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作文体裁>观后感

电影四渡赤水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7篇)

发布时间:

电影四渡赤水讲述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运筹帷幄,指挥红军四渡赤水,胜利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的故事。写作文为您精心收集了电影四渡赤水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7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带来一些帮助。

电影四渡赤水观后感心得 篇一

今天,我观赏了《四渡赤水》这部电影。

《四渡赤水》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在几十万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经过一渡赤水,由于敌情急剧变化和党内部的问题,北渡长江不可能,只能寻求新的变化。直至二渡、三渡、四渡赤水,最后巧渡金沙江,最终实现了北渡长江的计划。这次战役经历了三个多月,由于毛泽东等人的高超指挥,巧妙的隐蔽我军的战略意图,有计划的调动敌人,发挥了我军的优势,打破了敌人妄图歼灭我军的战略计划 ,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从以上的作战经历我能看出毛泽东同志是一个足智多谋,博览群书的人。他精通《孙子兵法》、《战国策》等兵书。把从书中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战争中去,而且还运用得恰到好处。这次战争中他还用到了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和“ 调虎离山之计”,彻底把敌人打垮。

我还看到了毛泽东同志在作战过程中能非常谦虚地听取部下的意见,还刨根问底地让部下把每一步计划都详细地说清原因,直至和自己的想法相吻合后,才会下令作战命令。他是一个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的人。在战争如此艰难、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他也不忘看望疲惫的战士们,给他们加油鼓劲。他还亲自为脚受伤的小战士换鞋,他是多么地爱护他的战士啊!

毛泽东同志是我们伟大的领袖。不管是他的能力,还是他的人格,都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穷人的生活 篇二

——《四渡赤水》观后感

左慧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看了一部名叫《四渡赤水》的电影。

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敌军进行运动战。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带领下经过整编,继续进军。为了摆脱数十万敌军从四面八方对红军的追击、堵截和包围,毛泽东亲自指挥红军,在云贵高原展开了一场灵活的运动战。1935年1月9日,红军从遵义出发向北进军,一渡赤水,准备从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北上抗日。此举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恐慌,急调重兵布防在川黔边境,封锁长江。2月8日,红军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再战遵义,歼灭贵州军阀王家烈部队,重占桐梓、娄山关和遵义,并歼灭敌军20多个团。为了进一步迷惑和调动敌人,红军于3月16日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假装北渡长江。3月22日,毛泽东指挥红军突然调动东下,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直逼贵阳。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一位重庆的老人,用石头用力砸向国名党的发炮人,发炮人当场昏过去。而那位重庆的老人身负重伤,家里买不起盐,还有一个女儿。当时有两名红军把老人送到家中。其中一名红军拿出一个袋子给了小姑娘,然后快速上了路。小女孩打开后发现,原来里面装着盐。

那时,我才发现以前的人连盐都吃不起。而我们现在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难道不幸福吗?

那时的重庆,老百姓们骨瘦如柴,衣服破烂不堪,吃不饱,睡不好,穿不暖。红军带着许多盐块,前来帮助。老人和小孩们各个欢天喜地说道:“我们有盐了!”

这时,我才发现,原来盐的原型是盐块,颜色微白,有点儿像石头。每家拿到一点盐块就非常高兴了,而我们饭、菜都要挑三拣四,难道我们不幸福吗?这部电影给了我启示:原来,我们的祖国是这样打来的,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

我们国家的和平来之不易,生活更是如此。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想想红军,想想战场,想想胜利,我们要克服困难,永远做一个勇争第一的人!

(深圳市新秀小学六(4)班     左慧)

电影四渡赤水观后感心得 篇三

1983年时,八一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一部上下集的战争史诗巨片《四渡赤水》,在当时观者如堵。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景式地将这一段革命历史传奇搬上了银幕,一举获得了19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二等奖和1984年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

