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常用范文>范文大全

宪法小卫士范文(通用7篇)

发布时间:

宪法小卫士 篇一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做好学校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

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精神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红心向党”品牌创建,坚持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坚持“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引导全体党员教师、教职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提高教职工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拒绝非法宗教、邪教,远离负能量,弘扬正能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学校德育工作全局,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党建工作机制,抓好党建任务落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风康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明党的纪律,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廉政承诺书,开展廉政谈话活动,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强化党内监督,严格落实问责制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举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

二、落实教育教学常规,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常说给管理要质量,其实就是给教师要质量。给教师要质量,就是给课堂要质量。学校从落实教学常规入手,提倡每一位教师量身打造自己的教学风格,开展高效课堂,实施分组、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交流、展示能力,提高目标达成度、学生检测参与度,让课堂真正成为教学的主阵地、主战场,减少作业数量,降低作业难度,提高作业的精准度,让学生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当堂任务当堂完成。学校从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写教案、布置和批改作业等环节都做了详细的要求,让教师们在认真领会新课标,准确把握教材意图,全面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精心做好教学预设:落实教学目标,充实教学内容,强化教学环节,丰富教学手段,精炼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效益,进一步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狠抓师德师风建设,重塑教师良好形象

认真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把师德建设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一是组织教师观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系列讲座和感动中国专题片,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二是制定各种教师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以此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三是树立典范,典型引路,开展“师德建设示范岗”系列活动,以此为载体,在整个活动期间,发挥示范教师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的言行,带动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共同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在活动中,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领头羊作用,他们在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方面走在了前列,每一位党员都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自觉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学校。不断完善家校联系制度。学校大力倡导爱岗、敬业、爱生、奉献的教育思想,挖掘出身边一批甘于奉献,身正德范,潜心教改,矢志育人的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优秀党员教师等,形成了以点带面,榜样示范,争当先进的良好局面,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校涌现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塑造了新时代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

同时,学校以校本培训为平台,坚持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和“青年名师培养工程”,“青蓝工程”,教师传帮带,青年教师拜师活动等,通过组织教师研修、开展专题讨论、为教师提供专项经费等方式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积极为教师创造到高等学府、科研院所参加培训的机会,让教师们走进高校,接受再教育,实现再提高,在教师中开展“十大读书人物”评选活动,激励教师并带动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学校教务处会同教科室,积极开展推门听课、青年骨干教师观摩课、青年教师交流课、“一师一优课”、教师赛课、集体教研教改等各种观、评课活动,举办教学沙龙,谈体会,谈成长,集体研讨,积极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让教师更专业,让课堂更科学。

四、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和发展素质教育

认真落实国家、省市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全面落实《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规范学生作息时间、家庭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引导、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严禁在职教师参与任何形式的有偿补课活动。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正确处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

加强体、卫、艺教育和国防教育。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认真开展广播体操、队列队形、足球、篮球、乒乓球等比赛活动,圆满召开春季田径运动会。认真开展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和体质素质测评,完成测评上报。积极配合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做好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配合县禁毒办做好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加强学生国防教育。加强学生法治教育、党史国史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切实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全体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实施德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进程。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班主任培训,推进班主任工作专业化发展。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形成家庭、社会和学校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格局。

五、狠抓安全工作,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明确责任,科学分工。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构建安全教育框架。完善制度,强化管理,部门联动,排改结合,做好预防,狠抓常规工作落实,根据上级要求,制定各种应急预案,使安全工作制度化、常规化。不定期排查学校各种设施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及时处理,不留任何安全隐患。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师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各种伤害事件的发生。

2、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一是抓班会课质量。政教处重视对班会课的检查落实工作,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严格按照“前20分钟开周会后20分钟进行卫生大扫除”的要求,让班主任老师认真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确保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顺利开展。二是抓工作落实。每周都要对“安全小卫士”“文明监督岗”队员进行轮换,政教处及时对新队员进行上岗培训。修订了《学校班级评比量化细则》,以评比促提高。每天值周主任、卫生检查组同学对纪律、卫生、课间操进行检查,检查的结果一周一公布,一月一评比,并及时总结反馈,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3.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演练活动。学校充分利用每周一下午的“主题班队会”时间对学生进行疫情防控、交通、用电、饮食卫生、防火、防震、防拥挤踩踏、防溺水、防煤气中毒、防校园暴力和欺凌、防拐防骗等为主题的安全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增强安全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安全自救能力。另外,学校还通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举行安全主题的手抄报展、在一楼大厅的大屏幕上反复播放安全教育视频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还相继开展了疫情防控、防火、防震、防拥挤踩踏及校车安全演练活动。演练前,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了学校制定的演练方案,对参加演练的教师做了具体分工,对学生撤离的楼梯路线做了周密安排,确保演练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

4.为了做好迎接学生复学工作,学校多次开展开学前疫情防控安全演练活动,购买了大批的防疫物资,包括师生口罩、消毒液、洗手液、防护服等。老师提前回校做好教室的消毒工作,把学生课桌椅摆放整齐。全体教师利用课后时间学习《县实验小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安排好每天的值班老师,每天早上7:00到校门口对师生进行体温检测。班主任严格对学生进行晨检和午检工作。值班老师每天都能按时到岗,班主任每天上报晨、午检情况,并对病假的学生进行病情追踪。我校能按上级的要求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刻也不放松。

六、以活动促发展,积极开展系列活动

一年来,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推门听课、教师基本功技能大赛、庆祝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书法比赛活动、经典诵读比赛活动、队列队形比赛活动、校歌红歌比赛活动、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主题手抄报展活动、双城双创主题教育、“小手拉大手手拉手、抵制餐饮浪费”主题教育、“三节三爱”主题教育活动、清明节降半旗活动、宪法小卫士传递活动、防范校园欺凌安全教育活动、安全逃生演练,极大地丰富了师生的校园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了教师干劲,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各种检查活动也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学校整体质量的提升。

学校的努力得到领导和社会的认可,2020年5月,荣获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9月,荣获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宪法小卫士 篇二

关键词:战后;日本;宪法斗争

一、宪法斗争的演变过程

从历史角度考察日本宪法斗争可以从某个侧面了解日本战后史。日本人民的护宪运动是针对日本政府的修策展开的,可以说与日本政府修策的阶段性变化相对应。因为护宪运动是以一定的修策为前提,因此不同的修策相对应的护宪运动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为了便于考察,可以按年代分三个时期。

第一期,20世纪50―60年代第一次修宪高潮及护宪运动。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50年代反对重新武装,保护和平宪法的斗争。这一阶段是从《旧金山和约》生效、《日美安保条约》签订到《新日美安保条约》生效为止的时期,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基于亚洲战略构想,公开鼓动日本实行重新武装,《日美安保条约》(1952年)写道:“希望日本逐渐承担其对直接和间接侵略的自卫责任。” 2 1954年11月,鸠山内阁上台后把“制定自主防卫体制”和“修改宪法”作为其政治课题,积极制定修策。1957年2月,岸内阁把“修改安保体制”作为其中心课题。1960年1月,日美签订了《新日美安保条约》。正当政府积极推进修策时,反对重新武装的大众运动迅速开展起来,1953年到1954年,护宪运动第一次有组织、自觉地开展起来,1953年春天,片山哲等150名学者和文化人士人发起并组织了“和平宪法拥护会”。他们明确反对重新武装,反对修宪。3 1954年1月,以此沙龙为中心聚集左右社会党、总评(日本工会总评议会的简称)、劳农党及其他120个组织成立了“宪法拥护国民联合”,从而开始有组织地开展护宪运动。当时提出的运动方针是“超越党派、主义、主张,‘保护和平宪法”’,并且明确提出了三阶段目标:第一阶段用舆论封杀修宪计划;第二阶段确保护宪力量使修宪提案不得在议会通过;第三阶段在最终国民投票中使修宪案成为废案,这三段目标的宗旨是阻止修改宪法条文,在议会中确保1/3以上的护宪势力。4为了实现三阶段目标,两派社会党和劳动党团结起来,于1955年10月成立了社会党。1955年2月众议院的选举和1956年7月参议院选举中,护宪派的议员均占据了全部议席的1/3以上。在此次选举中,护宪派第一次以议会选举的形式给修宪势力打击,公开阻止“修宪”政策的实施,1960年签订的《新日美安保条约》同样激起了日本广大人民及各阶层和平民主人士的强烈反对,日本出现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席卷全国的反对新安保条约的斗争。

