚落下来:“好,我收下……”

师:就这样,齐白石收下了这两位出身贫寒、诚心学画的年轻人。

板书:收徒

(二)学习第二件事:教徒悟理

1.板书:教徒悟理

师:齐白石教作画更教人,风雪之夜发生的“拉洋车”的事情让李英杰悟出了做人的道理。现在我们就来重点了解师徒之间发生的第二件事情。

随即板书:教徒悟理

2.了解课文的第二件事主要写齐白石的人品。

师:课文讲述的这第二件事,主要是要介绍齐白石的人品还是画品?

———是让我们感受到的是齐白石老人高尚的人品。(板书点出)

3.过渡

出示句子:李英杰是山东高唐人氏,出生寒苦,考入艺专之后,不仅没钱交学费,甚至连穿衣吃饭的钱都没有,他下决心拉洋车,赚钱学画。

师引读:当时的李英杰,生活十分窘迫,考入艺专后,不仅……,甚至……,但是对画画的热爱,让他始终不曾放弃,于是他……(“不仅、甚至”变红)

4.指名一人读10—17节。

师:事由凑巧,在一个风雪之夜,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学生个别读课文)

5.师引读,出示三句句子

师:就在李英杰拉着洋车往前走时,却见白石老人站在面前,李英杰……

出示:李英杰当时急出一身冷汗,想调头就走。

师:尽管冬季里天黑得早,但是齐白石还是认出了自己的弟子,他要求李英杰拉他回家,无奈之下,李英杰只得……

出示:那青年把白石扶上洋车,李英杰低着头端起车把向前跑去……

师:白石老人执意要求李英杰收下车钱,从那以后……

出示:从那以后,李英杰好几天没敢登齐家的门,可是心里又感觉空荡荡的。他终于硬着头皮走进了白石的画室。

6.联系上下文,理解李英杰此时的心理感受。

师:一个人的心里想法会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李英杰当时会怎样

想?请你联系上下文,注意描写李英杰动作、语言的句子,选择其中的一句句子,想象他当时的内心想法。(同时将“急出一身冷汗、调头;低着头、跑;没敢、空荡荡、硬着头皮”点红)

四人一组根据提示交流学习

出示:李英杰当时急出一身冷汗,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想调头走开。

那青年把白石扶上洋车,李英杰低着头端起车把向前跑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那以后,李英杰好几天没敢登齐家的门,可是心里又感觉空荡荡的。他的心里十分矛盾:去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去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终于硬着头皮走进了白石的画室。

组织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

小结:就像你们刚才所写的那样,被师傅撞见自己在拉洋车,李英杰是十分得局促不安,所以他会对师傅说……(读句)

7.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感受齐白石的人品。

(1)师:可对于这件事,齐白石又是怎么说的呢?(个别读)

出示:“你胡说……”白石停下手中的笔,目光直射英杰,随后他语气和缓了下来,“拉洋车是为了求学,自食其力,堂堂正正,有什么可丢人的?老夫幼时当过木匠,还特纂刻了一枚‘木人’印章揿在画幅之上!古人云‘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拉洋车有什么不好!”

(2)轻声读齐白石说的这段话,想想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组织交流(适时引导到齐白石早年的苦难经历)适时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君子必须先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敬重。)。(这句话在文中变红)

(3)有感情朗读这一节。

自由读。

引读:齐白石深知在困苦的时候,唯有自尊自爱才能走出困境,这样才能磨练出人的品性,使之成为一个受人敬重的人。齐白石就是这样做的,所以当李英杰觉得拉洋车很丢脸,齐白石生气地说……,白石停下手中的笔,目光直射英杰,随后他语气和缓了下来,语重心长地说……

(4)总结

师: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个自尊自爱的人,这不仅是齐白石在教育李英杰,这更是齐白石人品的体现呀。板书:自尊自爱

师:李英杰将师傅的教诲牢牢记在心中,白石也越发喜爱这志存高远,意趣不凡的年轻人。出示:志存高远,意趣不凡。志:志向存:心里怀着意趣:意味和兴趣

师:读读注释,你理解这两个词了吗?读好词语

8.补充拓展,理解“驰骋”在文中的意思。

师:李英杰的志存高远,意趣不凡正是齐白石所赏识的。白石老人曾这样盛赞李英杰……(齐读)出示补充材料:门下弟子数百人,英杰是最了解我心意的人,他的人品、画品堪称一绝,日后必将超过我的成就,驰名画坛。

