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常用范文>总结报告

电力系统自动化总结【7篇】

发布时间: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范文 篇一

【关键词】高度信息化;变电器;易于控制;应用特点

前言

在信息技术的带领下,自动化也扩大了使用的范围。在农业方面,可以自动的为农作物施肥,喷水。在工业方面,可以自动的生产,自动的进行包装。在电气方面,也慢慢的使用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但在电力中的应用还不是很成熟,还有不足的地方需要去改正。怎样才能更好的在电力系统中使用自动化,现在还是一个谜团,等待着研究人员分析以后的结果。研究的主要对象要与实际的电网相结合,从而得到两者更匹配的结果。

1、电气自动化发展现状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才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产生,并且在其他的方面也运用的很广泛。据现实的情况而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提高以以下几点为主。

高度信息化

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高度信息化不仅表现在其技术、机器的使用等方面,而且在部门管理或者数据的处理等方面也实现了信息化。信息化技术的提高模糊了原本较为明确的设备界限,如控制系统的模糊化,同时与之相应的软件、通讯等方面要求更高了。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与电脑的发展技术是相关的,所以多媒体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电气自动化发展进程中占据很大的作用。

易于维护

正如前面所讲,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与Internet的发展紧密联系的,计算机技术的一个优点就是其有较大的灵活性及能迅速地集成或提供信息,这也就使得电气自动化较以往的传统技术相比,更易于维护。

易于控制

电气自动化技术使用范围的增大,和它本身的容易控制的有点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变化,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时刻的改变来适应变化,以便协调性的发展。例如:将马达和变压器用线连接起来,在作业时只需要控制这一根线,就可以控制其两者的操作,简单易实施。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是自动化技术的核心,所有自动化的工作都由计算机支配。以下是在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仿真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技术日渐真态化,它不仅能够呈现大量的实验数据,而且可以支持多项操作同时进行,并能够帮助实验人员测试新的装置,同时能实施同步控制,所以仿真技术为电力系统提供了较好的实验条件,有助于对电力系统实施动态监控及仿真建模等技术的应用,既有利于操作又易于控制。

智能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引进加强了电力系统的控制技术。不仅是在操作方面,在电网的监控方面也提供不少的帮助。例如:一个地方的电网出现故障,通过电脑的监控就可得知,以最短的时间通知电力部门修复,降低危险的发生。

多项技术的集成

现代的自动化电力系统将多项技术集成一体,易于管理,又不会因为客户有不一样要求而达不到。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有点在于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竞争意识。因为电气自动化的统一化可以对于不同的项目给予支持,统一的工作实践少于每个部门单独作业。

人工智能技术

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技术不需要人工的操作,可以自动的对电网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应在计算机上,如果问题不是很大的话,自动化技术可以自动的对该故障进行解决。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增强了电力系统的运作。

电网技术

电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电网技术一体化及其调度自动化的发展,而电网技术的一体化加强了电力系统中配电模型及高级软件等技术的发展,同时提高了数字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发展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调度自动化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

3、电子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走向

全控型电子开关技术的应用

在以往的电力控制开关中我国采用的是半控型晶闸管,该开关控制的缺点在于不能对整个电路实施很好控制,而全控型电子开关技术如IGBT这一技术,其不仅电流密度大且开关速度相较其他电子开关较低,而且整个电路相对简单,无论在维修还是处理等方面都较便捷。

变换器电路的发展逐渐高频化

变换器电路的发展的趋势是逐渐高频化,高频率和低频率相比,优点在于许多干扰因素无法到达高频,对电路没有影响。而且低频化电力在开关过程消耗的也比高频化电力消耗的多。

电流控制技术的发展

电流控制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将定子电流的磁场分开,将各磁场加以控制。但是这种控制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坐标变化的发展,这种技术的发展加强了电流控制技术的管理,这是一种新颖的管理手段,不仅其结构较为简单,且手段较为直接,是一种有效的动态交流方法。

通用变电器的大量使用

所谓通用变电器指的是中小功率在400kVA以下的变频器。当前使用的较为普遍的是没有跳闸的变频器,通用变电器使得自动化控制更为简单,易于操作,因为如果在整个电力系统中采用通用变电器,无论是计算机网络的总体控制,还是各线路数据的管理、控制、处理等阶段与传统使用的变电器相比较都要容易。

4、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于电力系统是非常关键的。电力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光靠人为的操作是不足够的。而自动化技术可以简化电力系统,在控制,操作,和处理问题时就变的容易。使用自动化可以减小人们的劳动时间,反应问题的时间也短,降低损失。而对自动化技术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计算机的使用,信息技术是否发达决定着计算机的灵敏程度,计算机的灵敏度越高,自动化就越快,电气系统的发展才会更顺利。虽然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电力使用中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在我国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就会不断的将这门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浅谈[J].理论研究,2012,(3).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范文 篇二

【关键词】电力系统;遥控系统;监控;调度;管理

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的提高,同时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也大大的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近几年,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所以电力调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如何提高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水平也成为了当前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1.电力调度自动化概述

电网调度自动化通常就是指借助电网运动化和数字化会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电网的规模也不断的增大,人们的在用电量上有更高需求的同时也使得用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一个部件出现了问题就很有可能会使得整个电网有瘫痪的风险,这样就会出现大范围停电现象。因为人民生活水平都在不断的提升,为了保证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产生停电现象,所以就必须要对电力的供应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还要在停电之前贴出通知,电力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严格的控制。

1.1电力调度系统的发展

在电力系统最早起源于20世纪中期,最早是为了解决电网在工作中很难控制的一些问题,在那个阶段主要的目的就是对系统信号进行及时的控制,在实施控制的过程中采用的技术主要有接点遥控或者是其他装置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当时主要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对电网频率予以适当的调整和控制。通常我们所说的电力系统自动化通常就是指在实际的工作中采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和控制,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体现出其自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样才能更加充分的体现出其自身的优势,保证人们正常生产和生活上的电力供应。

