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常用范文>申请报告

骨干教师申请范例(精选4篇)

发布时间: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我已在幼教岗位上奋斗了五年,从走出学校校门,踏上工作岗位,我在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在园领导的信任和鼓励下,获得了幼儿园骨干教师,那么作为骨干教师,你有什么总结呢?泡面作文为同学们精心整理了骨干教师申请范例(精选4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骨干教师申请 篇一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学位点建设;培养质量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之一,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人才成为当务之急。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学位点建设水平密切相关,各高校要加强学科建设,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努力提升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1研究的现状与背景

西安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2010年获得了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开始招生,目前已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300多名,就业率达100%,毕业的研究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依托在兵器测试、远程监测、网络化测控等领域的优势,根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以部级“电工电子示范中心”、部级“新型网络与检测控制工程实验室”为学科基地,以科工局、中科院、铁道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产业化项目等高水平项目为支撑,在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及融合应用领域形成通信与电子系统设计、远程测控技术、嵌入式系统与SOPC、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等稳定方向,充分利用技术配套的全线研究梯队,形成以现代信息技术综合应用为特色,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并将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中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作为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目标。为适应人才培养和技术发展的需求,根据自评专家的建议,学位点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1]: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强化特色;理顺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加强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建设校内外联合实践基地;加强校外导师队伍建设,提升校内青年导师工程实践能力;等等。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科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所涵盖的专业领域广泛,在我校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也一直处于学校的前列,加强学位点建设能培养专业基础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技术人才。

2学位点建设的目标及内容

立足陕西,服务地方经济和国防工业,适应电子与信息产业发展和“数字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入开展通信与电子系统设计、远程测控技术、嵌入式系统与SOPC、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不断凝练学科方向、完善学科体系,突出特色,形成优势,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我校的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在行业和领域内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进入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受社会欢迎的研究生,学位点必须具备一定的培养条件和制度来保障人才的培养质量;根据学科发展和自身的优势合理定位,确定学科的研究方向及特色;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课程;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并持续改进。

3学位点建设与研究生培养措施

在学科体系与研究方向、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学术队伍、学科平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建设[2],具体措施如下:

3.1学科体系与研究方向

坚持“创新发展、重点突破”的建设原则,根据学科现有体系和发展基础以及未来电子与通信产业发展趋势,以应用研究为引领,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学科研究方向的进一步凝练[3],并向本学科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国内外发展趋势靠拢。结合学科发展及学位点评估整改意见,对现有的通信与电子系统设计、远程测控技术、嵌入式系统与SOPC、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四个研究方向进行适当调整和收缩,将通信与电子系统设计和远程测控技术作为重点学科研究方向进行建设,并向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与国际前沿与最新发展趋势接轨。坚持学科交叉融合,将本学科与学院的其他相关学科[4],尤其是国防特色学科相结合,完善学科体系,突出国防特色,争取将远程测控技术方向发展成为本学科中体现国防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

3.2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

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任务,扎实推进教育教学的各方面工作[4]。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方向和学科发展,修订并完善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全方位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严格执行研究生导师遴选与管理制度,提高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聘任一批工程实践经验丰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企业导师,完善并严格执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和分流淘汰,强化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研究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科研活动及参与高水平学科竞赛,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管理及学位论文的评阅,提高优秀论文比例,积极参与省级优秀硕士研究生论文的评选。面向市场及社会需求,强化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创新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并与国际接轨;依托工程实训中心或校内外的实习基地,加强工程意识与工程应用能力教育;积极与境外高校进行合作,争取在国际合作办学方面有所突破,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认可度;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工程建设,整合并优化教学资源;进行先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围绕MOOCs、微课、视频课程及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形成一批现代化的教学资源;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校企合作、校所合作、国际合作”的多元分层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从师资团队、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综合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3.3学术队伍建设

加强研究方向的团队建设,优化学术队伍的年龄、学历、知识和学缘结构,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高、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水平学术队伍[5]。培养或引进在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在国内也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领军人物,指导并引领学科的发展,为学科建设进行顶层规划;培养或引进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作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骨干,带领各研究方向的建设发展;多举措积极引进高学历专任教师,重点引进本学科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适当引进相关或交叉学科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完善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鼓励教师积极晋升职称,完善学科队伍的职称结构;聘任研究所或科研实力较强的企事业单位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企业导师,形成较为稳定的企业导师队伍,在工程实践和工程应用方面对专任教师队伍形成补充;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和开展合作项目研究,开阔学术视野,提高学术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按照“人人进学科、人人有学科归属、人人有研究方向”的思路进行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3.4科学研究