第二阶段:60年代反对新安保体制,维护民力的宪法斗争。这一阶段是从新安保体制形成到自动延长《日美安保条约》为止的时期。1961年6月2日,日本国会通过《防卫厅设置法》、《自卫队法》修正案。1970年6月,《日美相互合作及安全条约》十年期限届满。这时已形成“国家总动员体制”,完全确立了新安保体制,这违背了宪法中所规定的和平、民主的原则。针对政府的修策,各党各派的护宪力量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斗争。著名法学家我妻荣、小野清一郎等拒绝参加内阁宪法调查会。1961年11月,日本全国进步活动家举行宪法讨论集会,会议决定广泛地动员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和各界群众参加护宪运动,在斗争过程中,“维护宪法国民联盟”也有了很大发展,参加的团体党派由16个增加到40个,在38个都道府县成立了支部,充分反映出日本人民和民主力量的觉醒。1964年反对最终报告书举行了“护宪大示威游行”,要求全面履行宪法第九条。宪法会议于1964年9月举行第二次全国总会,除了2、3个县以外几乎所有的都道府县都参加了该组织。1965年1月3日,著名法律学家、文化人倡议下成立了“阻止修宪的各界联络会议”(简称宪法会议)。“全国宪法研究会”(全国宪)于1965年4月组织了55所大学100多名研究宪法的学者,1965年秋,全国宪法研究会以“宪法第力条综合研究”为题举办研讨会,揭示军国主义复活的情况,除了全国宪以外还组织了“宪法理论研究会”(1964年1月)、“宪法问题研究会”、“宪法政治学研究会”等,大多数研究宪法的学者自觉地组织起来开展宪法斗争,第一期护宪运动以统一的国民运动为开端,对重大的“修策”(日美安保条约、二次防、三次防)有组织地、自发地进行了对抗,形成运动的统一性。这一点从宪法斗争角度来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期,80年代第二次修宪高潮及护宪运动。第二期是从80年代提出“政治大国”目标到冷战结束为止的时期,80年代初,日本提出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但是想要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必先成为军事大国。而“和平宪法”恰恰是日本军事大国化的最大“瓶颈”。1982年11月,中曾根康弘出任首相后公然主张对包括修改宪法在内的日本进行战后总清算,提出“加强自主防卫”,以及“日本要做国际国家”等口号。5在中曾根的影响下,修宪方针写进了自民党大会的决议,修宪势力吸取教训,改变战略。首先在上层,由自民党高级干部和内阁成员制造舆论,鼓吹修宪。其次,采取分步骤部分修改的策略。第三、采取分化护宪派,拉拢中间派,孤立打击坚定势力的策略。他们以“保卫和平与安全”为修宪口号,争取公民党和社会党内承认日美安全保障的人员,企图形成2/3的修宪多数,与前几次一样,这次修宪活动同样受到了日本人民和奋进步党派的坚决反对,面对保守势力的卷土重来,护宪力量与之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1980年11月,日本社会党、公民党、共产党等政党和其他社团联合召开了“保卫和平宪法国民大会”,并发表《阻止修改宪法宣言》,进行声势浩大的护宪宣传。历史学家色川大吉等学者也在各种反战集会上发表演讲,向国民揭露中曾根内阁的反动行经以及修改宪法的危险性和危害性。1982年5月,《和平宪法》生效35周年纪念日,各进步党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重申维护宪法的决心,对于修宪势力所采取的新策略,护宪各派十分警惕,举行各种座谈会、报告会研讨对策,揭露其阴谋,由于护宪力量的宣传和斗争,据1983年2月21日的《朝日新闻》调查,其70%以上的人反对修改宪法,而支持的则不到30%。

第三期,90年代第三次修宪高潮及护宪运动,第三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海湾战争爆发到制定周边事态法为止的时期。1990年8月,海湾战争爆发,1992年,国会通过了《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案(即《PK。合作法案》),使自卫队终于突破了走出国

门的限制。1994年日本政府修改《自卫队法》把海外军事活动作为自卫队的重要职能,6 1997年9月,新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出台,明确将台湾海峡未来战事包括在防卫范围之内,1999年5月通过的《周边事态法》,不仅防卫范围可任意扩大,而且可为美军提供后勤支援。90年代,护宪力量发生了变化,90年代以前,护宪力量除了日本国民外,主要是社会党、公明党、共产党等革新政党,战后一直高举“革新”、“护宪”旗帜的日本社会党突然修改纲领,与自民党共组联合政权。1994年7月村山富市在众议院回答质询时首次承认,自卫队的存在“符合宪法”。这些举动极大地削弱了护宪力量,对正在兴起的彻底修宪高潮客观上是一个推动。这时期修宪与护宪两派争论的焦点虽然仍是第9条,但不再是围绕着自卫队的存在是否违宪进行争论,而是转为对自卫对能否被派往国外、在国际上发挥其作为军事力量的作用这一问题进行争论。1994年之后,以社会党、日本共产党和工会为主的传统护宪势力逐渐衰弱,护宪一下子变成少数派。这时期护宪派的主体已不是政党,而是国民护宪团体,他们为了重新形成“国会三分之一势力”和获得“过半数选民”的支持,自发组织各种形式的护宪活动。“新护宪的三千语宣言运动”就是大众性的国民护宪运动,它高举“反对修改宪法第九条”的旗帜。护宪运动陷入低潮。

二、宪法斗争的现状(2000年至今)

第二阶段,也就是进入21世纪后,日本利用“9・11”事件的冲击,接连通过了《反恐特别措施法》、《有事法制》三法案和《伊拉克重建特别措施法》,使自卫队的行动范围扩大到了全球规模,和平宪法实际上已经架空而名存实亡,修宪浪潮越来越高。2000年,众参两院分别设置“宪法调查会”并开始工作。以此为标志。战后几十年来一直争论的修宪问题正式纳入了日本立法机构的日程。小泉上台执政后,多次表示修改宪法。2001年10月,日本通过了包括《恐怖对策特别措施法案》、《自卫队法修正案》、《海上保安厅修正案》在内的“反恐法案”。根据这些法案,日本可在国内外协助美国进行反恐活动,近年来,日本政府早已采取了迂回策略,通过制定或修改军事法律和法规,绕开宪法对其发展军事力量以及自卫队在外采取军事行动的限制,从而在事实上逐步架空了宪法。例如,2003年5月,日本制定的“有事法制”中《武力攻击事态法》的出台,实质上等于是恢复了“交战权”。因为这部法律消除了日本“对外用兵”的限制,为自卫队干预“周边事态”提供了法律依据。换句话说,日本早已完成了包括“交战规定”在内的军事领域的立法工作,为修改宪法创造了条件,铺平了道路。近年来,自民党加紧推动修改宪法,以突破第9条限制的进程,自民党推出的新宪法草案,删除了“和平宪法”第9条第2项有关不保持战争力量、不拥有军队的条文,改为“为了确保中国的和平与独立以及国家和国民的安全,保持以内阁总理大臣为最高指挥官的自卫军”,新的第2项第3款规定:“为了确保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可以进行国际协调活动以及在紧急状态下维持公共秩序,或者为保护国民的生命和自由而展开活动,”如果照这样修改,日本将彻底改变不进行战争的原则立场,意味着“和平宪法”将成为一纸空文。“宪法修改草案”的核心是抛弃日本不得拥有陆海空三军等武装力量的重要规定,提出将自卫队改为“自卫军”,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如今,防卫厅已升格为防卫省,而日本自卫队强大的军事实力早已与“自卫队”名不副实,其活动范围也早已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

2004年5月3日是和平宪法57周年纪念日,在东京市中心的日比谷公园内,举行了5000多人参加的“宪法集会”,日本共产党委员长志位和夫、社民党党首福岛瑞穗纷纷发表讲话,要求维护和平宪法,保证日本走和平发展道路。共产党委员长志位和夫指出,“美军欲与日本自卫队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可以介入世界各地纷争的共同体。在他们看来,和平九条成了障碍。为了遵照美国的意思,日本非常听话地将宪法九条拱手送给了美国。所以,像小泉这样卖国的政治是没有未来的”。社民党更是成立了“阻止宪法修改委员会”,党首福岛瑞穗亲自担纲,并提出了斗争方针。她说:“社民党要向世界发出公约,绝对不允许自民党修宪。我们不仅不允许修改九条,还要遵照九条的方针,改革日本。这是我们的使命。”很多市民团体自发地组织了反对修宪的“九条会”。“九条会”是由加藤周一(评论家)与大江健三郎(作家)、井上厦(剧作家)、梅原猛(哲学家)、奥平康弘(宪法研究专家)、小田实(作家)、泽地久枝(作家)、鹤见俊辅(评论家)、三木睦子(三木武夫纪念馆馆长)等九位日本文化界著名人士于2004年6月组成,旨在捍卫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响应“九条会”的号召,日本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各行各业的“九条会”,不到一年时间超过了2000个组织。此后也一直增加,“九条会”已遍及各种职业和地区以及大学。“九条会”的目标是组织全体国民的一半以上,开展充满创造性的活动,使“九条会”成为各种各样的人都愿意参加的运动组织。据“九条会”事务局介绍,目前按地区和职业划分后,“九条会”组织已达到4079个。大阪府最多,达到353个,东京335个,北海道315个,京都府302个。特别是京都市的“九条会”数已经超过当地的小学数量。北海道在全道范围内组织了“九条会”,各个高校也几乎都有“九条会”。东京大学教授、“九条会”事务局局长小森阳一说:“日本走和平的道路还是战争的道路,宪法第九条起决定性作用。”小森阳一承认,这是一场少数对抗多数的抗争,“胜算只有20%”,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朝着百分百成功的方向去努力。2005年5月,《朝日新闻》的民调结果显示,反对修改“和平九条”的人为51%;《每日新闻》10月份的调查得出,反对修宪的人高达62%。日本国民的多数以上反对日本放弃和平宪法。

三、修宪斗争的内外因分析

综合考虑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宪法斗争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目前护宪运动处于低潮,在议会、党派和国民中占少数,但爱好和平毕竟是主流,因此只要护党和国民团结起来一定能取得宪法斗争的胜利。下面主要分析了修宪斗争走向衰弱的内因和外因,提出今后修宪斗争的课题。

(一)内因

在六十年的宪法斗争中修宪与护宪力量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冷战期间,还是冷战结束后,日本保守主义政党都始终如一地坚持修宪道路,充分利用日美同盟和反恐的契机。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实现海外派兵。“自卫队增强论”等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日益提高,国民舆论显示出保守化的倾向,宪法在国民中的印象开始淡薄,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使日本社会结构和国民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除日本共产党外,各在野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方针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在过去一直作为保革对立焦点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自卫队的问题上,日益呈现出保守化的倾向,社会党和“总评”领导下的以阶级斗争为基调的工会运动走向衰落,开始逐步走向以劳资协调为主的现实主义路线转变,社会党的失败意味着战后以来

对日本的和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和平势力的严重衰退,护宪运动陷入低谷。

(二)外因

美国对日政策的调整为日本修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既是日本“和平宪法”的“制定者”,也是修宪的积极支持者。从历史上看,每个时期修宪之风无不与美国的外在刺激有关。冷战期间,美国为对付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试图改变对日政策,重新武装日本,从而激起了日本右翼势力的修宪欲望。冷战结束后,美国决心在全球范围内构筑单极体系,但推进霸权主义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提升了日本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反复强调与日本的军事同盟以及加强美日关系是美国亚太政策的核心。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官员公开支持日本修改宪法以行驶集体自卫权。美国的纵容、鼓励和支持是推动日本突破“和平宪法”束缚的外部因素,它为日本调整其防卫政策和架空“和平宪法”,创造了时机、借口和外部空间。