师:白石老人还曾特意画一幅《不倒翁》送给他,鼓励他要……

师:从师傅身上学到的自尊自爱的品格让他受益匪浅。这位李英杰便是……

出示:这位李英杰便是日后驰骋画坛的大画家李苦禅。(“驰骋”两字红色)

师:“驰骋”原来指骑马奔驰,课文中的意思是……(指名回答)

9.了解“李苦禅”名字的含义。

师:李英杰学作画、学做人,为了牢记师傅的教诲,在好友的提议下,他将李英杰改名为“李苦禅”,“苦”意味苦难的历程,“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写意画正是他的擅长。

出示:李苦禅:苦——苦难历程;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

师:李苦禅继承了齐白石的人品与画品,摸索出自己的画风,同时他更悟出人品即画品的含义。于是,便有了他的这句话……

出示:必先有人格,才有画格

指导朗读这句话。

四。欣赏李苦禅的作品

师:李苦禅自尊自爱的人格影响着他的画风,最后让我们伴着悠悠的古琴声来欣赏李苦禅独具风格的国画作品。

板书:

齐白石与李苦禅

收徒 拜师

人品 画品

(自尊自爱)

教徒 悟理

初中语文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2、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2、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阅读、讨论与教师的总结启发相结合。

2、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

《羚羊木雕》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这种矛盾说到底是一个“代沟”问题,由于时代的变迁,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在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必然会有种种差异,也必然表现在许多家庭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悄悄的`长大,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事事听从家长了,于是“家”这个宁静的港湾,开始有了起伏的波澜。让我们一起读读张之路写的发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吧。(多媒体展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这篇文章你们看过吗?)

1、生字、词的读音:

怦怦(pēng)、树杈(chà)、攥(zuàn)、逮捕(dài)、逮着玩(dǎi)、寒颤(zhàn)、颤抖(chàn)。

2、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

(1)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2)让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爸爸、妈妈、“我”、奶奶、万芳和万芳的妈妈。

(三)问题探究

语言显示人物性格,请同学们自由读,选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出人物的个性。

1、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并分析人物形象。(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要求:读准语气、语调。)小组讨论谁读得好,好在那里,如果朗读中有不足,有什么不足?然后全班讨论。

2、爸爸送我羚羊木雕,我把它送给了好朋友。我这么做,对吗?能告诉我你的理由吗?

3、文章最后说:“这能全怪我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我”,你会怎样处理?

4、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www.paomian.net≯四)教师小结

《羚羊木雕》通过写这场风波,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妥善处理孩子间的交际行为,尊重他们的友谊,千万不能重财轻义。也告诉孩子做事应同父母商量。

(五)课堂拓展

1、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你的看法怎样?

2、你遇到过类似的伤心事吗?是怎样处理的?如果是,现在又会怎样处理?能告诉我们吗?

(六)课后练笔

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源于沟通和交流。周末回家与父母分享这个故事,并交流一下看法。然后,把你藏在心里很久的话写出来。

题目:《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初中语文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阅读标记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运用因果句型熟练地说和写单词。

3、初步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比喻意义。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阅读标记阅读文章,掌握因果句型。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1、采用“引导—发现”的教学策略,即通过“引起怀疑—引导—探索—发现”的基本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探索,发现规律。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采用跳跃式说读。

教学过程:

首先,复习引言,理解题目。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一只受惊的鸟”这个话题。

2、复习新单词,然后一起看大屏幕:

(课件一:出示图片,认识弓弦)做一个射箭动作。

3、老师想测试每个人。你有勇气接受挑战吗?《惊鸟》中的“鸟”是什么意思?(鹅)给我看看:

(课件二:大雁判断哪个是对的,然后放一张大雁的图片)问:你了解哪些大雁的生活习性?候鸟是群居的。是的,鹅喜欢群居。它们成群结队地生活在水边,成群结队地高飞。

“惊吓”是什么意思(惊吓,害怕)?“惊鸟”的意思是:

A、怕弓箭的鹅。

b 。害怕弓弦声的野鹅。

4、谁能用简单的语言复述一下这个成语故事?其他同学心里有她就能默默完成。

二、精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

1、过渡:看屏幕。一天,更羸和王伟去小学外面打猎。

(课件3展示了文字插图)