坚持以科学研究支撑学科发展,以学科发展带动科学研究,将提高科学研究的层次与水平作为重点,努力争取更多高水平科研项目,做好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结题,促进科学研究水平的全面提高。动员青年骨干教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鼓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导教师积极参与部级、省部级项目的申请,提高项目申报的质量,进而提高项目申请的命中率。鼓励本学科教师作为参与者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标志性的部级重大重点项目;积极创造条件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争取相关领域的部级研究计划。鼓励本学科教师在通信与信息处理、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的国内重要期刊或国外SCI期刊等发表学术研究论文,全面提高本学科科研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积极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以及专利和各级科学技术奖励的申请。

3.5学科平台建设

加大学科平台建设与完善的力度,为学科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做好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力争将现有的“电子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成为能够支撑本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学科实验室,新增及升级改造一批急需的学科实验设备,整合现有资源并成立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研究特色和较充足科研项目的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同时争取成为省级学科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积极主动寻求对外合作,与科研机构或具有较强技术实力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协作,共建产学研平台和校企联合培养基地。

3.6学术交流

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鼓励学术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活动;加强与知名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及企业的联系,借助外部资源,促进科研工作及学科发展;鼓励本学科骨干教师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定期举办学术报告,支持教师及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学术会议,选派优秀研究生赴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所或研究团队进行学习、交流及高水平项目的合作研究。

4结语

骨干教师申请 篇二

【关键词】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物流管理专业

现阶段,以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融合为代表的新产业催生了新物流,企业对于高职物流人才的需求不再单纯是仓库流程及操作技能,而是扩展到了拥有客户思维、优化思维、创新能力、信息素养的综合性人才。高职院校存在培养深度不够、课程设置不科学、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问题,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在骨干校和优质校建设过程中,经过6年的摸索和实践确定了“校企融通,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在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号召下,针对高职物流教育特点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得出的实践性结论。

1“校企融通,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织实施

1.1组织调研小组,到武汉多家物流企业进行调研。骨干校和优质校建设时期,在政府主导、学校引导的框架下,依托物流校内外实训基地基础,项目组开展了密集的约谈协商工作。经多方收集信息,实地走访武汉本地及周边企业等,调研关于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营岗位设置情况,进一步了解现代物流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等具体要求;通过拜访知名企业,如中百集团、阿里巴巴、顺丰、圆通、申通、TODAY便利店等,整合企业与学校的共同需求和瞩目点,一方面,扩大校外实训基地范围,同本地龙头物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引企入校,确定与行业背景强大、对物流发展持续关注的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2组织校企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每年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高管、骨干教师参与,征询企业基层管理者对于专业人才培养课程的建议,了解企业需要的人才特征、素质类型,论证会上反复研讨,不断改进,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路径,论证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环节,研究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内容。

1.3校企共建物流专业建设委员会自2013年以来,学校物流专业开始校企共建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4个行业专家、2个校内专家、1个本专业优秀毕业生,由物流专业教研室主任担任委员会秘书。全体成员共同为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出谋划策,齐聚一堂,讨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等事宜,从机制上保证专业建设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1.4定期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会。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定期座谈,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一起开发实训基地工作流程,完善实训教学模式,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共同对学生实习实训进行考核,更好地促进教改和课改,实现校企双赢。企业与学校实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功共享,探讨“经营共抓,育人同担”的运行机制,发挥双方优势,把握社会用人需求,需要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岗位身份,需要校企双方保持密切联系,协商共同确定工作任务及生产实训课程。

1.5开展毕业生就业座谈会。毕业生就业岗位和就业质量是人才培养工作的试金石。除了下发毕业生调查问卷外,学院每年都召开毕业生就业座谈会,根据不同阶段的就业率和就业岗位,了解企业人才需求,了解企业需求的知识能力结构,从顶岗实习学生口中获取第一手资料。尤其是今年疫情特殊时期,更要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社会需求,立足专业发展,进一步细化相关工作,对于登记包保就业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就业帮扶;对于有就业意向的学生,落实顶岗实习导师负责制,充分了解学生就业需求和意愿,针对性推荐工作,优先推荐行业领头企业岗位;积极调动专业教师和专业群教师挖掘资源增加学生就业。