四、今后课题及趋势

(一)今后课题

护党急需团结国民形成统一战线,形成共斗态势。目前宪法斗争的主体是劳动者、农民、市民、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广泛的人民大众。但是没有一个组织能把所有的人民大众聚集起来,宪法斗争并非是某个特定的政党、政派独占的课题,对当前日本来说,根据“阻止修宪”的宗旨应把各种运动组织统一起来,形成统一战线。但社会党和共产党在宪法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存在较大的分歧,很难成为领导力量。社会党和共产党作为国,会内的少数小党,他们已不可能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决定发挥有效作用,当前,不带有政党背景的国民运动开始活跃起来,这种倾向加速了社会党的解体,具有数万人规模的反对有事法制和反对向伊拉克派兵的示威游行也是由市民自发组织起来的。很多市民运动的事务局或活动中心里具有新旧左翼经历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甚至敌视共产党和社会党,因此长期以来未能形成全国性的共斗态势。但与此同时,修宪派正在扎扎实实地推进“修宪”这一政治日程,因此市民运动应与社会党和共产党形成统一战线,积极增加议会中席位,形成共斗态势。护宪运动应充分考虑力量对比,正确把握其现状和实施过程,制定更加有效的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宪法斗争课题。

宪法小卫士 篇三

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由沪乘车前往南京

1912年1月1日上午,孙中山从上海哈同花园乘马车出发直驱上海北站。沪军都督陈其美、民政长李平书已在寒风中迎候。孙中山的随行人员有专程赴上海迎接的各省代表汤尔和、王宠惠、胡汉民、宋耀如,英文秘书宋霭龄等,以及临时政府的军事顾问、孙中山极为器重的美国挚友荷马李(Homer Lea)将军。当孙中山一行到达车站时, 上海各军队已先期集结,擎枪排列。各团体代表亦到站恭候。一时间,上海车站云集者不下万人。 孙中山先与欢送者合影,然后登车。担负列车警卫的是沪军敢死队的45名队员,由郭汉章任队长。11时,列车启动。这时,鸣炮示庆,响彻上海上空。

列车沿沪宁铁路北上,沿途各站军民云集。过苏州时,“共和万岁”之声响彻数里之远。在常州和镇江,迎送者均超过万人。一路上,孙中山频频向大家挥手致意。火车走走停停,直至下午5时许,才开进了南京下关火车站。车刚停稳,军乐队奏起了雄壮的乐曲,长江江面上的军舰与江边狮子山炮台均鸣放礼炮21响。各省代表、文武官员、绅商、男女学生约5万人,聚集在车站,欢迎孙中山的到来。江浙联军部队各营均举枪致敬。

孙中山穿一件水獭领大衣,头戴礼帽,微笑着下了火车。驻南京的各国领事纷纷上前表示欢迎。接着,孙中山换乘一列城垣铁路的小火车,径开位于城东的两江总督署箭道车站。沿途街面店铺均悬挂烛灯,单位则悬挂彩旗,场面蔚为壮观。一路上,军警密布,市民亦夹道欢呼,争相一睹大总统的风采。

孙中山下了小火车,转登一辆蓝色丝绸绣花马车。车队以军乐队高奏凯旋曲为前导,直抵两江总督署的大门。早在孙中山到上海后,在宁的各省代表已决定将总统府设在原清两江总督署衙门。

这一天,天气阴冷,寒风刺骨,不时夹杂着阵阵细雨。夜色下的南京,两江总督署大门前的广场上,华灯高照,如同白昼。红色彩绸与苍松翠柏交相辉映。门前,人头攒动,各省代表和将领们早已在这里等候多时了。孙中山的马车一到,人群中立刻发出了一阵欢呼声。只见孙中山从容地走下了马车,一手持帽,一面微笑着与大家握手寒暄。针对海内外不少报纸说孙中山从国外带回了巨款的说法,孙中山则说:“文此次归国,身上是不名一文,文带回的是革命精神。”话音未落,顿时掌声四起。

欢迎仪式结束后,孙中山在黄兴、徐绍桢一左一右的陪同下,健步走进了两江总督署的大门。接着,孙中山接见了前来欢迎的各位文武官员,之后才用了简单的晚餐。

大总统就职典礼

晚11时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正式开始。

典礼开始前的片刻,孙中山在大堂看了一会儿,忽然若有所悟地对秘书张荆野说:“马上就要宣誓了,我总觉得会场上还少点什么。”张会意地一笑:“孙先生,还少一横幅吧。”孙中山马上说:“正是,你赶紧写。”胡汉民随之展纸,张挽袖下笔,一挥而就,只见“吾大中华民国吉期良辰”10个大字跃然纸上。胡汉民懂书法,看后不禁叹道:“意到兴来,意笔神韵,真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好字也。”孙中山也赞道:“刚劲豪放,真乃书法名家,名副其实。”随之,卫士立即将横幅挂上了大堂暖阁。张荆野曾当过八旗教习官,写得一手好字。后被选入紫禁城内苑,知道不少清宫内情,多次向革命党人通风报信,深得孙中山信赖。

因天气寒冷,仪式移至总督署的大堂西暖阁举行。暖阁并排斜挂着五色旗和十八星旗。各省代表、各军将领、各界人士200多人,各国领事及外宾,站立于两侧。

典礼开始了。孙中山身穿刚缝制的大总统礼服,笔直地站在暖阁正中,表情庄重而严肃。胡汉民立于左侧,黄兴、陈其美、徐绍桢立于右侧。

司仪宣布:“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莅位典礼开始。”这时,军乐队奏起了雄壮的军乐,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随后,各省代表景耀月向与会者报告了大总统的选举经过:“今日之举,为五千年历史所未有,我国民所希望者,在共和政府之成立及推倒满洲专制政府,使人人得享自由幸福。孙先生为近代革命创始者,富有政治学识。各省公民选定后,今日任职,愿孙先生始终爱护国民自由,毋负国民期望。”

景耀月随后高呼:“请大总统宣誓就职。”

孙中山在大家的注目下,信步上前,将左手放在胸前,用广东口音的普通话大声朗读大总统誓词: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接着,景耀月代表各省致颂词,汤尔和代表各省致欢迎词,并向孙中山致授大总统印绶和玺绶。印文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印”,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立正躬身敬受后,立即启印加盖于《中华民国大总统宣言书》等文告之上。由胡汉民代读大总统《宣言书》。玺绶则佩戴在孙中山上装的左侧胸前。

徐绍桢代表各省和陆海军向孙中山致颂词。当天,孙中山即以大总统名义《通告海陆军将士文》,赞扬海陆军人对革命之贡献,希望他们“共励初心,守之勿失……”

之后,孙中山致答词,表示“当竭尽心力,勉副国民公意”。

话音刚落,全场爆发出一片欢呼声,“中华共和万岁”、“孙大总统万岁”的口号声此起彼伏。两阶军乐队奏起了军乐。此时的孙中山异常激动,他举起了双手向大家表示感谢,连声说:“大家辛苦了!各位将士们辛苦了!”

接着,孙中山宣布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5项施政方针。这时,位于南京北极阁、狮子山的炮台开炮21发,下关的军舰亦拉响了汽笛。隆隆的炮声,嘹亮的汽笛声,在古城南京上空久久地回荡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政权诞生了。

就职典礼结束后,孙中山又在大堂后厅举行晚宴,招待各省代表及来宾。宴会结束后,孙中山不顾疲劳,将宾客们一一送到大堂外的天井中。宾客都请孙中山留步。他却微笑着说:“国民是国家的主人,总统是人民的公仆,理应送到阶下。”就这样,孙中山一直将客人送到辕门外,并一一握手道别。这时,聚集在广场上的数万民众热烈鼓掌,高呼“孙大总统万岁”!孙中山亦亲切地向大家挥手致意。

新政权内外政策

次日,即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即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发出《改历改元通电》:“各省都督鉴: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经各省代表团决议,由本总统颁行。订于阳历正月十五日补祝新年,请布告。孙文。”孙中山并要求内务部尽快编印新历书下发。内务部立即赶印,每省下发5000本,再由各省都督府大量翻印。

1月2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了第一号公报,提出了临时政府的任务是:“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宗旨,完国民之志愿。”对内方针是:“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军政之统一,内治之统一,财政之统一。”对外方针是:“持平和主义,与我友邦益增睦谊,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同一天,在通过的《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明确规定:

中华民国仿美利坚合众国政体,采行总统制,不设国务总理,由大总统实际兼任行政首长,直接领导中央行政各部;大总统有统治全国、统率海陆军、任免部长、制定官制,以及对外宣战、媾和、缔约等权,大总统与参议院之关系,为同意权与复议权并行……

中华民国成立后,不少外国友人都发来了电报以表示祝贺。孙中山的老朋友梅屋庄吉在日本发给孙中山的电报称:“衷心祝贺你就任大总统。同时,我愿为早日使贵共和国得到各国的承认而努力奋斗。”1月,梅屋庄吉在日本成立了“承认中国共和国促进同盟会”,会议一致通过了推动日本政府早日承认中华民国政府的决议。

铲除千年封建恶习

孙中山和临时政府制定了具体的政策法令,来革除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恶习,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剪发辫。中国自秦汉至宋明,男子均束发于头顶。自清军入关后,强令男人剃发、留辫子。这种发式已成为民族压迫的标志,被外人讥为“豚尾”或“半边和尚”。孙中山留学海外多年,接受了大量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他认为,男人头上拖下一根长辫,是清朝贵族奴役汉族人民的标志,是几百年封建习俗的残余,男不男,女不女,既不雅观,也不方便,更不卫生。20世纪初叶,中国一些接受西方新思想的青年学子,早已经剪去了这根又大又粗的辫子,但在公开场合还是有所顾忌的,毕竟中国还是大清王朝的天下。孙中山本人长年在海外奔波,但与清王朝彻底决裂,是在1895年12月。这个月,孙中山发动了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为躲避清军的搜捕,由广州辗转顺德至香山再到澳门,然后抵达香港,最后转赴日本。就在他躲避追捕的过程中,孙中山剪去了这根象征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标志――辫子。