影片《四渡赤水》的制作阵容庞大,军事顾问有郭化若、丁甘如、孟照辉这样的开国将校,编剧有王愿坚、李传弟这样的知名军旅作家,导演蔡继渭、谷德显擅长拍摄军事题材影片,旁白吴俊全则以声音铿锵有力而闻名。特别是饰演毛泽东的古月因该片一举成名。在此之前,他在影片《西安事变》中首次出演了毛泽东,虽然戏份很少,但已获得了观众承认。而《四渡赤水》之后,古月就成为了当时国内饰演中年毛泽东的不二人选,声名日益远播。同时饰演周恩来的苏林、饰演朱德的刘怀正、饰演蒋介石的赵恒多、饰演刘伯承的傅学诚等人,也都更加为大众所熟知。从此,特型演员形成了一个集团,为日后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发扬光大而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曾说过,四渡赤水是他一生的得意之笔。在上世纪60年代,肖华上将作词的《长征组歌》唱红了大江南北,“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啊,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呀,毛 用兵真如神……”,这是何等的英雄豪迈!在那个历史时期,四渡赤水的神圣光环是不可置疑的。当进入改革开放年代后,随着解放思想和党史资料的大量披露,对四渡赤水这一重大战略转折历史的研究也有所突破,角度更加全面,分析更加客观,逐渐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总的来说,四渡赤水,是红军全体指战员在万分危急形势下的绝地求生之举,谈不上什么神机妙算,但却是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灵活运用战略战术的典范之作。对四渡赤水的评价,只能是建立在客观求实的基础之上。

在四渡赤水之战距今即将80周年之际,通过老电影来重新回顾当年的这一幕英雄传奇,应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影片开头,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毛泽东重新回到了中央领导岗位。此时,形势仍很严峻,国民党中央军和川、滇、黔军阀部队从四面围拢过来,企图将红军消灭在遵义附近的狭小地区。为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红军从遵义北上准备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当进至赤水河以东地区时,遇到了黔军和川军的堵截。红军在土城与川军郭勋祺部发生激战,因敌军越打越多,红军损失较大,战局不利。毛泽东果断决定,红军西渡赤水河摆脱追敌。这就是一渡赤水。

在真实的历史上,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实是在关键历史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在毛泽东回到了中央领导岗位上后,红军以全新的面貌开始了军事行动。如影片中被从团长降为战士的高翔听说总部已精简机关充实部队,并且感觉以前那种机动灵活的打法好像又回来了时,就已经估计到了中央领导层的变动。当时红军面临的严峻局面是:经过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的损失后,已兵不满3万,装备低劣,且是饥饿劳累的疲惫之师。而四面围堵过来的却有国民党150个团,40万大军,形势极其险恶。影片里,中革军委 、红军总司令中朱德在山上的呼啸风雪中触景生情,吟诵出了韩愈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毛泽东则借古喻今,将之改为“云横乌蒙家何在?敌拥江关马不前。”朱德抱怨年把工夫就将好好的中央苏区和10万红军折腾成了如今这副烂摊子。毛泽东却豪迈地说,那就从现在的3万人再搞起!毛泽东确实是那个时代造就出来的英雄人物,遇强愈强,总是喜欢迎难而上,有大战略,大气魄。影片中古月将毛泽东的这种豪气演绎得非常到位。在80年代早期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不论是我党我军领导人,还是基层指战员的角色,都塑造得非常干练,朝气蓬勃,充溢着理想主义气息,这是值得后来人要好好学习的。

关于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后的去向,中央最早是打算到湘西与贺龙、肖克的红二、六军团会合,共同建立根据地。后因红军在西征中损失巨大,四面敌情严重,于是在1934年12月18日召开的黎平会议上改变决定,准备在川黔边地区,最初以遵义为中心的地区建立根据地。在遵义会议上,刘伯承、聂荣臻又提出了渡过长江,去川西北建立根据地的建议。他们都是四川人,对四川的军民情况熟悉,认为有这种可能性。当时中央经过考虑后,认为四川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比黔北要好,因而搁置了黎平会议的决定,转为经黔北渡过长江进入川南,建立新的根据地。红军总部也下达了作战命令,全军离开遵义向黔北的赤水河地区移动。

对于红军的动向,蒋介石是怎么判断的呢?他认为红军在湘江之战中元气大伤,现在徘徊于遵义地区,不外有三条出路。一是向东去湘西与贺龙、肖克的红二、六军团会合;二是向北进入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三是过金沙江西进,寻机进入川南。蒋介石估计第一、二种可能性较大,第三种是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走过的老路,战略方向狭窄,可能性不大。因此,蒋介石命令湘军何键部4个师在湘川黔边境的酉阳至铜仁一线构筑碉堡,防堵红军东进;滇军孙渡部6个旅10个团兵力由云南宣威向贵州毕节开进,防止红军西进;在南路,桂军白崇禧部2个师已进至贵州独山、都匀一线。黔军王家烈部以2个师担任黔北各县城守备,以3个师分向湄潭及遵义以南的刀靶水、滥板凳进攻。粤军3个师也从广州出发,准备经广西进入贵州参加追剿;在北路,川军刘湘部14个旅分路向川南集中,以防止红军北渡长江。而蒋介石的嫡系薛岳率2个纵队8个师中央军一路尾随红军进入贵州,前锋已到达乌江南岸。