2“校企融通,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探索

2.1改革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长期以来,物流专业的校内课程多为单纯理论教学,这不适合高职学生教学学情,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这首先要改革教学过程,将课程变成工作流程,为完成流程,师生一起共同完成“教、学、做”合一的各项活动,启发学生思考。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将先进的教学理论运用到理实一体化课堂,解决传统教学中理实分离的困境,突出了高职教学的特色,提高实践性和趣味性,增加学生学习的挑战性;其次,要求教师到企业调研,做到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岗位工作要求相吻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第三,实训室模拟真实的企业工作场所,使学生身处其中,充分感受到职业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第四,发挥学生自己积极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发展能力;第五,增加专业劳动教育课程,引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和价值观,为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2.2政府出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漫长,校内实训基地从论证到审批再到方案的敲定,需要比较多的人力投入和各个部门的审批协调。但实训室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实训氛围,让学生在校期间进行技能和技巧训练,及时把理论运用到实际,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学校应积极申请经费,申报校企合作实训室,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各方面深入合作,建立足够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可以满足人才培养“课岗对接”的要求,学生在学校内学习完之后到企业进行“知行合一”的实践。

2.3采用“工学交替”分段制教学,确保全专业学生都能顶岗实习。高职物流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物流实践能力是高职物流教学的重要任务。若要加强高职物流专业课程改革,一定要增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性、开发性,开设实训实验环节,坚持顶岗实习。改进目前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到企业进行“工学结合”的实践。近年来,学校与武汉新宁物流有限公司、武汉大道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的“工学结合”、“订单班”培养协议,每学期选择2-3周,企业安排课程和指导教师,学生到企业学习。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分段式学习,能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企业工作流程,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2.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职教二十条以来,教育部对于职教教师有了更多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能给学生上课,还得能够给企业人员、下岗职工等人员培训,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提上日程。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手一起抓。一是引进具有物流管理工作经验的教师,传授企业规范和要求;二是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技能;三是有计划的组织教师进行行业培训,学习课程建设理论经验和实验实训经验;四是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技能鉴定,如高级物流师、物流1+X培训师等。几年来,学校选派校内骨干教师多次赴国内外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组织安排教师轮流众多实训基地挂职顶岗,鼓励老师进行课题申报、专利申请、论文撰写、带队比赛、自己参加比赛等。择优聘请武汉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适当安排其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及顶岗实习指导等工作。为提高兼职教师队伍整体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组织开展了兼职教师的教师职业规范、教学技能、专业理论等方面的培训及开放网络学习资源平台等措施。学校与企业的相互了解,拉近了校企关系,促进了校企联合办学,教师将企业实际需求信息带进课堂,企业员工到学校任教了解学生学情,更早的培养企业需要的合适人才,少走弯路,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赢,取得了不错成果。

2.5加强高质量教材建设。优秀的教材是良好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就物流管理专业来讲,市面上各种物流教材,基本上属于“理论过剩”和“概念过剩”阶段。案例的选择不够新颖,不能挖掘最新的行业关注点,解题思路也是一家之言,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缺少体系完整且指导性强的专业教材。教材的选取要格外重视,优先选用部级获奖教材。在教材编写方法上,应进一步规范教材编写市场,可以由全国多个院校联合编写,由资历较深的教授担任主编,吸收各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建议,调研行业企业,参考国外的优秀教材,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引进企业的相关经验和案例编写适合自己校情学情的教材,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生产实际编写教材,做到知识、技能、标准、效果的对接,把握好教材间的相互衔接和递进,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