孙中山在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后,下决心要全民族剪去这根大辫子。临时政府成立后的1月5日,总统府秘书处以大总统的名义,向各地发出剪辫令电报,要求“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上海都督陈其美立即发出两个布告,称:“强制人民把头发编成辫子,是地球五大洲所无之怪状,亦历史数千年来未有之先例。”一时间,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股剪辫热。有的地方组织了义务剪辫大会,当场就有数万人要求剪辫。孙中山则身体力行,他首先要求总统府中全体工作人员和军人剪去辫子。孙中山此令一下,几天之内,总统府中的军政人员一个不剩地将辫子剪去,个个都剪成了平头或西式发型。孙中山还要求军人在文官的陪同下,带上剪刀,走上街头,先向老百姓宣传留辫子的危害和剪辫子的好处,还请了外国人为中国人设计新发型。孙中山要求官兵们向百姓们作宣传时要耐心,同时也下达强制性的命令。

3月5日,孙中山《命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令》称:满虏窃国,易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今者民国成功,凡我同胞……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到这一年的夏天,南京城中老百姓的辫子差不多都剪完了,只剩下一些清朝遗老遗少还保留着这根大辫子,但为掩人耳目,还羞答答地把辫子盘在头上,藏在帽子里。但此时已成过街老鼠。有的保皇党人为了应付局面,将辫子剪了之后才敢上街,回家又装了根假辫子。农村里的许多人都不敢到城市来,一来就会被剪了辫子。但到了夏天,出汗发了臭,实在捂不住了,只好痛下决心剪了它。清朝统治者强加在人民头上的这个枷锁纷纷落地。

废缠足。缠足是中国千年封建礼教强加给妇女的一个残忍的酷刑。自五代以来,南唐后主李煜就下令宫女一律缠足。到了宋朝,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也日见加深。此时,缠足已经作为一种制度,凡女子出生后,必须缠足。孙中山深知中国封建社会的这一恶习,因此,临时政府成立后,放足成了临时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3月11日,孙中山下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称“此等恶习,尤宜先事革除……”内务部总长程德全不在任上,次长居正即根据孙中山的指令下达内务部令,要求各省立即将已缠足者放开,未缠者不许再缠,如有违抗命令者,无论官员家属一律予以重罚。命令既下,各省纷纷执行。自此命令下达后,受到世界讥讽的千年恶习,终于得到了根本的改观。

改服饰。清代的服饰,统一着长袍马褂。孙中山认为,这也是专制统治的象征,冠裳的落后,就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落后,“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孙中山早在1895年广州发动第一次起义失败后,就在横滨“剪辫,易西服”,表示了与清王朝彻底决裂的决心。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前,他曾说过:“从前改朝换代,必改正朔,易服色。现在推倒专制政体,改建共和,与从前换朝代不同,必须学习西洋,与世界文明各国从同。”

1912年1月5日,孙中山下达大总统令颁定军士服装,要求“军士衣帽,无论阶级,一律黄色,惟领章及袖口,则照阶级分为五色。”这是对军服的改革。在《临时约法》第三十条中规定,公布服制,男子常礼服有两种:一种是西装式,一种是褂袍式。由此,彻底摒弃了清代官袍的上小下宽,以及马蹄袖、厚底靴等旧式服饰。孙中山以长袍与西服并存作为一种过渡。

其实,孙中山早就吸收了日本学生装的优点并加以改造,设计出一种新式的中国服饰――中山装。这种服装为单立领,前门襟有9个扣子,上下有4个明袋。类似服装在青年学子中很流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将这种服装加以改造,领子改为立翻领;前门襟改为5个明扣,4个明袋为平贴袋,上下对称,袋口加软盖,再加钉一颗钮扣,既美观又可防止袋中东西遗失。袖子与衣服分开裁剪,袖口还钉有3粒扣。这种式样,比西装简洁,既庄重,又显得精神。后来,有的学校在上课时,教师甚至对学生这样解释说,这4只口袋,表示了“国之四维”,前襟的5个扣子,代表了“五权宪法”,袖口的3个扣子,象征“三民主义”。

同样,中山装的裤子也参照上衣进行了改造。前面开了缝,钉暗扣;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大暗袋,平时手插在袋中,显得洒脱自如;前右部还有一小小的暗袋,可放手表等小物品;裤腰打褶,裤管翻边。这也是中山装的一个特色。

孙中山不仅自己设计,而且还进行推广。他身体力行,亲自在各种场合穿着。一时间,这种服装很快流行开来,尤其是在青年学生中成为一种时尚。

禁刑讯。刑讯,是中国历代对付犯人或一些无辜者的一种野蛮的逼供手段,其手法多种多样。从春秋战国的五马分尸,到明清的鞭笞、体罚,无一不是以人体难以承受的办法来达到执行者的目的。清朝官署的大堂上,各种刑具一溜摆开,有木枷,老虎凳、夹手指的夹子,胡椒水,等等。孙中山认为,残酷的刑讯以及不人道的体罚,是一个社会极端落后的表现,为开明社会所不齿,为万国所摒弃,所讥讽。他认为,清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虐政所致。对此,深恶痛绝。在颁布的禁止刑讯令中,孙中山一再强调,各级官署审理案件,不准再用笞杖枷号及其他不法刑具,罪犯应当受罚时,由用鞭抽上枷,全部改为课以罚金或拘留。

改称呼。称呼只是个形式,但在封建的清王朝,官员有老爷、大人、奴才、小人之分,反映了一个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也反映了社会的人身依附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这与孙中山崇尚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是格格不入的。自他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一直就很注意政府官员之间、官员和百姓之间、上级和下级之间的称谓关系。孙中山在大总统任上,曾以大总统的名义饬令内政部下文通告全国,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孙中山还下令,今后各官府人员之间相称,均以官职称之,不得再称大人、小人、主人、奴才。民间普通称呼,则称先生或君,一律不得沿用前清官府的恶称。

废跪拜。跪拜,是一种宣扬愚忠愚孝的封建礼节,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人格上的不平等。与孙中山信奉的资产阶级“天赋人权”学说绝不相容。在临时参议院成立前,孙中山就在各省代表会议上,力主废止跪拜礼节,并规定普通相见为一鞠躬,最高礼节为三鞠躬。孙中山此言一出,立即就得到全场的热烈掌声,并得到全体代表的一致通过。当天下午,各代表见面时,纷纷鞠躬行礼,不亦乐乎。此后,封建的跪拜礼被鞠躬礼所取代,并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开来。

重人权。孙中山除了宣布废除一系列封建遗毒的政令外,在《临时约法》中也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对保障人权的高度重视。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上存有大量的“贱民”阶层。他们的人生受到很大的限制,长年累月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连基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证,更不用说享有平民的权利了。更有甚者,一旦“贱民”加身,那么世世代代都要“世袭”下去。真可谓:一人蒙垢,辱及子孙,蹂躏人权,莫此为甚。孙中山长年与所谓“贱民”们打交道,深知他们生活之艰辛。长期以来,他一直立志改变这种状况,他曾痛心疾首地说:“此情与奴隶有何不同,如不改,谈何共和民主?谈何民生民权?”所以当南京临时政府刚一成立,孙中山立即通令改“贱民”的身份,正式宣告:“当兹共和告成,人道彰明之际,岂容此等苛令久存,为民国玷?”孙中山还宣布,所有贱民,对于国家社会一切权利,公权若选举、参政等,私权若居住、言论等均一体享有,毋稍歧异,以重人权,而彰公理。

孙中山向内政、司法二部下达命令,要求通饬所属今后一律不得使用刑具,并销毁一切刑具,废除上刑的制度,禁止体罚。同时,下达禁止买卖人口令,声明过去的一切买卖契约,全部取消解除, 今后一律成为雇主雇人关系,不得再以贱民或奴才称呼,违者给予重罚。孙中山还以临时大总统名义禁栽禁食鸦片命令, 违者剥夺一切公民的权利。

孙大总统的平民风范

孙中山与卫队

中华民国成立后,为保卫总统府和大总统孙中山的安全,南京卫戍总部在徐绍桢的领导下,开始组建总统府卫队。一个星期后,由苏军先锋营改编为第七师第二十六团成立,团长吴浩,副团长洪承典。二十六团主要担任总统府的警卫。所谓内卫,就是总统府内部和周围的警卫工作。警卫部队共600人,其中有60人分为5个班负责总统府的内卫,4个班轮流站岗,1个班在总统办公室内外值勤。经过卫戍总部挑选,推荐了一位安徽籍军官郭汉章为卫队长。经孙中山面试,由总统府正式委任。

担负总统办公室的内卫班共12人。其中6人当传令官,6人轮流值岗。孙中山在办公室有事,就揿铃呼卫士入室听候吩咐,无事时卫士一般不进门。遇有宾客来访,先将名片交给卫士呈递进去,再根据孙中山的旨意引导客人入会客室或办公室。孙中山特为关照卫士不要称自己为大总统,在总统府内称“孙先生”就行了。

孙中山一向反对摆官架子,自己总是身体力行。一次,他独自一人出了总统府大门,上街买了茶叶回来,大门口的卫士居然没有发觉。卫士长郭汉章听说后,立即把当值卫士找来狠训了一顿。孙中山找到郭卫士长说,不全怪他们,责任在我,是我一人出的门。还有一次,孙中山到下关办事,卫士长要派一个卫队跟着,孙中山不同意,只乘了一辆马拉车, 带了两名卫士骑自行车随行, 办完事后又按原路返回。既没通知各军和地方长官迎送,更无前呼后拥。

孙中山为卫士改名

一天,一名卫士在值勤,孙中山与他聊天说:“你是哪里人?”卫士说:“江苏无锡。”孙中山又问:“叫什么名字?”卫士说:“吴乾生。”孙中山听了马上就说:“乾生,嗯,这个名字不响亮。我看,就叫吴刚吧。刚强的刚。”小卫士高兴地跳起来,第二天就到长官处注册了这个新名字。