1.2电力调度自动化分析

在很长时间的社会实践和研究之后,相关人员得出了如下结论。在电力系统的运行和发展中,要想有效的提高电力调度控制和管理的工作质量一定要在实际的工作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只有这项工作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才能更好的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在实际的工作中,它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电网的工作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电力企业在发展中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在节能方面也越来越成熟,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力行业的发展就成为了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电力调度方面的研究也更加的深入。通常所指的电力调度是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以计算机作技术作为主要的依托,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作为发展的条件,将电力调度作为调度工作中采用的主要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它的运行方式也是有着自身独到特点的。

1.2.1信息采集与命令系统

该系统是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系统的出现也是当今系统发展过程中一个刚刚起步的时期,在运行的过程中它主要是通过电厂、发电终端以及相关的设备对运行中相关的信息予以有效的整理,这样就可以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计算机集控平台,从而可以对系统进行有效的远程控制。

1.2.2信息传输环节

信息传输是整个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在过去的信息传输工作中,因为信息传输技术的不科学而引发了许多的工作控制失误,给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是给人们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电磁波通信等新方式的产生,信息传输控制工作逐渐得到改善与优化,为整个电网调度系统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指导基础。

1.2.3信息收集、处理和控制环节

为了实现对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从技术标准、管理策略方面入手,为实现对整个电网进行监测和控制功能,需要在工作中收集分散在各个发电厂和变电站的实时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及时的加以归纳和总结,并将结构显示给调度员,产生相关的系统控制方法。

2.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在国外的应用

2.1西门子SPECTRUM系统

该系统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基于32比特SUN点的SPACE或IBMMRS6000工作站硬件平台,引入软总线概念,服务器之间及内部各进程与实用程序问的信息交换实现标准化开发的。采用了分布式组件、面向对象等技术,广泛应用于配电公司、城市电力司和工业用户。

2.2 CAE系统

该系统采用64比特ALPHAI作站、客户I服务器体系结构和双以太网构成的EMS硬件平台,选用分布式应用环境开发研制的,集DAC、SYS、APP、COM于一体。该系统功能分布于各节点,能有效地减少网络数据流,防止通信瓶颈问题。

2.3 VALMET系统

该系统适用于多种硬件平台,可连接SUN、IBM、PHA工作站该系统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和应用软件三个服务器。

3.自动化系统技术的产生背景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网络分布也越来越广。电力系统网络的运营与维护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传统的人工抄表、监测技术已经不再满足目前日益发达的电力系统现状。自动化系统能够对目前应用的电力系统进行全面监测,对在系统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记录与处理,大大提升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4.电力系统应用互联现状

目前,我国应用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应用中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CC一2000型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它由部分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合作而成,充分利用了标准化技术为软件提供接口,此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实时数据采集的方式,在不同的服务器分布相对的应用功能,即使在某一区域发生故障,也不会对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干扰。现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已经体现出更多的成熟的特点,开始广泛应用于我国电力系统的建设与运行中。SD一6000~量管理系统具有统一的支持平台,具有较大屏幕与调度自动拨号功能,在信息的传递时具有高实时性与超高质量的人机界面,是目前国内相对先进的的EMS系统,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已经得到应用。OPEN一2000,量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监控与数据采集功能、自动发电控制技术功能等软件,把调度与管理等应用于一体,具有开放型与分布式的特点,适合于省高调等新一代管理系统。此系统维护方便,已经在我国部分的市调项目上得以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5.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5.1模块化与分布式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设计的重要思想就是模块化和分布式。组件技术是一种标准实施的基础,能够实现真正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基于平台层解决数据交换的异构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

5.2电力系统调度综合自动化

全面建立调度数据库系统,提高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水平,使电力系统运行达到最优化,避免电力系统崩溃或大面积停电事故,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并完善电气事故处理体系,使事故停电时间降到最短,降低各种不必要的影响。

6.结束语

电力企业逐渐涌入了市场化的发展大潮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和竞争者都在实际的工作中引入了调度自动化系统,这样就可以对信息进行查询等操作,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应的规定,但是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还是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篇三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度技术;自动化;安全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了用电量的不断增涨,与此同时对于电能质量、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提出了新看法。在这种社会发展形势下,供电企业做好电力调度工作尤为关键,其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发挥出其重大优势。

一、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分析

经过国内外社会发展实践表明,现代化电力系统管理的基础在于调度自动化,开展调度自动化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也有助于提高电能质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达到电能高效利用的目的。

1、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指的是在工作中采用各种具备自动计数的监测设备、决策方案、控制功能的装置和通信信号系统来数据传输和管理的电力系统元件、系统组成来进行监控、调节、控制,以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高质、稳定运行,从而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充足的电能。

2、电力调度自动化

截至目前,电力系统已成为社会发展中的核心环节,而电力调度自动化则是电力系统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部分。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我们常说的电力调度自动化主要指的是在工作中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形成的电网监控调度自动化系统,其基本在构成按照功能和组成可以分为以下环节:

2.1、信息采集和命令执行环节

信息采集和命令执行子系统是整个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初始阶段,是电厂、变电站运动终端的主要构成。而运动终端与主电站配合能够形成一个功能齐全、准确的数据采集系统,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实时参数,在遥信方面的主要功能在于采集并传送极端保护器的动作信息、参数和断路器的状态信息。

2.2.信息传输子环节

信息传输环节是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的主要设施,是信号传递媒介,一般在目前的工作中,按照信息传输子系统的通道结构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模拟传输系统和数字传输系统两个不同组成环节。