你能从图片中分辨出谁是更羸,谁是王伟吗?请陈述你的理由。(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2、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更羸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打开书找一下,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个记号。名字读:一只大雁从远处缓缓飞来,边飞边唱。

(课件4演示一只大雁在飞,一边飞一边唱。出示句子并按名称朗读)

看到这样的大雁,你会想到什么?老师想把“明”变成“喊”

(2)过渡:更羸似乎想了很多,瞬间做出了这样的推断:

(课件5展示句子:更羸指着大雁对王维说:“陛下,我不需要箭。只要拉弓,大雁就会掉下来。)按名字念。如果有关联词,标记出来(就-就)练习说。

老师:王伟的反应是(课件5显示一句话:“真的吗?”王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能力吗?”)

如果在“说”和“问”前面加修饰语,想想什么对两个人的心最好。(课件5变成更羸指着鹅对王维(自信地)说:“陛下,我不需要箭。只要拉弓,鹅就会掉下来。”是吗?”王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半信半疑地)问道,“你有这样的能力吗?" )

(3)按名字读。老师:继续读下去:更羸礼貌而谦虚地说:请让我试一试。

疑问:更羸成功了吗?

3、读第五自然段。

(1)点名朗读(课件6展示课文:更羸不带箭。他左手拿着弓,右手拉着弦。他只听到一声巨响。大雁只飞起来拍两下翅膀,突然从半里外直直地掉下来。)

(2)评价:鹅掉了吗?但是我没看到。你刚才念的时候,弦不够响,鹅也没听见,所以没有掉下来。盛又念了一遍,这一次,他强调了“轰”的一声)

老师:声音太大了,我被吓了一跳。难怪那些鹅害怕得直直地掉下来。

(3)看完这段话,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也有一个问题要问:在这篇文章中有两个“直”他们是指同一件事吗?

(课件7展示课件选择两个直字)

(通过比较,学生理解“大雁直上”“在直上”是“不顾一切”的意思;"直下”直是“垂直”的意思。)

你猜,刚受伤的鹅听到弦声的时候在想什么?

在黑板上写完

裂开

飞往↗∣∣

害怕↗∣∣

“嘣”↓

立即

老师:我们发现是一声巨响杀死了那些鹅。现在假设你和王维去打猎,你可以拉这个弓,那么(嘣)过来,这只鹅会掉下来吗?

看来这一次更羸的高明之处不在于拉弓,那么更羸的功力究竟高在哪里呢?

4、以不同的角色阅读(6-9段)

老师:接下来,我让一些学生分角色朗读第6至9段。注意你演哪个角色,你就要像演哪个角色一样说话。(课件8展示:一只受惊的小鸟惊了。这两个惊喜是同一个意思吗?)

5、读9段。

(课件9显示:它飞得很慢,发出凄惨的声音。慢慢飞,因为它被箭射伤了,伤口还没愈合,还在痛;之所以叫悲惨,是因为它离开了同伴,孤独而不合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就吓得飞得老高。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它倒下了。")

(1)默读这篇文章,思考更赢的所见所闻。哪些是更赢分析过的?这是更羸得出的结论。按名字回答

(2)完成课件板书:(观察:慢慢飞,惨嚎。解析:箭伤,你孤独而失落。结论:不用箭,拉弓就行。)

(3)展示句子:

(课件10:它飞得慢,因为被箭射伤了,伤口还没愈合,还在疼;

A.它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被箭射伤了,伤口还没愈合,还在疼。

B.因为已经被箭射伤了,伤口还在疼痛没有愈合,所以飞的很慢。

根据句子说出来:

之所以叫悲惨,是因为它离开了同伴,孤独而不合群,得不到帮助。

(4)让我们来看看:

(课件11:展示一句话: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它倒下了。")

老师:尽量在句子中使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自由朗读。

6、读一段自然的文字。

老师:更羸是什么样的人?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本事,明知道大雁那么怕弓箭,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会掉下来?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它倒下了。)

(1)按名字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评论:谁读的好?有什么好的?(强调“有名”和“专家”)理解“专家”的含义:对某项技术或某项工作特别熟练,并且做得特别好的人,叫专家。织布特别熟练的人叫“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好的人叫“种菜能手”。擅长射箭的人被称为“弓箭手”。