有一名卫士叫雷长瑞,被卫士长选中给孙中山当贴身警卫。孙中山第一次见到雷长瑞就十分喜欢他。一天,孙中山与他聊起天来。孙中山问:“小老倌,哪里人啊?”雷长瑞说:“山东人。”孙问:“今年多大了?哪年参军的?”雷答:“20岁了。宣统元年参的军。”孙中山一听就不高兴了:“什么,还宣统宣统的,都什么时代了!你这小家伙,人不大,可还是老皇历,要改改了。”雷长瑞很不好意思地摸摸头。孙中山又问道:“叫什么名字?”“雷长瑞”。“这个名字听起来不顺耳。我看就叫雷彪吧。”孙中山又风趣地说:“雷一打起来,老虎再加三撇,轰隆隆地就能飞起来啊。”从此,雷彪这个名字就在卫队传开了。后来,雷彪在孙中山的亲自培养下,加入了同盟会。以后又在孙夫人宋庆龄身边当卫士。

孙中山的饮食起居

孙中山身居大总统高位,却处处戒奢禁欲,从不铺张浪费。因办公室的平房简陋,不少人建议他在总统府中另建一座办公楼,但几次都被孙中山拒绝了。他告诫部下说:“国家刚刚建立,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这座平房蛮好,完全没有必要再建新的了。”此后,再没有人向孙中山提建新办公楼的事了。

孙中山的起居极有规律,卧室总是整理得井井有条,清爽整洁。孙中山每日6时多起床,被褥必先自己整理,再把晚上看的文件材料叠齐摆好,从不要仆役和秘书动手。然后到屋外做一些活动。洗漱完吃早饭。早餐前,孙中山必先阅读来往信札,随手就给予回复。有时饭都热了几遍,还在写信。进食时,也是细嚼慢咽,不出什么声音。孙中山饮食很简单,喜食蔬菜生果,从不吃辛辣酸苦的食品,也少食甜品,香烟一般是不抽的,酒更是不沾,来了客人,也只是几盘菜加上米饭了。孙中山惯用筷子,从不用刀叉。早上只喝一碗豆浆加一小碗稀饭。孙中山吃的荤菜最多的,就是猪血炖豆腐。因孙中山早年行过医,对营养学有一定的研究,他认为猪血炖豆腐,既有营养,也便宜。当时外国人认为猪血是不洁之物,中国吃猪血是粗恶野蛮的行为。孙中山力排西人的谬说,大力倡导食猪血。他不仅自己带头吃,也要求总统府的下属吃。孙中山曾在一次演讲中,专门谈到了猪血炖豆腐。他说,中国还很贫穷,吃不起肉,但要改变东亚病夫的形象,就必须加强营养。吃什么呢?肉、鱼、蛋,我们中国人吃不起,我向大家推荐一种营养食品,哪就是猪血炖豆腐。后来,“猪血炖豆腐”成了孙中山的一句名言,也成为总统府的一道菜。

孙中山平时的穿着,既朴素,也庄重。除了发的黄军装外,长期穿的就是一件半旧的中山装,两只袖子都磨毛了,一顶礼帽戴得已掉了色。但在正式场合,孙中山总是西装笔挺。虽然上班就近在咫尺,但一双白色旧皮鞋每天擦得锃亮。孙中山的办公室没有服务员,孙中山喝开水都是自己倒。办公桌上的文件、书籍、文具,都是整整齐齐,房间地板上没有一点纸屑和灰尘。卫士们在孙中山的影响下,都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孙中山的起居室是一幢两层楼的中式建筑,坐落在西花园水池旁的一个小院中。楼上是卧室,楼下是会客室兼作餐厅。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儿子孙科来到南京,与父亲共住在小楼上,为父亲处理一些事务。孙中山夫人卢慕贞几次要来南京,都被孙中山拒绝了。孙中山的一些亲友听说孙中山当上了大总统,也纷纷想来南京,但都被孙中山回绝。直到1912年2月15日,卢慕贞才携女儿孙和孙婉搭船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经新加坡抵达上海。孙中山没惊动任何人,只派了儿子孙科到上海接她们来到南京。2月20日,卢夫人一行到达南京,也住在总统府的这幢小楼上。这一年,孙中山的大女儿孙17岁,小女儿孙婉15岁。卢慕贞在总统府期间,承担了许多原来由卫士做的杂事,一家人饮食极其简单,多是粗茶淡饭,而且是自己开伙。两个女儿说,爸爸当了大总统,我们还不如在家里吃得好。卢慕贞在总统府只住了一个多月,就回了广东老家。

孙中山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而且要求工作人员也要勤俭节约。总统府中的两个重要秘书冯自由和宋霭龄,孙中山都要他们单独开伙,以节约经费开支。

反对兄长出任广东都督

1912年2月下旬,广东各界拟推举孙中山的哥哥孙眉任广东都督。总统府一连收到数十封要求委任孙眉任都督的“劝进”信,似乎是反映了民意。孙眉也因自己是兴中会元老,早年曾为了革命倾家荡产资助党人,对革命可说是贡献巨大,应该说是有资格当一省之都督的。再加上一些人的怂恿,孙眉也就跃跃欲试地真的要当广东都督来了。

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将这些信一一给孙中山过目,信上有不少阿谀奉承的话,孙中山越看越生气。于是马上提笔起草给广东各界的电报,力陈万不可任命孙眉为广东都督。孙中山还要求秘书处将电报稿立即送各报馆发表。同时,孙中山又给孙眉去了电报,劝说他不要担任广东都督一职,电文说:“兄宜专就所长,专任一事,如安置民军,办理实业之类,而不必当此大任。”在孙中山的竭力制止下,孙眉没有当上广东都督,因此十分不满,专门来到南京找孙中山理论。孙中山语重心长地对孙眉说:“你是我大哥,家里的事,我听你的,但国家的事,我是总统,就不能依你了,应听我的。知哥者莫如弟。我看,做生意是你的长处,你还是做生意的好。搞政治你不在行。再说你是我哥,我是大总统,哥又做了这么大的官,人家会说闲话的,我这个总统也不好当啊。”孙眉在孙中山劝说下离开了南京。

平民总统的风范

有一次,孙中山骑马到雨花台东炮台视察。其时,总统府有一辆外国友人送的黑色汽车,但孙中山很少乘坐,外出总是骑马。视察完炮台后,回总统府时,路过一个居民区,被许多老百姓团团围住,大家争着向前一睹大总统的风采,有的人高呼“大总统万岁”。人越来越多,秩序有点乱。卫士一看,生怕孙中山有点闪失,就大声吆喝起来。附近的警局听说,赶紧调人维持秩序。一名巡官甚至拔出指挥刀挥舞着吓唬老百姓。孙中山赶紧制止说:“对老百姓可不能这样,好好说就行了嘛。”后来老百姓更多了。郭卫士长骑在马上和颜悦色地对老百姓们说:“请大家让开一条路,大总统还有事要到制造局去视察。”孙中山在马上微笑着向大家告别,看到从中华门是进不了城了,就让卫士从另一条路绕道通济门进了城。

孙中山对部下很和蔼,但原则性很强,有时甚至很严厉。总统府秘书处常接到报告,说总统府少数官员在南京有扰民现象,孙中山得知后大为光火,决定杀一儆百。总统府庶务长缪思敬,因在外屡用总统府官员的名义招摇撞骗,买东西一再赊账不还,百姓来要还被殴打,如遇到谁不买账,就放言要用大炮轰掉谁的家,甚至还在家中私藏枪支弹药。为此,南京地方人士反映极为强烈。孙中山得知后,立即责成江苏都督庄蕴宽将其缉捕归案。庄即成立军事法庭,经拘讯后将缪思敬处以死刑,绑赴市街枪决。南京百姓人心大快,社会亦趋于安定。

总统府卫队共13匹马,卫士按序列编了13个号。第7号是孙大总统的专用坐骑,其余12匹作为公用,但每匹马外出必须要有参军处参军的批条才行,这是总统府里的制度。一次,总统府一名科长来要马外出公干,但没有参军处的批条,他就说已跟参军说好了,等回来后再补条子。等到科长回来后,条子仍没补来。当管理人员找到参军时,这位参军还不以为然。孙中山知道后,立即严厉训斥这个参军说:“下午4点之前,一定要把条子补来。这个制度,谁都不能破,不管是参军还是士兵,包括我孙文在内。”

有一位从扬州来南京的盐商,特为跑到总统府来要看看这位久仰大名的“平民大总统”是啥模样。卫士不让进,这位商人就在门口不走,说不看到大总统绝不离开。这时,郭卫队长路过门口,就问盐商有什么重要事要见大总统。他说没有公事,只是想看看民主的气象。卫队长又问他有没有意见书带来。他又说没有。卫队长只好说,大总统忙得很,没空儿见你。可他就是不走。卫队长没法子,只好进去向孙中山通报。孙中山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吩咐说:“让他进来吧,我倒要见见这位老先生。”卫士长将盐商领到总统办公室的里间,盐商一见到孙中山就跪了下来,并行起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礼。孙中山扶起他,连说:“都民国了,这一切都免了吧。来,来,到这里坐下谈。”孙中山先说:“老先生来此有何事?”老人说:“就想看看总统是啥模样。”孙中山哈哈笑道:“你看我不跟大家一样吗?总统在职一天,就是人民的公仆,是为全国百姓服务的。”老人问:“若是离职以后呢?”孙中山回答道:“那不就跟你一样吗,也是老百姓啊。”老人告辞出来,孙中山一直把他送到大门口,又吩咐卫队长叫辆黄包车到总统府来拉他回旅馆。盐商回去后,十分感慨,逢人便说:“今天,我总算看到什么是民主了。”

一天,孙中山来到有“六朝金粉之地”之称的夫子庙视察。他没有惊动地方长官,只是在一家小茶馆里与几个卫士各泡了一杯茶,呷了起来。看看人渐渐地多了起来,孙中山就借助一张茶桌,站了上去。他用手弯成喇叭状,操着广东口音的普通话,对着围着他的群众演讲起来。孙中山精神饱满,气宇轩昂,声音既抑扬顿挫,态度又和蔼可亲。他着重阐述了共和政体是人民当家作主、共商国事的一种良好制度,最能体现中国人民的愿望的基本道理。由于孙中山的讲演通俗易懂,很能打动人心,上百名听者无不为之动容。孙中山一面说,一面还启发大家:“现在已经是共和了,你们已不是大清宣统朝的臣民了。共和的国民,也应该知道什么是国家大事了。”当大伙知道这个讲演者就是当今大总统时,不禁惊讶万分,以致冷场了好几秒钟。忽然,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时,又有人高喊:“大总统万岁!”顿时,全场一片欢腾,大家纷纷向前拥挤要看看这位同宣统皇上相抗衡的人长得是啥模样。孙中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边挥手,一边微笑着离开了夫子庙。此后,孙中山到夫子庙的消息一下就传遍了南京城,人们都在说,孙中山真的是为了人民好。有的说,孙大总统的民主作风,与大清朝的“朕即国家”比起来,真有天壤之别啊。