2.3、信息收集、处理和控制环节

为了实现对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从技术标准、管理策略方面入手,为实现对整个电网进行监测和控制功能,需要在工作中收集分散在各个发电厂和变电站的实时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及时的加以归纳和总结,并将结构显示给调度员,产生相关的系统控制方法。

二、电力调度系统的自动化功能

通过对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开发利用和整理,使得电力公司调度系统能够形成一个信息可靠、畅通性能好、主站处理功能完善、监控功能合理的综合性整体,从而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高效运行提供扎实的技术保障。

1、电力系统的监控功能

在目前的电力调度系统中,对电力系统进行监视和控制尤为关键,是为自动发电控制、经济调度、安全分析等高层次功能提供实时数据。其中监视主要是对电力系统运行信息的采集、处理、显示、告警和打印,以及对电力系统异常或事故的自动识别,向调度员反映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态和电气参数。而控制主要是指通过人机联系设备执行对断路器、隔离开关、静电电容器组、变压器分接头等设备进行远方操作的开环控制。

2、电力系统安全分析

电力系统安全分析主要内容是利用实时数据对电力系统发生一条线路、或一台发电机、变压器跳闸的假想事故进行在线模拟计算,以便随时发现每一种假想事故是否可以造成设备过负荷、以及频率和电压超出允许范围等不安全情况,是一系列以单一设备故障为目标而进行的在线潮流计算。

3、电力系统经济调度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是在满足安全、电能质量和备用容量要求的前提下,基于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的约束条件和考虑网络损失的影响,以最低的发电(运行)成本或燃料费用,达到机组间发电负荷经济分配且保证对用户可靠供电的一种调度方法。在调度过程中按照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约束条件,在给定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中,在保证系统频率质量的条件下,以全系统的运行成本最低为原则,将系统的有功负荷分配到各可控的发电机组。经济调度一般只按静态优化来考虑,不计算其动态过程。

三、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在国外的应用

国外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均是采用了RISC工作者,UNIX操作系统和国际公认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1、西门子SPECTRUM系统。该系统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基于32比特SUN点的SPACE或IBMMRS6000工作站硬件平台,引入软总线概念,服务器之间及内部各进程与实用程序问的信息交换实现标准化开发的。采用了分布式组件、面向对象等技术,广泛应用于配电公司、城市电力公司和工业用户。

2、CAE系统。该系统采用64比特ALPHAI作站、客户I服务器体系结构和双以太网构成的EMS硬件平台,选用分布式应用环境开发研制的,集DAC、SYS、APP、COM于一体。该系统功能分布于各节点,能有效地减少网络数据流,防止通信瓶颈问题。

3、VALMET系统。该系统适用于多种硬件平台,可连接SUN、IBM、PHA工作站。该系统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和应用软件三个服务器。

4、SPIDER系统。该系统是由ABB公司开发的,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和模块化结构,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配置系统。它具有双位的遥信处理功能,使状态信号稳定性好,并有一套完整的维护工具。

四、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调动自动化技术应朝着模块化、面向对象、开放化、只能化合可视化等方面发展。

1、模块化与分布式。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设计的重要思想就是模块化和分布式。组件技术是一种标准实施的基础,能够实现真正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基于平台层解决数据交换的异构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

2、电力系统调度综合自动化。全面建立调度数据库系统,提高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水平,使电力系统运行达到最优化,避免电力系统崩溃或大面积停电事故,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并完善电气事故处理体系,使事故停电时间降到最短,降低各种不必要的影响。

五、结语

随着电力市场的引入,更多的市场参与者要求能够使用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信息上报和查询等操作,这就对智能调度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国家经贸委和电监会已经出台了相关技术规定,但是可以预计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问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智能调度”系统将能够满足客户在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方面更高的需求。

参考文献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篇四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电力系统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虽然我国对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近年来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目前国内的这些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所以,对应用在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展开研究已经迫在眉睫。

一、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存在的必要性

各行各业的发展互相都存在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近几年的发展都是有目共睹,信息化方面的发展速度可见一斑,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保证,也在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同时,能源紧缺也是如今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电能虽不是我们讨论的一级能源,但是与一些有限能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国的发电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火电和水电。而煤炭资源的日益短缺已引起人们重视,水资源的极度浪费以及水污染也仍在治理,这从一方面也反映了电能的紧缺。虽然我国的电力覆盖面积每年都在逐渐扩大,但是仍有部分地区没有供电,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虽然享受电力的带来的方便,但是由于电力设备的老化以及电网拓扑的陈旧结构,时常发生停电现象。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所导致的供电中断也造成了不可估计的损失,供电中断中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发生的事故,就会引发无法预想的损失,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扰乱国民经济,严重者会影响国家安全。

以上的种种都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电能的有效利用,重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这些都是推动电网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网智能化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的一些设备可以有效的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提高电力设备的寿命,保证可靠地电能质量,还可以消除谐波污染问题,根据系统需要,补偿电网所需的特定次谐波。有的设备则担任起了采集数据,传输和分析的功能,有的设备实现监控功能,对重要的电力系统部分实行监控,实时分析其当前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渗透,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助我国发展坚强可靠地智能电网一臂之力,是我国电网实现智能化的关键。

二、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

计算机技术是电气自动化相关技术中最主要的技术,其应用涉及到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输电、配电、变电、发电、供电的各个环节。

(1)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计算机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所形成针对整个全局进行智能控制的技术,也就是智能电网技术,是一个最具典型性的技术,涵盖了配电、输变电和用户以及调度、发电的各个环节。其中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稳定控制系统等被广泛应用到计算机技术的系统中,同时一样的还有诸如调度柔流输电以及自动化系统等。目前这种数字化电网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智能电网的雏形,实际上也为我国建设智能电网做着准备工作。智能电网中较为典型的有智能电网的通信技术,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很多依托计算机的技术,需要具备实时性、双向性、可靠性的特征,需要先进的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而且该系统也是完全依托计算机技术而存在的,同时具有信息管理系统。