“著名的射箭专家”说明更羸不是一个普通的射箭专家。他的箭术特别高明,射箭经验特别丰富,所以大家都认识他。你能想象他的箭术吗?用一个词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因为更羸射得太准了,所以大雁才掉下来吗?因为他经验丰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并能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认真深入的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三,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是一支箭来了,拼命逃命。可见这只鹅是一只——(生)受惊的鸟(老师指的是主语)

“受惊的鸟”是什么意思?(是被弓箭吓到的鸟。)

2、老师:没错。“惊”是惊吓的意思;“弓”是弓弦的声音;“智”就是“德”。“惊为天人”是一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特别害怕以后出现类似的情况,说这样的人成了惊弓之鸟。

3、你在电影、电视或看过的故事里见过这样的人吗?

(老师举例:有些人打败仗就惊恐万状。他们一听到麻烦,就以为追兵来了。他们非常害怕,以至于匆忙逃跑。这些人是受惊的鸟。)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当他们听说解放军来了,他们吓得四处逃窜,投降了。他们也很害怕。)

(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然后看到一根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懦夫。)

4、老师总结:鹅自己吓自己。我们不要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情况,要冷静,不要自己吓自己,要想办法自救。

5、像这样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我向我的同学推荐一本《成语故事》。仔细阅读,你一定会有所启发。

初中语文课文教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了解太空生活,感受宇航员的探索、牺牲精神。

2、巩固实践所学的读书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难点:学习课文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的写法。

教学设想:

1、课前阅读、观看一些有关航天的书籍影视,了解太空知识。

推荐书目:

①《太空漂流记》(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1年版)杰瑞·M.利宁杰,美国宇航员

《奔向太空》科学普及出版社

《飞向人马座》科幻小说郑文光

《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太阳系历险记》科幻小说儒勒·凡尔纳

②网络资源:

③影视资源:

《太空站实录》

2、课前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总体感知课文。

3、学习方法:运用合作方式,多搜集资料,自主探究;注重将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

4、学具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实物投影仪

5、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块:导入新课,交流知识。

师:当我们遥望夜空,总不免要想月球是什么样子的?有嫦娥、吴刚、玉兔、桂花树吗?那茫茫的银河中有牵牛、织女吗?地球上的人类文明是不是一种偶然?浩瀚的宇宙中还有没有其它文明?有没有人类的朋友?从古至今,地球上的人类从没有停止过探寻!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课前所所搜集的太空及航天方面的知识,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二十七在太空中理家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块:整体感知,总体把握。

师:提到理家,同学们往往就会想到“衣食住行”,那么在太空中理家又是指理哪些呢?

生:阅读、思考,发表观点。

师组织交流评价,并结合学生讨论板书:跑步长高穿衣洗漱睡觉)

第三块:现场采访,再现情景。

师:现在同学们请将自己当作宇航员,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太空生活片断给大家作现场介绍。

生:为进入角色认真研读课文,先小组讲解,再班级交流。

生:介绍生活片断

师:聆听,组织交流评价

第四块:实践巩固读书方法。

师:复习提问相关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注意根据投影要求圈点勾画。

投影:1.第5—9节分别介绍了太空跑步活动的哪几方面内容?

2、划出解说某种活动的意义及进行某种活动与地球上进行同一活动的不同之处与难处的语句。

3、划出体现太空探险者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词句。

生:阅读、圈点勾画

师:组织交流(引导同学圈点勾画的注意点,并作板书)生:交流、评价

师:一位科学家这样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发现一个真理更重要。现在请大家在阅读文章时,注意能根据文章进行质疑。

生:讨论、提出问题

师:同学互相解答问题,组织交流评价(主要依据问题的价值性等)

生:解答、交流、评价

第五块:发展延伸

师:播放美国“哥伦比亚号”升空爆炸的录像

生:观看视频

师:结合录像、及课文最后“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我们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试以“宇航员精神”为话题发表自己的感想。

生:小组讨论

师:引导学生交流评价生:交流评价。

第六块:回顾小结,布置作业

吃饭、跑步、洗漱、睡觉这些在地球上最再平常不过的,但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一切就都与地球上不同了,能够大太空中吃饭、跑步、洗漱、睡觉是太空遨游的需要,是星际旅行的需要,是人类向其他行星发展的需要,让我们学习宇航员身上的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努力学习,争取在以后的航天方面飞得更远!