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后,一直没有忘记为革命作出过贡献的远在美国的女同盟会员,于是,特地邀请她们回国观光。当女同盟会员到达南京时,孙中山派朱卓文亲自驾车把她们接到总统府来。进了总统府,孙中山立即出来与大家见面,一一握手问候,态度真诚恳切。孙中山虽已是总统之尊,但待大家仍如当年在美国一样,没有丝毫的改变。

宪法小卫士 篇四

1997年9月,一个金色烂漫的寻常秋日,却永载共和国史册。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来自全国各地的党代表们云集一堂、集思广益,为党的十五大献计献策,为共和国的民主法治建设“隆重剪彩”――

“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从“法制”到“法治”,20年改一字。个中艰辛,又有几人深尝其味?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要“法治”还是要“人治”,曾在社会各界引发了一场广泛争论。其中,主张“法制”的并不在少数。

然而,真理愈辩愈明,法治的思想和主张逐渐被大多数人接受。持续近20年的论战,为党中央和全国人大正式将“依法治国”作为法治建设的基本目标、党领导人民治国的基本方略,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张“法治蓝图”的恢宏勾勒,不仅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根本转变,更标志着共和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从此迈向新征程,又翻开了崭新而充满希望的一页!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予以保障;2002年,党的十六大再起风云,“依法治国”被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依法执政,成为党中央确立的基本执政方式;构“史上最牛钉子户”――杨武,2007年借助《物权法》的出台,上演了一出抵制“强制拆迁”的“保卫战”,表明了在中国私权的神圣。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次作为科学命题提出,民主法治位列六大基本特征之首。

中国法治一路奔来,风驰电掣,但快而不乱、繁而不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改革司法体制、尊重保障人权、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先立再破”、“渐立渐破”,谨慎稳健的法治构建路径,倡导秩序稳定,从而跳出了俄罗斯等转轨国家“先破后立”的窠臼。稳健的法治建设,在赢得了坊间好评的同时,也向国际传达出中国依法改革的积极信号。

“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在这些规范中,自由的存在具有普遍的、理论的、不取决于个别人的任性的性质。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马克思语)法治已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公民的法治意识被唤醒,激发出“依法治国”的澎湃动力。

由“平民”到“公民”

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教师……不断壮大的法律职业群体,成为公民法治意识的“良师益友”。截至2D05年年底,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559所,法学专业在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达30万人,其中本科生为20多万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万多人,法学硕士研究生6万多人,法学博士研究生6000多人。

2001年12月4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都拥上街头,以各种方式庆祝第一个全国法制宣传日。此后每年的“12-4”,都成为宣传宪法知识、普及法治观念的标志性载体。“四五”普法期间,8.5亿普法对象接受教育;全国共有8516个政府法律顾问团……

在“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驱动下,加速了法治意识的觉醒。在国家连续普法的催生中,在社会法治事件的亲身参与中,古老的“东方之子”逐渐改变了历史上的“臣民”角色,而实现着由“平民”向“公民”身份的转变。面对不公,他们不再选择沉默,而是积极地捍卫自己的权利。

2002年8月18日晚,当延安市公安局万花派出所的四名便衣民警闯入张某诊所卧室时,怎么也不可能想到会产生那么大的轰动效应,一次再简单不过的查处黄碟执法,引起了全国民众的一致谴责。在面对公权的非正当介入时,公民表现出了不约而同的担忧与抵制,捍卫公民权利成为一种时尚。

无数事实证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改革的推进,正促使一种以公民意识的觉醒、公民权利的彰显为特征的公民社会的生长。2004年4月1日,北京一位63岁的黄老汉手持新修正的宪法,抵制有关部门的强制搬迁。此举不仅昭示着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和宪法观念的增强,更表明法律正在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从单纯的文本悄然进入民众的内心深处。而随后一个叫李红光的普通公民,自费登广告推荐治理深圳12条建议,以“广告参政”方式让全社会深刻领悟到“公民”二字的分量。

与臣民、平民相比,现代意义上公民的最大特征,在于一种政治的参与,一份责任的担当。历史上“公车上书”是一种知识分子的选择,现实中“公民上书”更是一种意见公民的选择。近年来,就公共议题频频上书公权力机关或发表公开信,已构成公民社会迅速成长的历史性标记。

从孙志刚事件中三位博士和五位学者上书全国人大开始,公民向有关机关提交呼吁书、立法建议书、违宪审查建议书等上书行为层出不穷,仅公开报道的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书就达十五件之多,内容涉及户籍制度、暂住证制

2003年“孙志刚的不幸”推立法3月,刚毕业的大学生孙志刚,因为没有随身携带身份证而被关进收容所,悲剧上演了――被毒打致死。媒体报道了这一案件,全国哗然。不久,全国人大废除了实行多年的收容审查制度,代之以救助办法。2004年3月,全国人大修改宪法,加入了保障人权的条款。一人不幸换来了千万人的幸运。

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惊总理安徽阜阳市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婴儿共计12人,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的婴儿229人,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的189人。此案共查获55种不合格奶粉,涉及10个省区市的40家企业被查处,10多万袋劣质奶粉被停售;立案查处涉嫌销售不合格奶粉案件3g起,审结此类刑事案件15件。

2005年“成都警贼勾结”引轰动12月5日,重庆铁路运输法院和贵阳铁路运输法院在贵阳对“警贼勾结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徇私枉法罪分别对11名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7年至缓刑不等的刑罚,包括原成都车站派出所警务队3名队长和8名警长、瞀员。

2007年“农民告赢省长”显进步2004年5月,浙江省长汀村所在的地段被划拨给市土地流转中心,项目获得了省政府批准。2005年8月,张召良向省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请求撤销省政府的决定。在申请不予受理的情况下,2006年2月,张召良等人向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获得胜诉。省政府受理了行政复议申请,宣布原行政行为不符合《国家土地管理法》,予以撤销。度、强制婚检、公路收费、养路费征收、对造假者惩罚性赔偿、航空旅客伤亡赔偿标准、业主自治、保护虚拟财产、消除歧视就业、涉黄示众等诸多方面。“公民上书”以鲜活的形式向人们演示了公民监督权、建议权等民利的实现路径,深刻体现出公民意识的崛起。

短短十年间,无论是公民基于个人维权的努力,还是对“处女案”、“稷山诽谤案”、“孟州书祸”等公共事件的正义呐喊,无不透射出一种公民责任的担当。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从理论到行动,从制度到观念,法律的影响力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部分。

法治是一连串鲜活的事件

法治总是在关怀“小人物”的命运中不断前进的。

――乔占祥,河北律师。因为春运火车票涨价而叫板铁道部,虽然最终的司法结果并没有支持他的诉求,但却引发了公众对政府涨价程序的普遍质疑,并直接激发了第一个铁路春运涨价听证会的产生。

――郝劲松,中国政法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因为小小的发票,先后7次将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北京铁路局告上法庭,以个人的力量举起公益诉讼的大旗,成了“打破行业‘霸王条款”’的斗士。

――李刚,北京市民。因为“进津费”、“进沪费”,先后将天津和上海路政管理部门告上法庭。随后又请求法院确认乐天木糖醇口香糖使用“全国牙防组认证”标志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意见公民”的孤胆战斗,结束了全国牙防组长期“忽悠”全国人民的历史,让人感到小人物也有撼动大树的力量。

――李文娟,举报人。因举报辽宁鞍山市国税局违法违规行为,遭受了两次被辞退及劳教一年的一系列打击报复。2006年3月27日经中央电视台报道后,引起公众极度关注,“保护中国的‘深喉’”、“保护社会的良心”之声络绎不绝。

――杨武,“史上最牛钉子户”。2007年借助《物权法》出台的热潮,上演了一出抵制“强制拆迁”的“保卫战”。坚毅的维权决心,强劲的舆论风暴,勾勒出中国私权神圣的美丽画卷。

――辛艳华,一位普通母亲。2007年6月5日,她写的《400位父亲泣血呼救:谁来救救我们的孩子》发表在大河网上,由此点燃了山西打击黑砖窑风暴。“所做的一切,纯粹出于感恩和正义”。一种缘于亲情道义的简单义举,其实也能成为剔除社会毒瘤、推动法治进步的力量。

无论是出于公益的叫板,还是做维护正义的“斗士”,抑或是坚定的权利维护者,“小人物”们用自己的具体行动,勾画出了一幕幕平凡人生动具体的法治片段。在他们的命运起伏中,虽然浓缩了中国法治十年的坎坷波折,酸甜苦辣,然而也散发出法治的无穷魅力:法治是“法律大厦”的宏伟;法治是“依法行政”的睿智;法治是“司法改革”的炙热……法治,既是小人物化身“风向标”,也是一连串鲜活的事件。

一怒之下,山东女青年齐玉苓将冒名顶替上学的陈某等告上法庭,由此拉开了民间“宪法诉讼”的序幕。

虽然至今为止,中国还没有确立起正式的宪法诉讼,但公民不断向司法寻求宪法性权利救济,演化出了一幕幕“活化宪法”的经典。齐玉苓援引宪法依据为自己争取到了基本权利的尊严,促使更多的公民开始寻求宪法上的权利救济。

2002年,四川大学毕业生蒋韬以侵犯宪法平等权为由,将在招聘中限制身高的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告上法庭,最终迫使招聘者取消限制。2003年,报考公务员的安徽芜湖市考生张先著一纸诉状把人事局告上法庭,“中国乙肝歧视第一案”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强烈的反歧视浪潮。一年之后,《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正式颁布实施,乙肝病原携带者、艾滋病毒携带者获得平等录用权,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些宪法司法化的原始判例,再次折射出“宪法之美”。

法治的价值和生命,从来不是静静地躺在精巧的法典或厚厚的法律汇编中,而是表现在“一个重大的公共事件中,那些坚信法治的人们汇聚力量和才智去捍卫法律的尊严”。2003年3月,当27岁的大学毕业生孙志刚因缺暂住证命丧广州收容站时,一个生命的死亡预示着一个制度的终结。如果不是媒体的曝光,如果不是三位法学博士和五位法学家先后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如果不是广大民众的抗争,孙志刚或许与其他遭遇非正常死亡的公民一样销声匿迹。正因为此,孙志刚事件才成为中国法治进程的重要标志。

如果把生活中的法治事件连接起来,它就是一幅鲜活美丽的画卷。2004年4月,我国首部法治蓝皮书将这一画卷作了截图,书中对足球“黑哨”问题、医患纠纷问题、离婚财产分割问题等影响较大、意义深刻的法治热点事件进行了综述评价,生动地记录下了社会法治进步的点点滴滴。

宪法小卫士 篇五

一、活动背景

青年法学会即将展开活动,诚邀广大在校师生一起投入到法制教育宣传的队伍中来!