(2)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可以说,变电站的自动化的实现又是依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现的,要实现电力生产的现代化,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环节就是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变电站依赖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动化,在实现的过程中计算机也得到了充分利用,二次设备也随之实现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完全是采用计算机电缆或光纤代替电力信号电缆。变电站实现自动化,实现计算机屏幕化以及运行管理和记录统计实现自动化,另外两个组成部分是操纵以及监视,变电站的整体自动化才得以实现,正是如此多的组成部分实现了计算机的自动化管理。为了联系发电厂与电力用户,变电站以及与之相关的输配电线路必不可少。变电站自动化的实现,不仅组成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了满足变电站的运行操作任务。

(3)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应用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将电网调度自动化分为五级,其中各级电网的自动化调度都是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分不开的,从高到低分别是:国家电网、区域、省级、地区以及县级调度。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些装置在计算机系统的连结下形成一个自动化的电网调度系统,将整个的结合起来。其他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工作站、服务器、变电站终端设备、调度范围内的发电场、大屏蔽显示器、打印设备。计算机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作用不仅要实现对电网运行安全分析的监控,还要实现实时数据的采集,更要实现电力系统的电力负荷预测以及状态估计等功能。因此种种这些,都是通过电力系统专用广域网连结的测量控制以及下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等装置。

2、电气自动化中PLC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PLC技术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继电接触控制技术相互配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技术手段,主要应用于电气自动化中。它进行控制、运算、记录等指令的工作是通过其内部的可编逻辑程序存储器来实现的。在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中使用PLC技术,使系统具有内高可靠性、接线简单、有较好的灵活性和低耗能等优点。PLC技术具有数据排序、查表、采集、图像分析处理,同时还有对数据的数学运算、数据传送和位操作等功能。智能装置通过计算机通信功能接受这些数据,进行一定操作控制。智能计算机输出的数据还应用于过程控制系统,调节大型控制系统等。

开关量控制和顺序控制多用于火力发电站能发电系统的辅助的工艺流程。现在,PLC技术广泛的应用于企业的各个生产设备上,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经济效益,减小了生产成本。PLC开关的应用也非常的广泛,它输出和输入信号都是通/断的开关控制信号,例如,我们平时做的升降电梯,机床、汽车装配生产线及饮料灌装线等等。近年来,各个国有大型发电企业,尤其是大型的火电厂,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应经都陆续的将传统的开关控制系统升级换代成了PLC技术的现代开关控制系统。该系统的应用大大的降低了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耗损,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提高了整体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带来了实际的收益和口碑。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1、在相关的行业领域中突破其重大技术的创新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也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向前发展提供很好的契机。根据当前这种经济形势,要想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快速发展,提高其技术水平,就必须要完善其发展环境,加大对科技的改进力度。尽管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但是在一些重大的核心技术范围内,仍旧和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今后技术改进过程中,应该利用本行业人才这一优势,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相关研发机制,尽量为该技术的发展以及创新提供一个稳定且良好的科研环境,逐步实现电气自动化关键技术的创新与改造。

2、提高技术人员综合素质

电气自动化技术可否获得技术上的进步和飞跃,主要还是取决于科研技术人员。因此,在各科研院中,在研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在装配和设计电力系统之前,首先应该对技术人员实施专业化的教育,加大对其的技能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电气自动化的相关技术,继而使其对电气自动化进行相应的创新与改进。

3、实现保护、测量以及控制的一体化

基于人员的配备、专业的分工以及运行体制的不同,当前我国所设计的电力自动化系统采用的是在站内实施监控与采集数据,以此来保护系统,提供更为清晰的故障分析界面和处理界面等。若从系统发展趋势、设备重复配置的减少、维护工作量的简化以及技术合理性、科学性等方面来进行考虑的话,在今后社会发展过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应该把保护、测量以及控制等功能结合在一起,实现一体化管理,这样才可将其优势更好地体现出来。

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中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推动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孙华。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神州,2012.

电力系统自动化 篇五

多时间尺度电力系统的模型降阶及稳定性分析(一)基本理论刘永强 杨志辉 等(5)

基于无源控制方法的TCSC控制器及其仿真研究王智涛 庞晓艳 等(11)

分组竞价的电力合约市场交易模式康重庆 尚金成 等(16)

电力市场中输电问题的研究任震 吴国丙 等(20)

基于Excel的电力市场报表管理系统杨争林 宋燕敏 等(27)

变电所一次主接线电气连通性分析的数学模型储俊杰(31)

基于SHGM估计方法的电力系统状态估计张俊龙 秦世引 等(34)

有分支配电线路无通道保护研究刘建凯 薄志谦 等(37)

基于磁通补偿的故障电流限制器魏亚南 陈乔夫 等(42)

基于小波包变换和矢量量化的电力系统故障数据压缩张兆宁 郁惟镛 等(45)

基于小波分析的电缆故障测距张正团 徐丙垠 等(49)

电磁环网线路无故障跳线和单永故障稳定性分析李晨光 李柏青 等(53)

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童晓阳 张广春 等(57)

电力系统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分析苏鹏声 王欢(61)

DTS与SCADS/EMS容灾系统一体化设计思想王为国 曾伟民 等(66)

基于ActiveX的汽轮机寿命管理系统李晓光 金兴 等(69)

电网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刘志超 黄俊 等(72)

计算机视觉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龚超 罗毅 等(76)

发电厂升压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丁书耕(80)

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的工程实现邹盟军 翟志强 等(83)

西欧大停电事故分析李再华 白晓民 丁剑 周子冠 方竹(1)

构建大电网安全防御体系——欧洲大停电事故的分析及思考陈向宜 陈允平 李春艳 邓长虹(4)

计及无功/电压特性的停电模型及自组织临界性分析王刚 梅生伟 胡伟(9)