2.6建立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采用毕业生、学校、企业三方人才培养评价主体,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指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毕业生对本校本专业人才培养(下转第165页)学习行为不受监督,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性不高。基于在线教育的学习行为干预是在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两者之间相关性的基础上,通过分类预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构建学习者学习行为干预系统。如图2所示,该系统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学习效果的分类预测和干预措施的实施三个步骤。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习行为干预系统,重点关注的是如何对存在学习风险的学习者学习行为进行干预。平台管理者视角,干预措施工具多是学习进度提示器、弹幕、提示窗口、电子邮件提醒等。学习进度提示器能够清楚的显示学习进度,提醒学习资源浏览的进度。弹幕和提示窗口能够实时或间断的给学习者提醒,与电子邮件相结合,电子邮件为学习者提供上线学习的提醒。教师视角,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导作用,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留言,针对重复询问的问题可以建立交流群,也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与学习者进行互动。学习者视角。生成学习阶段的学习绩效和问题反馈报告。学习者在接收到报告后,可以了解到自身学习的问题所在,从而优化这些不良的学习行为,从中获得学习的归属感和成功感,对自身的行为和心理能够进行及时的控制和调节。

4研究结论

骨干教师申请 篇三

1.研究的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2)课程门类、内容、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权重的研究与实践。(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4)校本教材的编写。(5)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

2.研究的目标

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下,本课题旨在通过课程建设的研究,从实践层面探索大连市中职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的模式、策略与方法,使其培养目标能够根据相应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来确立实施。课程的制定及教学的评价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和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同时注重与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相结合的目标。

3.研究假设及研究价值

促进校企合作模式,倡导“产教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职业性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在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最终形成校企“双赢”的目标。

二、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首先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出发,厘清课程与就业岗位之间的关系,明确基于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同步开展调研。然后,在课程设计上以工作岗位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促进校企合作,建设合理的实训手段及实训方法等开展关联性研究。

2.研究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实践观察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和“文献法”等。

3.技术路线

(1)技术路线图式。技术路线图式:前期选题调研、论证→课题申请立项→课题正式立项→成立课题组→开题会议→分组、分项调研→研制体系框架→各分项课题实施→调整完善体系→归纳总结,形成研究报告等成果→专家鉴定与申请结题。(2)切入点。从美容美发行业岗位群对学生岗位所需能力的要求进行调研并开展研究。

4.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选题,成立课题组,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做好企业调研。第二阶段建立信息渠道,进行课堂教学模块的探索,完善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第三阶段建立课程框架,组构课程内容,开发校本课程。第四阶段校本课程初步成稿,撰写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第五阶段校本课程验收阶段,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为之相契合的教学模式。第六阶段撰写研究总报告,汇编研究成果。

三、研究结果和分析

从职业教育的使命出发,注重学生就业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情境,通过对已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的类化迁移,并得到特殊的发展与整合,从而形成适合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目前,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校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同时引入校企合作模式,使职业教育冲破校园的围墙,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构建起以能力为本位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

中等职业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中等职业学校美容美发专业所面对的职业岗位是为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相关行业输送一线岗位人员,培养具有中职知识水平,又具有综合性、多技能、可持续发展、多渠道就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小专业多方向、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极具竞争和发展的专业。

2.课程体系的建设

根据实施的调研和论证,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学生在就业时应具备的能力,采取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的方式,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以选修课为辅,结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引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规格,以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行业、企业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人才共育、合作育人,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为保证,确保学生掌握美容、美发、化妆、形象设计等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使其更具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培养规格不仅具有高中文化知识水平,而且具有综合性、多技能、可持续发展、多渠道就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不断探索和前行。

3.教学方法的改革

逐步以适合中职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课程,以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改革为主线,形成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课程模式。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改革为主线,授课中,引入企业工作人员走进课堂,做到学习与工作情景对接,形成适应工作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的做法与教法、学法贯通的方法系统。以模拟情景的学法,完整体现工作过程及流程,让学生在岗位实际能力实践中体验式学习,逐步养成职业道德素养。

4.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实践“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建设”的研究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极其重要的,就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的企业化素养和企业指导教师(技术人员)及带教师傅的教育学素养问题开展系列的培训,学校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均有很大的提高。第一,加强本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本校的教师要具有多年美容美发行业工作经历,是学校宝贵的资源,提升技能、开阔眼界,与行业密切相连,对学校的专业建设起着骨干作用。第二,坚持专职和兼职相结合,引进校外的高水平、高能力的师资,带动本校教师的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第三,加强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第四,加强与其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相关学术交流与社会交流,促使提高学术水平,拓宽学术视野,增强实践教学能力。