二、活动主题

1、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2、加强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

3、鼓励大学生奉献和谐社会。

三、活动目的

法律与在校教师与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崇尚法律权威,维护法律尊严;培养守法习惯,强化用法意识,积极宣传法律,是广大教师与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和应尽义务,因此,此次的普法宣传活动我们力求达到如下目的:

1、进一步在广大教师与大学生中牢固树立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观念、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观念、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观念,努力提高广大教师与大学生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自觉性,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2、为在校师生无偿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从法律的角度来分析生活中常见法律行为的性质、效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并结合自身所学的法律知识,为在校师生普及生活中常用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以及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的能力。

3、通过签名活动来激发广大学生的普法热情,动员广大师生热情参与普法宣传活动,增大普法宣传的力度和效用,以实际行动展现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性,从而使依法治国的理念与法制观念更深入人心。

4、通过组织此次大学校园“六五”普法宣传活动,使广大在校师生接受法制观念,以使广大师生将法制观念内化成自身的行为准则,将法治作为一种价值观去践行,并将法治这种价值观念传播给周围的每一个人。

四、活动要求:

(一)“六五”普法宣传活动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六五”普法规划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突出宣传宪法,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实施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2、主要目标: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学校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校区(学院)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和自觉性。

(二)主要任务:

1、大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要按照国家“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以学习宣传宪法为核心,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大学生的宪法意识、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使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成为自觉行为。

2、校区(学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把维护广大教师和大学生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提升广大教师和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促进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关心广大师生的受教育权利。

3、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强化大学生法制意识,培养其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与法律素质。同时,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发挥好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彻到法制教育和法治实践之中,从而形成符合法治理念的校园秩序和文化氛围,使学校成为大学生参与法治实践、培养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的重要场所。

五、活动人员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泰山科技学院)全体在校师生

六、活动举办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泰山科技学院)青年法学会

七、活动内容

1、设立普法宣传点。所设立的普法宣传点,主要由资深法学教师与文法系法律专业的优秀学生代表主持,其功能是答疑解惑,即解答师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有关法律方面的问题,为他们分析案件并指出所涉及到的法律条文,深入研究案情,寻求有效的法律援助及救济途径与手段,部分青年法学会成员协助现场的各项工作;同时,普法宣传点还要就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建设规划做尽可能详细的介绍;

2、开展在校师生签名参与普法宣传活动,分发法制宣传材料。签名活动是在所设立的普法点铺开横幅,由广大师生自由参与签名的、为此次普法宣传活动留下纪念的活动。欢迎在校师生参与并留下自己的姓名,这是本次普法宣传活动的一大特色,贯穿活动的始终,将为此次普法宣传活动留下美好的纪念。此外,签名意味着对学习与宣传宪法和法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及履行法定义务、接受法制观念及支持法治建设的承诺,意味着从你签名的那一刻起,就要为国家的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心力。

3、组织在校师生观看有关法律方面的视频节目,以曾经发生的社会真实案例深化广大教师与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强化其对法制观念支持与认同;

4、宣传资料主要包括调查问卷、宣传单、报纸期刊等。其中报纸期刊的内容有“12.4”普法的背景,关于宪法、刑法、民法方面的案例,寓法于生动形象的社会真实,变晦涩难懂的法律为易于理解的常识,更有利于广大师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宣传单是本次宣传的主力军,通过发放宣传单,使广大师生能对宪法与法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调查问卷是这次活动的补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广大师生对有关宪法与法律方面的疑惑,对现行法律体系的评价,对宪法与法律评价标准的批评与改进,对自己周围的人法律素养的评判以及对本次活动的建议等信息;

通过以上四种法制教育宣传活动方式,进行宪法与法律法规的普及,进一步增强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升其法律素养,为促进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和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与环境。

八、活动时间与地点

地点: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泰山科技学院)

九、活动所需资源与经费:

多媒体教室

条幅(两条):70元

展板(一个):20元

签字笔(两盒):40元

宣传单(1000份):100元

饮用水(一箱):30元

总计:260元

十、活动总结

在“六五”普法宣传活动结束之后,根据此次活动开展的情况以及收到的信息反馈,撰写活动总结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活动开展的情况、开展活动取得的成效、开展此次活动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等项目内容,并提交校区(学院)和文法系审议。

十一、附则

未尽事宜,在活动期间一切服从校区(学院)团委和系里的领导。

宣传活动策划书(二)

一、活动背景

艾滋病是人类近代医学史上最引起人们关注和最使人恐惧的一种疾病,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

二、活动目的

希望通过开展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面向全院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正视艾滋病,了解爱滋病的传播途径、发病机理和症状,以更好地遏制爱滋病的传播和蔓延;同时从我做起,洁身自爱,杜绝艾滋恶魔在校园的一切可能。理解、关爱和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的防治问题,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营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活环境,消除人们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和偏见,建立一个和谐关爱的社会。让大学生了解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利用大学生有活力的个性和亲和力积极地向周围的亲人、朋友以及更多的人传播艾滋病防治知识。

三、活动主题:

预防艾滋病共建美好校园

四、活动口号:“青春红丝带爱心为艾滋心系红丝带健康共关爱”

五、活动时间:

**年12月13日至14日

六、活动主办单位:

共青团贵州省委

贵州防艾工作委员办公室

贵州省卫生厅,教育厅

七、活动协办单位:

州卫生局与疾控中心

共青团xx学院委员会

xx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八、活动内容:

1、筹备防艾宣传组委会的报名工作

2、设立专门的艾滋病知识咨询点

3、在校园里组织青年志愿者发放编印的预防艾滋病科普资料,讲解相关的防艾知识。

4、艾滋病图片展。

5、举行“青春红丝带”大型签名活动

6、电视提供艾滋病视频资料播放。

九、活动安排:

前期准备:

1、宣传工作:由宣传部准备海报

2、报名工作:由社科部收齐并统计各系报名参加防艾组委会的同学名单与住址等详细联系方式。

3、物资准备:由社科部按照参与人数制作红丝带,准备志愿者帽子,防艾先锋队的工作证。卫生局和疾控中心领取防艾的宣传小册子等资料。

活动中期:

1、召开“青春红丝带”防艾宣传活动的启动仪式。邀请校领导,州卫生局,疾控中心,新闻媒体等各界人士参与。在启动仪式后开展一个简单的培训。内容包括:活动时怎样宣传和一些相关知识。并向参与者介绍有关此次活动的相关情况,如活动安排,分组情况,活动目的等。将宣传资料,志愿者帽子,工作证,红丝带等物品交于参与者。

2、活动分组(附后)

3、选择一个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摆设一个咨询台,用防艾宣传海报等做一个图片展。并发放宣传小册子,向路人讲解防艾知识,现场大型防艾签名,留言及合影,并给其佩带红丝带。具体活动由社科部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和安排。

4、活动后整理物品和清理现场,保持场地卫生。

活动后期:

1、由各组组员写活动的宣传报道。活动进行结束后,向相关部门写感谢信。整理相关资料和笔记,每个队员写一份活动感言或心得交到院团委社科部。

2、队员将采集的回馈信息保存好,由该组组长在此次活动结束后统一上交到团委办公室。还有活动相关资料如报道此次活动的简报,活动中拍摄的照片连同发下的志愿者帽子,工作证,红丝带等交到办公室。

3、社科部整理资料,将有关照片,活动心得等经筛选后对此次活动进行后期的宣传工作总结,如展出活动的照片,活动心得,有关活动的报道等。http://

十、活动用具:留言本,红丝带,志愿者帽子,宣传资料,宣传海报,横幅,宣传图片,照相机,摄像机。

十一、注意事项:

1、宣传预热工作要做到细节。

2、注意安全,在活动过程中保管好自己的财物。

3、注意大学生形象,每位队员统一佩带志愿者帽,红丝带,工作证。

4、听从安排,不得擅自离岗,不得在活动现场大声喧哗,打闹,聚众闲聊。活动中应言行得体,热情待人,充分展示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5、各活动小组的安排要积极配合活动指挥小组。

6、各工作组在尚未开展自己的工作或完成自己的工作时,请自觉参加其他工作组的工作以加快整体工作进程。

附:参与者名单,负责人名单,联系表。

xx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宣传活动策划书(三)

一、活动背景

艾滋病疫情目前正处于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的临界点。尽管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从总体上讲,该项工作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艾滋病的危害性以及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预防措施落实不力,甚至还有一些地区至今未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对这项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中国政府对遏制艾滋病流行极为关注,但是任重而道远。作为新一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下一代接班人,我们有义务做好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通过“倾听艾,拥抱爱”活动,倾听青少年群体关于性教育以及艾滋病方面的声音,鼓励中国青少年性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向青少年群体传播防艾的基础知识及“了解、分享、关爱”的理念,旨在增进对艾滋病的理解与关注,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预防艾滋病的运动中来。

三、活动主题

倾听艾,拥抱爱

四、活动方式

1、在“零艾树”上按手印,在横幅上签字;

2、有奖猜灯谜;