作业:

话题作文:以“人类的飞天梦”为话题作文,字数4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跑步(方式、作用、感受)

长高(长—不长)

总体概括穿衣(艰苦)总感受(探索、牺牲精神)

洗漱(洗澡、洗发、刷牙、刮胡子)

睡觉(头脚倒置)

总分写(叙述与说理结合)总

初中语文教案模板 篇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3

三。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探究讨论点拨法

2.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有一名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2、联系实际畅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经过“错过”吗?(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谈谈)

3、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及作者)

明确:是否错过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

二、简介作者:

刘心武,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中学时期爱好文学,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年。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学奖),是当代主流作家之一。90年代之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对民间红学的蓬勃起到推动作用。刘心武对编辑,创作上,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开伤痕文学先声,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奖,并由此取得在文坛上的地位。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三、学情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并注意字形。

贻误(yí)憬悟(jǐng)渊薮(sǒu)斑斓(lán)颟顸(mānhān)

咀嚼(jǔjué)情愫(sù)滞涩(zhì)惆怅(chóuchàng)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绝对不会出差错。(万无一失)

(2)、比喻生活的灿烂多彩,意味深远。(斑斓多味)

(3)、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严重的后果。(一念之差)

(4)、形容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失之交臂)

(5)、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力挽狂澜)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1).提出问题:大小错过真不少。第1段,用对话的口吻,说过去一年,又错过许多。第2段,用一个长句举例说明"错过"的事真不少。所举事例,一为购物,二为跳槽,是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所以具有典型性。

(2).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3)三。解决问题: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习惯、品味)

(4)总结全文: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不能错过

2、作者如何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

第3段是一个疑问句,第4段是个反问句,在文中紧相连用,后句以反问的形式,否定了前面的困惑和不解,否定了一般人内心存在的没有"错过"的希望,语意明确肯定。第5段是正面回答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问题。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生总是有得有失,得失本是"人生常态",人有"错过",不值得大惊小怪。第6段,是对第二部分的小结,"没错过"与"错过"是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的见证人,有了它们,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作者在这里用"存活"而不用"生活",存活是生存的意思,多指生命受到威胁后生存下来。第6段不仅小结第二部分,又引出第三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合作交流:

1、文章开头用对话的口吻,说过去一年,又错过许多,并在第2自然段用一个长句举例说明“错过”的事真不少,那么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人生总是有得有失,得失本是“人生的常态”,人有“错过”,不值得大惊小怪。

2、作者在文中分析了哪几种“错过”?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正确对待“错过”?

两种:一种是暂时的错过,还有机会再次相遇;一种是永远的错过,时不复返,机不再来。

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即对待错过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一味的懊悔和失望,要能从错过中汲取教训,为今后的人生积累经验。

六、明辨是非:请判断下面的例子,哪个是“错过”,哪个是“过错”,为什么?

例一:在考试时,有一位同学因为害怕考试不过关,心想:就抄抄书吧,反正老师发现不了。于是拿出了参考书,可当他正抄得津津有味时,没想到却被老师发现了,受到学校公开批评。

例二:曾经有一个英语短文翻译的比赛,我英语很好,然而汉语作文不太好,几经犹豫,我仍没有勇气把自己的稿件投出去。然而,班里一位和我水平差不多的同学投稿并得了奖,我后悔莫及。

3、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1)是否错过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如何对待错过。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错过;(2)错过自有意义,人“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所以必须“品味”错过。

七、合作探究:

文中说“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乎过错”句中的“错过”与“过错”是逆序词,它们的意思是不同的,请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有没有“错过”转化为“过错”或“掌握”的情况,你从中悟到了什么?试说给大家听听。

八、赏析品味:

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语段进行品评。

要求:1、想一想你所品评的这一段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找出你所品评段落中用的较为准确、精炼、生动的字、词、句进行评价、分析。

3、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品评的段落,使大家更好地体会作者的观点。

(1)、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生活。

“抓住”“溜走”两两对照,相得益彰,更加突出了“没错过”与“错过”的常见性。作者以“人生的经纬线”这个比喻来进一步说明“没错过”与“错过”的屡见不鲜,并把“经纬线”拟人化,说它“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

(2)、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的阶段性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最关键最美好的。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3)、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作者在赞扬"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

(作者的这段话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描写保尔柯察金在墓碑前的心理活动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目’碌碌羌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此时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抓住人生的机遇努力向自已的人生车站奋进。)

九、各抒己见:

小东在上初二以前,一直担任班干部。升入初二以后,班上进行班干部竞选,小东听说初二学习很紧张,当班干部影响学习,于是没有参加报名。事后,他看到班干部们工作得很顺心,学习也没有受到影响,面对这次“错过”,他很后悔。如果你是小东的好朋友,你打算怎样开导他呢?