基于模糊滤波和Prony算法的低频振荡模式在线辨识方法李大虎 曹一家(14)

基于博弈论的电力市场双边交易智能体谈判策略韩正华 周渝慧 吴俊勇 徐敏杰 汪海涛(20)

基于博弈论的发电公司检修决策贾德香 程浩忠 严健勇 陈明 韩净(27)

配电网检修计划优化模型黄弦超 张粒子 舒隽 莫小燕(33)

基于DPSO算法以负荷恢复为目标的网络重构魏智博 刘艳 顾雪平(38)

特高压长线路距离保护算法改进李斌 贺家李 杨洪平 黄少锋 秦应力 徐振宇(43)

同杆并架输电线路跨线故障识别元件索南加乐 刘东 谢静 焦在滨 陈勇 孟祥来(47)

变化量测触发方式下的状态估计算法分析任江波 于尔铿 郭志忠 王磊(53)

基于IEC 61850的IED数据结构设计 何卫 唐成虹 张祥文 朱颂怡 缪文贵 刘双 袁浩(57)

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林峰 胡牧 蒋元晨 倪斌(61)

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建模与控制特性分析周柯 罗安 蒋辉平(65)

三相三线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并联控制魏学良 戴珂 康勇 耿攀(70)

D-STATCOM不平衡负荷补偿电流的3种设计方案朱永强(75)

电网瞬时频率的一种跟踪算法陈平 李庆民 张黎(80)

数字倍频原理的频率跟踪技术的误差分析与改进胡晓菁 宋政湘 王建华 耿英三(85)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故障恢复策略卢志刚 董玉香(89)

“基于EMS/DTS的电网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和预警系统”通过鉴定张伯明(79)

组态软件通信接口在DCS仿真界面设计中的应用宋人杰 王强(93)

变压器中性线直流电流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应用黄攀 高新华 谢善益 鲁栗(96)

供电企业危险点预控管理系统戴庆辉 宋卫霞(100)

二线三变扩大外桥接线备用电源自投方案叶有名 杨汝奎 郑华(105)

电力负荷建模研究的发展趋势鞠平 谢会玲 陈谦(1)

电力系统时滞稳定裕度求解方法贾宏杰 尚蕊 张宝贵(5)

分布式潮流计算异步迭代模式的补充和改进张海波 张伯明 孙宏斌(12)

含大型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最大输电能力计算王成山 孙玮 王兴刚(17)

基于免疫-中心点聚类算法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熊虎岗 程浩忠 孔涛(22)

市场环境下中长期发输电协调检修计划优化舒隽 张粒子 黄弦超(27)

基于混合微分演化算法的配电网架结构智能规划刘军 刘自发 黄伟 于晗 张建华(32)

故障分量分相补偿式方向元件薛士敏 贺家李 李永丽(36)

一种考虑不同期合闸的行波合闸保护新方法束洪春 孙向飞 司大军(41)

区域市场中电力公司报价辅助决策系统设计张宁 杨莉 戴铁潮 陈建华 庄晓丹 甘德强(46)

母线保护装置的IEC 61850信息模型孙一民 陈远生(51)

基于IEC 61850标准的保护功能建模分析王丽华 江涛 盛晓红 许巧兰(55)

基于XML Schema技术的IEC 61850通用网关设计易永辉 曹一家 郭创新 刘波(60)

一种求取环网方向保护断点集的实用算法宋少群 朱永利 王小哲(65)

考虑母线分布电容影响的单端行波测距法徐青山 陈锦根 唐国庆(70)

配电网单相故障多频带奇异量选线方法贾清泉 窦春霞 张华 王春 李鑫滨(74)

基于电量时序特征的旁路代自动识别和代入算法陈琪 李捷 严小文 李晋(78)

基于任务规则树实现厂/站自动开操作票林济铿 李振斌 覃岭 罗萍萍(82)

华东电网WAMAP系统二期实现预警型调度运行决策通过现场验收(73)

广告索引(108)

面向维护人员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培训系统韩念杭 王苏 张惠刚 李升 李干林 韩笑(88)

同步相量测量标准化的有关问题讨论张胜(91)

大型隐极发电机进相运行的探讨严伟 陈俊 沈全荣(94)

对华东电力市场结算方式的探讨祝兴林(98)

高压直流极控系统与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接口方案张立平 马进霞 吴小辰 黄河(102)

考虑多重周期性的短期电价预测张显 王建学 王锡凡 王秀丽(4)

NON-AGC机组协同AGC机组的高峰调度模型朱涛 于继来(9)

基于WAMS的系统自然频率特性系数确定方法王茂海 徐正山 谢开 吕少坤(15)

考虑谐波影响的分布式电源准入功率计算江南 龚建荣 甘德强(19)

基于综合资源规划的供需资源优化组合模型曾鸣 张艳馥 王鹤 贾俊国(24)

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变电站优化规划葛少云 李慧 刘洪(29)

广域保护中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的母线及输电线差动保护Farhad NAMDARI Sadegh JAMALI P(35)

第十一届保护和控制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14)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检测实验室再扩项通过国家评审(28)

H桥级联式SSSC直流侧电容值选择及自励启动充能策略姜旭 肖湘宁 尹忠东 赵洋 任爱平(41)

区域电力市场统一交易辅助决策系统框架何光宇 张思远 赵楠 刘敦楠 刘充许 陈雪青(47)

基于CVT二次信号的实用化行波定位方法甘磊 张哲 叶皖 尹项根 王志华(52)

六相输电线路的纵联方向保护方案赵庆明 贺家李 李永丽 李斌 牟敦庚(57)

T接线路行波差动保护张武军 王慧芳 何奔腾(61)

同杆双回线反序电流特点及其在T形线路测距中的应用田羽 范春菊 龚震东 李帅(67)