5.校本教材的建设

校本教材的编写要根据大连社会经济、美容美发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行业企业的现实需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借鉴和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发掘和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的课程资源,形成与国家和省规定课程有机统一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教材。

四、小结

骨干教师申请 篇四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继续办好师范院校,合理安排农村小学教师编制,做好新教师的增补工作,宏观上保证新老教师的进出平衡。出台优惠政策,规定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吸收优秀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分配到各地区农村小学任教,不断充实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同时,进一步拓宽师资来源渠道,除每年按照政策分配新毕业生外,面向其他专业毕业并已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应、往届毕业生进行公开招聘,把聘用的新教师安排到农村基层学校任教,使农村学校教师结构逐步年轻化。另外,继续加大“特岗计划”的实施力度也是吸纳新教师的良好渠道。

加大力度建立教师交流机制,兼顾刚柔并济。修订完善相关法规,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制定适当刚性制度约束教师随意流动,探索多样柔性教师交流制度,鼓励城乡教师双向交流[1]。实行教师动态管理,促进县城教师和农村教师互动。例如,建立合理的置换机制,以一至三年为一个周期,互换城区小学和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工作岗位,给农村小学增添活力。建立县城青年教师轮流支援农村小学制度,确定服务期限,服务期满调回县城。在农村小学服务期间,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方面给予照顾。另外,也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县以上骨干教师定期到农村小学任教,作为以后评定职称、评优提干的必备条件。

师德教育的关键还是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更大。所以,要用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系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师德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要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要求和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座谈、讨论、自我反思和师德知识竞赛等有效方式,提高教师对师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陶冶教师的情感,引导教师的行动。要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农村小学可以举行师德事迹报告会,开展观看有益电影、师德演讲、评选师德标兵等有效主题活动。此外,也可以利用“党的生日”、“教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有效的主题活动,让教师把师德规范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生活中,随时随地受到生动具体的教育,从而陶冶道德情感,锤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使师德规范成为教职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要开展一些有效的主题活动,来重点加强他们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师德教育要靠一整套规章制度作为保障,使教师在师德修养中有章可循。根据小学教师特点和职业道德建设的规律,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等制度,如《教师师德考评细则》,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定期组织人员对学校和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对学校的考核评估,将师德教育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对教师的考核评估,重点考核教师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要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其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通过各种手段如读书沙龙、宣传典型、表彰先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教师成长的有利环境,建设富有高尚师德、较高教学素养的教师队伍。尤其要加大先进典型的挖掘和培养力度。要积极挖掘和培养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典型,培养自己的名师,为教师们树立学习的榜样,提供赶超的目标。同时,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师德建设成果和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弘扬主旋律,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提高人民群众对教师队伍整体形象的认同感。

积极开展向典型学习的活动,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教师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教师培训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将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落实教师培训的经费,规范教师培训经费的管理,在经费的使用上,应更偏重于农村教师的培训,这对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国家针对农村教师正在实施“国培计划”,各级地方政府也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推出“省培计划”、“市培计划”、“县培计划”等支持农村教师培训的项目。我们应该改变传统培训中自上而下的“大一统”的培训形式,举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许多地方在尝试不同的教师培训方式,有的采用教师置换研训方式,实现在校生和在岗教师的“双赢”;有的通过跟岗培训形式,使培训阵地前移和培训重心下移,来培养农村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申请范例】相关范文

骨干教师申请书通用10篇11-21

骨干教师申请书【通用4篇】11-30

骨干教师申报申请书【优秀4篇】02-20

评骨干教师申请书(优秀6篇)01-07

申请骨干教师申请书优秀10篇12-30

骨干教师申请书模板范本 骨干教师的05-18

骨干教师申请书(通用5篇)05-26

骨干教师的申请书(6篇)07-04

骨干教师职称评审申请书通用4篇07-10

骨干老师申请书 骨干老师申请书怎么09-08

最新范文

新西兰留学注意事项优秀7篇11-02

刻公章申请书(最新8篇)11-01

工资申请书格式范文模板(实用最新3篇11-01

工资申请书【通用5篇】11-01

经费申请请示范文(必备优秀10篇11-01

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书优秀9篇11-01

离校申请书(最新8篇)11-01

保释申请书【优秀9篇】11-01

日本留学申请书优秀9篇11-01

婚假申请书【通用4篇】11-01

65 41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