十、小结:

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错过,曾使我们深深的懊悔;错过,曾带给我们沮丧。可是人生怎会万无一失,错过也是人生的常态。错过,让我们在懊悔中醒悟;错过,让我们在沮丧中奋起。错过之后我们不再错过,我们珍惜现在,我们创造未来,作家刘心武说过:“错过,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的格外明艳”。

初中语文教案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题,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心帮助弱者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1、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欣赏文章美。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高洪波的《我的太阳》小诗导入。

(二)快读感知课文,思考

1、文章的主人公是谁?

2、请为本文加五个小标题。

(例:寂寞的盲孩子快乐的盲孩子见到了一线光明的盲孩子、在风雨中挣扎并得到了关爱的盲孩子重见光明的盲孩子)

(三)研读课文

1、寂寞的盲孩子:盲孩子的寂寞体现在什么地方?

2、快乐的盲孩子:

分角色朗读:

(1)谁给寂寞的盲孩子带来了快乐?

(2)影子从哪里来?

(3)影子说这话时内心是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3、见到了一线光明的盲孩子:

(1)是谁给盲孩子带来了复明的希望?

(2)文中叠词运有什么妙处?(飘飘忽忽、幽幽、缓缓、小小)

(3)哪一句是中心句?

4、在风雨中挣扎并得到了关爱的盲孩子:

(1)盲孩子在风雨交加的困境中得到了哪些朋友的帮助?

(2)你觉得这风雨交加的困境是对谁的考验?

5、重见光明的盲孩子:

(1)重见光明的盲孩子看到了周围的哪些景物?

(2)影子最后变成了什么?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3)结尾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这句中的“光明”的含义是什么?

(四)互助合作,探究课文主题

1、童话中出现了盲孩子、影子及萤火虫这三个主要形象,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为何能成为好朋友?

3、盲孩子获得了光明,影子也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从中你读到了什么?

(五)课外拓展,放飞思维

1、你有这种永远不忘的朋友吗?你有磷火一般在别人最黑暗时给他光明的经历吗?请你以“爱”为中心,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写篇短文。

2、这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有诗情画意般的境界。课后继续研读课文,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有什么好处。

(六)教师寄语

做一个有能力获得幸福也让别人获得幸福的人。

初中语文课文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让学生查找资料,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聪明、勤劳、勇敢的民族,为世界人民所称颂。我们已经知道的张衡、李时珍、茅以升等人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一个发生在宋朝的历史故事,大概了解了当时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事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捞铁牛》,看看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2、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

三、指导学习,点拨解疑。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2、点拨: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指名说。

据文件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带上感情读出来。

3、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用“—”划出来。

5、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6、指导朗读: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看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自信和智慧,用胸有成竹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语: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

1、请默读第二段,找一找哪4项准备工作?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步、第二步等或先、然后等)

2、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读一读,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指名说。)

3、讨论: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3、怀丙做四项准备工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4、男、女生轮读读第3自然段,你一句,我一句。

5、小结:回顾四项准备工作,我们感受到四项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周密,准备工作出色。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2、先请同学讲,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3、课件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初中语文课文教案格式】相关范文

初中语文课本优秀教案【优秀10篇】01-21

初中语文教案模板优秀8篇01-18

初中语文教案【最新3篇】01-14

初中语文教案优秀6篇12-15

初中语文教案【优秀5篇】03-10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优秀8篇01-07

微课初中语文教案模板【9篇】01-06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评讲教案【优秀1003-02

初中语文教案万能 初中语文教案万能05-21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优秀3篇)05-22

最新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优秀5篇】05-2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设计【最05-21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课教案【优秀05-20

初中美术教案优秀8篇05-18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9篇)05-17

《小草》教案(最新6篇)05-16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4篇】05-16

初中历史教案【优秀3篇】05-15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4篇】05-14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精选6篇05-14

48 29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