蒋介石虽然已在中国最富庶的东南地区确立了牢固的统治,但西南地区向来是各省军阀的地盘,对中央阳奉阴违。他早就想消灭西南地区的异己势力,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这次派中央军在后紧追红军西进,其实是打了一石二鸟的主意,一方面消灭红军,另一方面借机将军队渗入西南,寻隙削夺各省军阀的权力。贵州军阀王家烈第一个倒霉,被中央军跟进来控制了贵州局势,眼见被拿下来已是早晚的事。四川军阀刘湘、云南军阀龙云等都非常紧张,既怕红军打进来,又怕中央军跟进来。他们的基本策略就是严守地盘,红军不进来也不主动出击,最好是红军把中央军带到别的地方去。红军要是真的进来,那就无法拒绝中央军也跟进来,局面就坏了。因此,刘湘、龙云都集结了重兵在省境上防堵红军,闹不好要拼命的。

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决定北渡长江进入四川,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以前打黔军比较顺手,觉得川军的战斗力也不会很强,因而存了轻敌之心。当时流传着一段顺口溜: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意思是说黔军、滇军是“双枪兵”(一手步枪一手烟枪),战斗力差;湖南素来出军事人才,军队战力凶猛,有“无湘不成军”之说;广西偏处一隅,民风刚烈剽悍,军队擅长山地作战,吃苦耐劳,打起仗来又狠又刁。川军虽不在内,不过据了解也是“双枪兵”,纪律涣散,与红四方面军交手又屡战屡败,战斗力应该比黔军强不了多少。另外红四方面军在川北气势正盛,已牵制了川军主力,因而其封锁长江沿岸的兵力也不会很多。这下实际上是既低估了川军的战斗力,又低估了四川军阀保境守土的决心。在当时的西南各省军阀部队中,川军派系最多,曾在20年中混战了470多次,因而打仗的经验最丰富。而刘湘在成为四川王后,加强了对军队的训练,各级均设了军官教导团或教导队,武器装备也比较优良,战斗力又大为提升。这次为了防堵红军,刘湘定下了北守南拒的方针,命唐式遵、邓锡侯、田颂尧部共50多个团在川北一线堵住红四方面军;自己的主力则由潘文华指挥,在川南沿长江一线设防,阻止中央红军过江。如此,中央红军前有川军、黔军堵截,后有大群装备精良、骄狂成性的中央军追赶,面临强敌,要取胜谈何容易!

红军开路先锋是林彪的红一军团,迅速攻占了赤水河东岸的土城,然后继续向北进逼赤水城。当时川军有2个旅在长江南岸的赤水城以北一带进行堵截,双方发生激战。而奉蒋介石命令,刘湘派郭勋祺等3个旅进入贵州,在后紧追红军,企图阻止其入川。当红军主力到达土城一带时,郭勋祺部2个旅也追到了土城东南的青杠坡一线,与担任后卫的董振堂红五军团接火。当时根据得到的情报显示,郭勋祺部有2个旅4个团6、7千人。因此,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人研究后,决定集中红三、红五军团吃掉郭部。结果一打起来才发现,郭勋祺部的战斗力很强,迟迟难以解决,红军装备落后,弹药缺乏,伤亡较大。朱德、刘伯承不得不分别上到前沿阵地指挥战斗。后来川军又有1个旅赶到战场,兵力增加到6个团上万人,战局急转直下。红五军团的阵地被突破,与彭德怀红三军团的联系遭截断,川军步步向土城进逼,一直打到了白马山红军总指挥部前沿。危急时刻,毛泽东不得不命令陈赓、宋任穷率军委干部团加入战斗,总算将川军压了回去。当时陈赓指挥非常出色,打得生龙活虎,毛泽东在山上用望远镜看到后,兴奋地说:“打得好,干部团立了功,陈赓可以当军长!”