分层式电网区域保护系统的原理和实现吴科成 林湘宁 鲁文军 刘沛(72)

适用于母线保护的电子互感器采样频率转换算法吴崇昊 陆于平 徐光福 李志坚(79)

基于GPS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降测试方法及应用段晓明(83)

基于线性Lagrange插值法的变电站IED采样值接口方法周斌 鲁国刚 黄国方 沈健(86)

真空断路器开断电流在线测量 王鹏 张贵新 李莲子 张雷 王圈 赵来红 李红涛(91)

SVC与桨距角控制改善异步机风电场暂态电压稳定性迟永宁 关宏亮 王伟胜 戴慧珠(95)

IEC 61131-3的可编程功能在变电站测控保护装置中的实现黄国方 梅德冬 奚后玮 鲁国刚 周逸飞 代攀(101)

非网络型RTU接入调度数据网实施方案李庆海 吴国伟 翟桂湘 王清让(105)

考虑暂态稳定约束最优潮流的算例分析吴荻 辛焕海 甘德强(1)

串联补偿的远距离输电线路潜供电弧参数特性柴旭峥 梁曦东 曾嵘 何金良(7)

根据量测轨迹计算轨迹灵敏度的卷积法刘洪波 穆钢 严干贵 黎平 徐兴伟(13)

计及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直流潮流的区间算法王守相 武志峰 王成山(18)

基于模糊随机机会约束规划的输电可靠性裕度计算吴杰康 吴强 陈国通 梁缨 周举(23)

内点法在偶对潮流优化中的应用柳进 常修猛 柳焯(29)

电力交易计划的关键信息及合理性判据江健健 康重庆 夏清(34)

IEEE 2008第三届DRPT国际会议征文启事(22)

配电系统新技术及新问题高级研讨班将在深圳举办(33)

目标可控的超前频率偏差系数确定方法设计刘乐 刘娆 李卫东 林伟 徐兴伟(40)

1000kV输电线路同期合闸过电压的研究陈思浩 吴政球 陈加炜 蔡俊(46)

基于波浪能的蓄能稳压独立发电系统仿真吴必军 邓赞高 游亚戈(50)

注入式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注入支路设计帅智康 罗安 范瑞祥 周柯 唐杰(57)

谐振型故障限流器阻抗特性仿真和参数优化王华昕 习贺勋 汤广福 郑健超(61)

电缆护层电压补偿与护层电流抑制技术倪欣荣 马宏忠 王东海 王春宁 张利民 徐树峰 黎腊红(65)

基于相空间重构和支持向量机的电能扰动分类方法李智勇 吴为麟 林震宇(70)

基于直流激磁的半铁心可调电抗器蒋正荣 邹军 陈建业(76)

通用反时限特性在微机保护中的实现方法邹东霞 梁海宁 苏毅 屠黎明(80)

基于CIM标准和SVG的分散式图模合并钱锋 唐国庆 顾全(84)

分阶段实现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工程方案孙一民 李延新 黎强(90)

华北电网重潮流线路负荷限制电阻整定方法高旭 胥桂仙 郭登峰 牛四清(94)

电力市场下发电机组计划检修模型冯长有 王锡凡(97)

基于CDMA1X网络的架空输电线路无线视频监控系统黄敏 李达 朱婷(105)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篇六

(四川蜀能电力有限公司成都蜀达分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正在发展,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高新技术的应用和现场实际要求的有机结合,将促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更加完善。

关键词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问题;实现

0 引言

电力系统自动化指采用各种具有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置并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各个元件、局部系统或全系统进行就地或远方自动监视、协调、调节和控制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健康地运行和具有合格的电能质量。在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全分散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以下技术关键是应该予以重点关注的。

1 系统结构与性能

1.1 系统性能特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监控和管理系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现场安装后可立即使用并稳定可靠运行。系统的软、硬件设备十分便于维护,各部件都具有自检和联机诊断校验的能力,为维护人员提供了完善的检测维护手段,包括在线的和离线的,都能准确!快速的进行故障定位,维护人员都能在现场自行处理。计算机监控和管理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其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为:主要设备大于20000h,系统总体大于17000h。系统的软、硬件设备具有良好的容错能力。当各软、硬件功能与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通信出错,或当运行人员在操作时发生一般性错误时,均不引起系统的保护功能丧失或影响其它模块的正常运行。

1.2 信息采集方式:对一个较先进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而言,其信号采集应该是可以完全分散分布和下放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次控制电缆,简化二次回路。特别是在 10kV变电站,可将测控部分合并在10kV保护装置内,根据模拟量对采样精度的不同要求,采用专用的电流输入口以接测量用。

1.3 网络结构与通信:分散分布式结构,各间隔层与站级层所有控制指令、数据传送、信息交换等都是通过计算机数字通信实现的。这就对承担数字通信的物理介质的可靠性、实时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在变电站自动化向分散式系统发展时,采用计算机网络的优点来替代传统串口通信成为一种趋向。

2 变电站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发展途径

2.1 神经网络控制技术的应用:由于神经网络具有本质的非线性特性、并行处理能力、强鲁棒性以及自组织自学习的能力,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简单的神经元以一定的方式连接而成的。神经网络将大量的信息隐含在其连接权值上,根据一定的学习算法调节权值,使神经网络实现从m维空间到n维空间复杂的非线性映射。

2.2 模糊逻辑控制技术的应用:模糊方法使控制十分简单而易于掌握,在家用电器中也显示出优越性建立模型来实现控制是现代比较先进的方法,实践证明它有巨大的优越性!模糊控制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电热炉一般用恒温器来保持几档温度,以供烹饪者选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很简单,输入量为温度及温度变化两个语言变量,每个语言的论域用&组语言变量互相跨接来描述。

2.3 专家系统控制技术的应用:专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对电力系统处于警告状态或紧急状态的辨识,提供紧急处理,系统恢复控制,非常慢的状态转换分析,切负荷,系统规划,电压无功控制,故障点的隔离,配电系统自动化,调度员培训,电力系统的短期负荷预报,静态与动态安全分析,以及先进的人机接口等方面!虽然专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难以模仿电力专家的创造性。

2.4 线性最优控制技术的应用:最优控制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最优化理论用于控制问题的一种体现。线性最优控制是目前诸多现代控制理论中应用最多,最成熟的一个分支。

3 国内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不同产品的接口问题:接口是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非常重要而又长期以来未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之一,包括RTU、保护、小电流接地装置、故障录波、无功装置等与通信控制器、通信控制器与主站、通信控制器与模拟盘等设备之间的通信。这些不同厂家的产品要在数据接口方面沟通,需花费软件人员很大精力去协调数据格式、通信规约等问题。

3.2 运行维护人员水平不高的问题: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绝大部分设备的维护依靠厂家,在专业管理上几乎没有专业队伍,出了设备缺陷即通知相应的厂家来处理,从而造成缺陷处理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要想维护、管理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首先要成立一只专业化的队伍,培养出一批能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加宽相关专业之间的了解和学习。其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专业的划分应尽快明确,杜绝各基层单位“谁都管但谁都不管”的现象。

4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能实现的功能

4.1 微机保护:是对站内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保护,包括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电容器保护及备自投,低频减载等安全自动装置。各类保护应具有下列功能:故障记录转贴于。存储多套定值。显示和当地修改定值。与监控系统通信。根据监控系统命令发送故障信息,动作序列。当前整定值及自诊断信号。接收监控系统选择或修改定值,校对时钟等命令。

4.2 数据采集及处理功能:包括状态数据,模拟数据和脉冲数据。状态量包括:断路器状态,隔离开关状态,变压器分接头信号及变电站一次设备告警信号、事故跳闸总信号、预告信号等。目前这些信号大部分采用光电隔离方式输入系统,也可通过通信方式获得。常规变电站采集的典型模拟量包括:各段母线电压、线路电压,电流和有功、无功功率值。

4.3 事件记录和故障录波测距:事件记录应包含保护动作序列记录,开关跳合记录。 变电站故障录波可根据需要采用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集中式配置专用故障录波器,并能与监控系统通信。另一种是分散型,即由微机保护装置兼作记录及测距计算,再将数字化的波型及测距结果送监控系统由监控系统存储和分析。

4.4 控制和操作功能:操作人员可通过后台机屏幕对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分接头,电容器组投切进行远方操作。为了防止系统故障时无法操作被控设备,在系统设计时应保留人工直接跳合闸手段。

4.5 系统的自诊断功能:系统内各插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并把数据送往后台机和远方调度中心。对装置本身实时自检功能,方便维护与维修,可对其各部分采用查询标准输入检测等方法实时检查,能快速发现装置内部的故障及缺陷,并给出提示,指出故障位置。

4.6 数据处理和记录:历史数据的形成和存储是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上一级调度中心,变电管理和保护专业要求的数据,主要有:①断路器动作次数;②断路器切除故障时截断容量和跳闸操作次数的累计数;③输电线路的有功、无功,变压器的有功、无功、母线电压定时记录的最大,最小值及其时间;④独立负荷有功、无功,每天的峰谷值及其时间;⑤控制操作及修改整定值的记录。

5 结语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电力行业展示出其独有的魅力,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改进和自动化元器件性能的提高,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起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奇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5,19(10).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篇七

【关键词】电力系统 配电网 自动化

随着我国输电网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电力部门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认识程度越来越高,在大力发展电力系统的同时把配电网自动化作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长期以来,我国的配网自动化建设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线上,滞后于电网发展的步伐,难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电力资源需求,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我国的城市电网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末,发展至今已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大大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能。当前,城市电网配网自动化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其重要性日渐突显。

1 电力系统中配电网的概念

电力系统中配电网必须依赖通信、传感器、信息技术等新技术才能正常运行,只有依靠这些新技术手段才能进行配电数据信息交互,使配电网安全可靠。配电网系统能安全可靠的运行是经济节能的主要目的,因为配电网在正常运行过程中需要依赖通信系统的支持,通过通信系统又可节约一定的电力设备成本,它对整个电网进行控制,以此获取有效数据和及时掌握信息的最新动态。所以从各个方面来看,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对通信系统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需求量也非常大。

2 我国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现状

我国对于发电部门各方面重视程度高,投入的经费力度大,管理水平也相对较高,却往往忽略了电网配电工作的重要性。电力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大机组建设工作、大电网建设工作,使得电能产出量逐年增多,但是产出的电能是否能够合理配置到用户那里,电网是否能够稳定地、高效地供电,却不是这些设备能够决定的,需要加强电网配电工作的投入力度。当前,部分地区的配电网络技术发展缓慢,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不规范,造成供电可靠性差、效率低、安全性低。当然,随着近些年,各部门对电网自动化控制重视程序的逐步提升,大部分地区的调配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功能。出现了大量无人值守变电站,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迅速提高,由此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成为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技术,它包括配电网的分析自动化、自动馈线化、自动制图、设备管理和信息分析,与原有的手工操作不同,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实现了对配电网的分析、制图、设备管理等环节的自动化,通过智能软件从数据库中获得资料,并进行实时的自动分析处理工作,进而就能够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功能。长久以来,配电网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其控制基本上是靠手工方法实现的,既存在耗力耗时效率不高的缺点,还存在各种潜在的隐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们逐渐懂得使用孤岛自动化的技术来代替以前的手工操作的方法,但也有缺陷,即对设备的使用设计以及在电能的分配使用上还是有所欠缺。因此,为了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转,对配电网自动化的改进以及电能的监控和分配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配电网自动化的要求