攻打赤水城的红一军团也无法得手,损失较大,后奉毛泽东的命令回援土城。在红一军团驰援下,终于稳住了阵脚,但经多次攻击仍与川军形成僵持。如影片中所演的那样,后来又有其他几路国民党军增援而来,形势更加不利。打到这时,经赤水城向泸州、宜宾间北渡长江的计划已然难以实现。毛泽东等人当机立断,改变原定计划,令全军于1月29日从猿猴场(今贵州元厚)、土城南北地区架浮桥西渡赤水河甩掉敌人。一渡赤水就是这么来的。

电影四渡赤水观后感心得 篇四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看了一部名叫《四渡赤水》的电影。

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敌军进行运动战。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带领下经过整编,继续进军。为了摆脱数十万敌军从四面八方对红军的追击、堵截和包围,毛泽东亲自指挥红军,在云贵高原展开了一场灵活的运动战。1935年1月9日,红军从遵义出发向北进军,一渡赤水,准备从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北上抗日。此举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恐慌,急调重兵布防在川黔边境,封锁长江。2月8日,红军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再战遵义,歼灭贵州军阀王家烈部队,重占桐梓、娄山关和遵义,并歼灭敌军20多个团。为了进一步迷惑和调动敌人,红军于3月16日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假装北渡长江。3月22日,毛泽东指挥红军突然调动东下,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直逼贵阳。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一位重庆的老人,用石头用力砸向国名党的发炮人,发炮人当场昏过去。而那位重庆的老人身负重伤,家里买不起盐,还有一个女儿。当时有两名红军把老人送到家中。其中一名红军拿出一个袋子给了小姑娘,然后快速上了路。小女孩打开后发现,原来里面装着盐。

那时,我才发现以前的人连盐都吃不起。而我们现在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难道不幸福吗?

那时的重庆,老百姓们骨瘦如柴,衣服破烂不堪,吃不饱,睡不好,穿不暖。红军带着许多盐块,前来帮助。老人和小孩们各个欢天喜地说道:“我们有盐了!”

这时,我才发现,原来盐的原型是盐块,颜色微白,有点儿像石头。每家拿到一点盐块就非常高兴了,而我们饭、菜都要挑三拣四,难道我们不幸福吗?这部电影给了我启示:原来,我们的祖国是这样打来的,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

我们国家的和平来之不易,生活更是如此。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想想红军,想想战场,想想胜利,我们要克服困难,永远做一个勇争第一的人!

电影四渡赤水观后感心得 篇五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党有了更深、更多的了解。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可近百年来,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由于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我们的祖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政治上没有民主自由,在经济上贫穷落后;黎民百姓受蹂躏、遭屠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鸦片战争起,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战争让华夏儿女们饱受摧残,在暗无天日的生活中渴求着能够带领他们走向自由的组织。1911年,孙中山推翻了清王朝,这是20世纪中国人民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随后的1921年7月一个火红的七月,一个充满希望的七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一个崭新的工人阶级政党诞生,它就是中国共产党!它引领着千万华夏子孙从崎岖走向平敞大道。她给黑暗的中华大地带来了黎明的曙光;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六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一唱雄鸡天下白”,从此,睡狮顿醒,巨人屹立,亿万挣脱奴隶枷锁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昂首阔步地跨进了历史的新纪元。

曾记得在抗美援朝中,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队打败了当时强大的美国,证明了中国的强大,巩固了国家的安全,树立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面对建设中的国家,中国共产党从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开始,不断用行动证明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用勤劳和智慧带领人民群众逐渐奔向小康社会。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用自给自足来证明中国人的能干,用勤劳证明中国的繁荣,用智慧证明中国的灿烂文化,用科技证明中国的发展,《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是最好的表达,党的丰功伟绩将铭记我心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当然,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进的道路总会有艰难险阻;航行的海面上总会遇到风风雨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的党不怕艰难困苦,不畏风雨险滩,在困难中成长,在教训中修正自己,党的谦虚谨慎,奋发图强的精神永存我心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面对动荡的社会,面对多灾多难的世界,强大的中国像母亲一样,用她那有力的臂膀为海外儿女筑起一道坚固的城墙,当儿女们受到威胁和痛苦的时候,是伟大的党发挥她那战无不胜的力量,将远在他乡的孩子们辗转周折接回温暖的家。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时涌现了无数个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90年后的今天,一座座高楼大厦随处可见,人民温饱不成问题,总体实现小康生活。看呀,国家富裕起来了,祖国强盛起来。2011奥运会,2011世博会,2011亚运会在我国召开,许多外国人慕名而来,他们无人不佩服中国的文化,当他们别嘴的说着中国话时,那份自豪感油然而生!

90岁的党用其行动证明了他的能力,中国的发展告诉我:“只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才能赢得尊重,赢得地位”;中国今天的成就告诉我:“五千年的文化造就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只有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的成功告诉我:“只要戒骄戒躁,不断自省,不断纠正自己在发展道路出现的问题,必将获得更大的成功”。

当前,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全党深入展开。一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创先争优,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和执着追求,其核心内容是不断增强党性、保持先进性。这是关系党兴旺发达、永葆青春的百年大计,同时也是持续有效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制度安排。

党员领导干部创先争优,就是要在带头服务群众上做出表率。积极为群众服务,是党员干部职责所在、使命所在。只有带头诚心诚意服务群众,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头服务群众,就必须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党员领导干部是群众的贴心人,为群众服务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责与本分。

带头服务群众,必须到群众中去。“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要做到这一点,党员领导干部就应该经常带头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尤其应该带头多到最困难的群众家中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交一些敢讲真话的群众朋友,倾听群众的真实呼声,了解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需要什么,切实做到帮群众所帮,解群众所难,急群众所忧,用实际行动树立起心系群众、情系群众的良好形象。

带头服务群众,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对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应该按照职责分工,及时拿出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和时限,不能想到哪抓到哪、抓成什么样算什么样。

创先争优,是一种精神,创先争优,是一种意识,创先争优,更是一种态度。创先争优不只是随口说出的一句空话,更不是标榜自己的词汇,它更应该是一种默默的奉献,一种高尚的理想,一种强劲的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一再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实现祖国强大!

电影四渡赤水观后感心得 篇六

电影《四渡赤水》讲述的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影片描述这次战役,在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等指挥下,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国民党军队。从而摆脱了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一生中的"得意之笔"。是军事生涯中直接面对最高对手斗智斗勇而实施的最大最成功的战略欺骗行动,体现了战场上最出色最精彩的智慧与计谋,被誉为 “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四渡赤水出奇兵。 ……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电影四渡赤水观后感心得 篇七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了许许多多让人难忘的故事。如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等。今天,我观看了电影,《四渡赤水》。

在第五次大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当时红军在左倾错误的领导下,损失惨重,只有3万人,缺乏枪支弹药、缺吃少穿;而国民党的军队是40万,美式精良装备,并形成了对红军的重重包围。面对如此悬殊的军事力量对比和如此严峻的军事形势,共产党纠正了自己的左倾错误,确认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做出了英明的决策,来到红军四渡赤水!

一渡赤水,红军在保卫小桥的同时,帮助了赤水周围的老百姓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红军渡赤水时,也得到了老百姓的帮助,成功进行了一渡赤水。

二渡赤水,红军为跳出敌人川军、黔军40多万人组成的包围圈,毛泽东当即决定,丢掉所有的重物,该舍就舍,人最重要,要以最快的速度安全渡过赤水河。终于完成了二渡赤水。

三渡赤水,到了赤水河东岸,红军成功地拿下了娄山关,控制了乌江渡口,渐渐夺回了主动权。渡水后,红军用小部队引开并拖住了敌人,为大部队争取了四渡赤水的实践。并与1935年5月9日完成四渡赤水,再巧渡金沙江,成功摆脱了敌人的追击,向北挺进。

影片中,毛泽东该舍就舍,关心战士的指挥,让我更加敬爱和认识我们伟大的领袖。将士们英勇善战、助人为乐的身影更是在我眼前久久回映。 今天,我有着丰富的物质生活,良好的学习习惯,美丽的大好河山和当时相比简直是那时的一种梦想;今天我们偶尔遇到的小困难和红军历经的千辛万苦相比简直微不足道!看到这,我不禁感到惭愧,我常常遇到困难就知难而退。我一定要继承先烈们的传统,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祖国。

【电影四渡赤水观后感心得体会】相关范文

四渡赤水观后感5篇优秀范文9篇07-09

《四渡赤水》观后感03-29

《四渡赤水》观后感优秀6篇03-16

表彰大会观后感优秀6篇01-01

2023年央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01-01

德育学堂观后感(精选21篇)01-01

“我是接班人”观后感作文(精彩10篇)01-01

《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8篇】01-01

觉醒年代观后感500字(精选11篇)01-01

《中国通史》纪录片观后感(精选10篇)01-01

最新范文

2022个人工作总结优秀9篇03-29

观看于丹讲座最新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03-29

雷锋观后感【精选4篇】03-29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优秀3篇03-29

火烧圆明园电影观后感精选3篇03-29

爱国观后感作文300字(精选3篇)03-29

《美丽心灵》观后感4篇03-29

电影首席执行官观后感3篇03-29

天堂电影院观后感(3篇)03-29

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心得体会03-29

26 20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