要想让供电系统中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达到实际操作层面的要求,供电系统的配网系统必须遵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方面是必须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鉴于供电在国际民生方面扮演的重要作用,供电系统要想实现配网的自动化效果,首先要保证的就是配网系统的安全性,只有能够切实的保证配网系统数据的安全性,才能让人民群众放心的使用。第二方面是供电系统的配网自动化系统必须达到易于操作的要求。第三方面是供电系统的配网自动化系统必须起到降低供电系统运作成本的要求。

4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实现

4.1 供电方面

在供电方面,首先要运用高新科技技术,如运营分布式电源入网模型,并制定相关准则,一切操作需按照制定的准则操作,确保供电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分布式电源入网控制系统,利用可行性研究,将各种新能源在电力系统配网结构中的优势具体展现出来。而对于中式城市的蓄能系统建设,我们可以利用两网并运的模式,积极开发,使得储能系统的监视和控制得以实现,能有效掌握最新电力运行状况,为人们日常供电提供有效保障。

4.2 通信方面

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有很多种,下面简要的介绍几种。第一种是采用分组无线业务通信,采用这种通信方式具有的优势就是设备的价格比较低、进行一次性投资、安装简便、不需要进行维护、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因为这些优势所在,被广大人们所关注。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必须要保证系统的每一个测控点都必须处于公共数据网络的覆盖范围之内,如果没有在这个范围之内,就会导致无法进行通信。因为通信的实时性受到了制约,这也就是的网络重构的时间会发生一定的延迟,在进行系统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有这方面的考虑才可以。最后就是在采用此通信系统的时候必须要对系统进行加密或者采取其他的措施进行防范,保证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和可靠。第二个是光纤通信。现在的通信模式选取率最高,也可以说是作为首选通信模式的就是光纤通信模式。光线通信模式具有通信速率高、技术成熟、价格适中的优点。但是这种通信模式在可靠性上来说不如上面提到的通信模式,价格较高。

4.3 配电网自动化实施的模式

(1)馈线自动化。就地控制模式,即利用重合器加分断器的方式实现;计算机集中监控模式,即设立控制中心,馈线上各个自动终端采集的信息通过一定的通信通道远传回主站。在有故障的情况下,由主站根据采集的故障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切除故障段并实施恢复供电的方案;就地与远方监控混合模式,采用断路器(重合器),智能型负荷开关,并且各自动化开关具有远方通信能力。这种方案可以及时、准确地切除故障,恢复非故障段供电,同时还可以接受远方监控,配电网高度可以积极参与网络优化调整和非正常方式下的集中控制。

(2)自动重合器。把两个连接环网划分为成若干段数,可以通过附近的重合器实施保护功能,环网之间任务分配完成,一旦有事故发生,前一级的设备来保证开断故障的任务顺利实施,当任一段故障时,将故障隔离,而分断器与重合器数相配合来切除线路分支线的故障。

(3)主断路器与馈线断路器相配合。电力系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程,并不能有一个或一小组设备来完成任务,通常有各设备之间的相互配合,为了提升配网结构的性能,两个电源组成环网供电,考虑到可以反复使用开关,而反复开闭的命令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控制中心、通信、事故信息通关微机一次性完成。

5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发展建议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逐步朝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按照配电自动化系统分层要求,我们可以发现其基本上包括现场设备层、区域集结层、配电自动化子控制中心层和配电自动化总控制中心层。层次化的管理方式使得整个系统管理更加便捷、职能。而随着信息化、技术化和数宇化技术的推进,尤其是新型载波通信技术的运用,使配电系统实时破译功能,进一步提高了配电系统的功能机构和工作效率。同时,运用交换式以太网的配电自动化后台

系统和数据库,管理整个区域内的配电系统,形成系统的、即时性的信息共享平台、管理与服务评价等,这不仅便于整个配电管理系统的工作,而且能够及时了解到用电客户的需求,优化电力系统的服务。

电力自动化配电网是目前电力系统建设的热点,不管是大、中、小型的城市均将电网的

自动化建设实施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大人力和资金的投入,其主要目的均是为扩大系统供电的能力,增强供电系统可靠性,使电力设施服务得以优化。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内容还限于研制、开发与试用的阶段,为此,各地区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注意统筹和安排,从地区配电网网络的结构入手,注重规划,做好效益反馈,逐步建设,完善适合于本地区电网发展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未来,电力系统电网自动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不断提高电能质量的同时,加强电网的自我管理、自我修复能力,实现电网无人操作将成为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最终目标。

6 结语

配网自动化系统在城市电网当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在保证城市电网安全平稳运行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虽然目前我国的城市电网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仍存在着一些不足,然而通过采取各种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提高其应用水平,继而促进我国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浅谈配电网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1,27:23+25.

[2]张鲲。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发展与实现技术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1,32:115.

【电力系统自动化总结】相关范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范文(精选6篇)11-20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总结优01-01

交警自查自纠报告范文(优秀8篇)01-01

法治建设工作总结优秀5篇01-01

2022派出所工作总结7篇01-01

2022年民警个人工作总结最新3篇01-01

公司领导班子2022年度述职述责述廉报01-01

书记述职报告(优秀8篇)01-01

2022年度禁毒工作总结优秀5篇01-01

银行整改措施报告优秀6篇01-01

最新范文

思想汇报格式此致敬礼(精选3篇)11-06

人力资源部工作总结【9篇】11-06

电台工作总结7篇11-06

团支书工作总结怎么写【优秀9篇】11-06

如何写报告报告【优秀4篇】11-06

销售业绩报告3篇11-06

医药行业工作总结【精选4篇】11-06

业务支撑工作总结(最新6篇)11-06

错误原因分析报告范文(必备(最新3篇)11-06

探伤工工作总结(最新4篇)11-06

68 422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