3、快闪活动。

五、活动时间

**年12月1日

六、活动地点

育才校区图书馆广场东苑食堂

七、活动对象

广西师范大学全体师生

八、主办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大学生红十字会

九、主要负责人

颜冬梅(联系方式:*****)陶媛媛(联系方式:*****)

十、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2、信息部:微博的前期宣传;

3、通知各学院负责人,以便在本学院中的宣传,征集防艾小卫士志愿者;

4、联系校医院、计生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高邦,准备宣传单等宣传资料;

5、设置有奖猜灯谜题目;

6、购买物品。

(二)具体活动

校园宣传流程

1、工作人员发放宣传单和安全套,并引导过往的同学在海报树上按手印,在横幅上签名并赠送小红带,引导同学进行防艾小知识的猜灯谜活动;

2、快闪活动;

3、安排相关人员在活动现场进行拍照,保存图片资料;

4、活动结束,全体人员合影;

5、全体工作人员清理活动现场。

(三)活动后期

1、归还租借的东西;

2、活动资料存档;

3、新闻稿、发微博;

4、负责人做活动总结;

5、经费报销。

十一、活动要求

1、值班人员要求提前30分钟到达活动场地;

2、各部门负责人做好人员的通知工作并及时完成各部门分配的工作,总会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

3、在宣传活动中要求积极主动、礼貌、耐心、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

十二、应急方案

雨天预案:

1、多准备两顶帐篷;

2、雨天活动场地转到二文楼门前;

3、各位同学准备好雨具。

附件:

1、工作安排表

2、活动值班表(图书馆广场值班工作安排表、东苑值班工作安排表)

3、经费预算(待定)

4、快闪活动说明

宪法小卫士 篇六

战争土壤滋养“安倍战略”

从安倍执政后推行的各种政策及采取的各种举措中不难看出,所谓“安倍战略”,就是让日本走上新型的军国主义之路,以军事为突破口强大起来,使日本成为亚太地区主导性国家,推动日本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的重要一极的战略。日本丰厚的战争土壤正滋养着“安倍战略”。

近代以来的侵略战争让日本尝到了甜头儿。近代以来,日本是亚太地区惟一参与到殖民侵略浪潮中的国家,也是亚太地区惟一通过殖民侵略战争发展强大起来的国家。二战时期,日本通过战争使国家利益最大化,初步建立起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势力范围,达到了日本历史上的最大辉煌。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影子之下多次以不见光的身份参与战争,受益多多。冷战后,日本又在美国的怂恿之下,不断参与美国的海外军事行动,刺激了本国工业的发展。由于参与的深度所限,日本军工业在推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出昔日的作用。多年来,日本为刺激经济增长绞尽脑汁,但采取的各种措施都没有发挥出理想的作用,军工业逐渐被日本政客所看重,成为其摆脱经济萎靡旋涡的一颗救命稻草。战争成为日本发展的希望所在。

五大动力驱动安倍走向战争。其一就是日本的民族习性。在日本国内,由于幕府长期执政,将军握着国家权柄,忠君尚武的武士道精神被逐渐培育成为日本民族精神的核心。这在二战时期被日本军人表现得淋漓尽致。二战后,军国主义思想并没有彻底根除,武士道精神仍然是日本民族习性的重要内在动因。这也就解释了日本民族为什么不反感战争。

其二是军工财阀。近代以来,日本军工财阀在日本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某些历史时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虽然美军占领日本后采取了解散日本军工财阀的措施,但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这项举措也就不了了之。其后,由于美苏冷战的需要,日本的军工财阀在被要求支持美国的情况下还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急于通过军事工业来扭转经济萎靡之势的情况下,战争就成了刺激其发展的良药。

其三是家族基因。安倍的家族族谱中,目前有三位首相,分别是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叔外祖父佐藤荣作及安倍本人。1936年,岸信介来到中国东北,在洲国政府中担任要职,长期为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从事经济掠夺工作。1939年回国后,岸信介一直在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中担任要职。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对美战争时,岸信介是东条英机的得力干将。日本投降后,岸信介被定为甲级战犯。然而,就在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被判处死刑的第二天,岸信介却被释放了,并于1957年2月当上了日本首相,这使得岸信介的军国主义思想得以继承。因此,安倍积极推行有利于军国主义复兴的政策,也就不奇怪了。

其四是追求荣誉。1951年9月8日,朝鲜战争正酣之际,日本与美国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日本成了美国的“小弟”,无平等可言。在岸信介的积极斡旋之下,日本于1960年1月与美国签订了《日美共同合作与安全保障条约》,使日本名义上与美国平起平坐。冷战后,随着美国全球称霸战略的调整,日本在美国全球称霸战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这种时代形势之下,安倍力争使日本获得真正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一旦实现了这一目标,安倍在日本历史上将会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这是安倍追求的荣誉。

其五是推动对外战争的外部力量越来越大。二战后,日本对外没有发动过战争。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二战后日本与战争没有沾过边儿。事实上,日本在战后一直在“参与”战争。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的对抗时实际是“人战争”。日本几乎参与了所有美国在亚太地区策划的战争或军事行动。冷战后,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其在全球的军事行动可谓是肆无忌惮,无所顾及。同时,由于当今战争特点及自身诸多问题,美国越来越多地让其盟国“代行战争”而不是“人战争”了。“人战争”和“代行战争”之间的区别在于:“人战争”是美国出钱出枪,国出人替美国打仗;“代行战争”是美国在国际舆论上支持,并提供必要的技术和后勤保障,代行国自己出钱出枪出人发动战争,实现美国的战略意图。这将是美国对外发动战争的一种新形式。纵观美国的盟国或伙伴国,日本是美国最为器重的国家。目前,美国赋予日本打“代行战争”权力的可能性在上升。这一因素刺激日本对外发动战争的野心越来越大。这正是安倍所期盼的。

“安倍战略”是战争战略 执行海外任务的日本自卫队

“安倍战略”,既体现着安倍外祖父岸信介的主张,也体现着日本自民党的思想,还迎合了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势力的胃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满足了日本民众的一种需求,一致的目标就是战争。

岸信介在任时,由于条件还不成熟,无法实现修改宪法的目的,便利用执政的有利条件,力推通过对《和平宪法》的条文进行解释来达到修宪的目的。如1957年在众议院答辩时,他指出,“拥有自卫所需要的武力是理所当然的,是不违反宪法的”;在另一次答辩时又指出,“如果在自卫权范围内,拥有核武器也是允许的。”在这一主张之下,日本自卫队在岸信介任上实现了第一次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在1958~1960年的3年内,陆上自卫队人员达到18万人,海上自卫队舰艇吨数达到12.4万吨,空中自卫队飞机数量达到130架,实现了二战后日本军事力量的第一次跃升。岸信介的这种做法为后来自卫队的大发展开启了闸门,也给安倍发展自卫队留下了“基因”。2002年,安倍提出“发展短程核武器并未违反日本和平宪法”的观点;在第二次执政后,安倍又开始要求修改二战后制定的《和平宪法》,使日本成为“正常国家”;在自卫队的建设上,日本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安倍还提出赋予日本集体自卫权,提升自卫队为“国防军”。

自民党在安全保障方面的主张,主要体现为:突出强调日美安保体制,稳定实施质量建军,积极扩大自卫队在国际上的军事作用,推动修改宪法等。这些在安倍的战略中均有体现。修改宪法是自民党自1955年组建以来一直想实现的目标,安倍传承了自民党的衣钵。所谓修宪,主要是指修改日本现行宪法第9条。该条款明确规定,日本放弃战争,不保持陆海空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交战权。2015年9月19日,日本国会通过了所谓的“新安保法案”,这将导致日本防务政策大幅度转变,集体自卫权被解禁。解禁集体自卫权,是相对于禁止行使集体自卫权而言的,即行使集体自卫权不再限于本国受到攻击时行使武力,在盟国受到攻击时,甚至在敌国未攻击本国时也可以行使武力。其实质就是日本可以参与战争或对外发动战争。

所谓“新安保法案”,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由《自卫队法》《武力攻击事态法》《周边事态法》和《联合国维和(PKO)行动法》等10部法律的修正案综合构成的“和平安全法制完善法案”;二是随时允许为应对国际争端的他国军队提供后方支援的新“国际和平支援法案”。这些法案的通过,将使《和平宪法》被架空,事实上达到了修改宪法的效果。日本的武装力量将由此挣脱战后国际秩序对其形成的束缚,日本积极参与到各种国际冲突乃至主动挑起对外战争成为可能。《和平宪法》的修改使日本武装力量进行海外战争没有了法律约束;防卫省的组建,使日本武装力量进行海外战争在体制与力量建设上有了保障;美国的鼓动,或将成为日本武装力量进行海外战争的又一股推力。“安倍战略”驱动日本走向战争,不会太远了!

安倍正“逼近”战争

近来,安倍政府走向战争的大动作不断显现出来。“新安保法案”在日本国会强行通过后,安倍政府马上筹办防卫装备厅,接着又开始着手修改自卫队使用武器装备的标准。安倍正将自卫队一步步地推向战争的深渊。

安倍政府的目标之一是让自卫队迅速强大起来,并走出国门。日本成立防备装备领导机构,目的就在于加快研发新式武器装备,并成体系地更新自卫队的武器装备,使自卫队的战力位居世界前列。可以设想,防卫装备厅的成立,将使日本的武器装备研发力量得到整合,研发能力更加强大;日本自主研发武器装备的品种及数量随之会不断增多,自卫队列装武器装备的速度将会加快,自卫队战斗力将随之提升。

日本媒体近日报道,安倍执政下的政府正着手修改自卫队武器使用标准,这是安倍释放自卫队战斗力的举措之一。首先,从安倍政府这一动作看,安倍已迫不及待地要改变自卫队性质与职能了。自卫队是一种防御性的力量,如果自卫队按照目前安倍的指向,将迅速转变为一种进攻性的力量,并且是主要在国外发挥作用的力量。根据新通过的安保法案有关条文,日本政府将放宽自卫队使用武器的种类、时机、场合及等级等限制。所谓修改武器使用标准,其本质就是将原来使用防御性武器,改为使用进攻性武器;将原来自卫队只能在防御性作战中使用武器,修改为可在进攻作战中使用武器;并增加允许使用武器的时机和场合。在没有对过去侵略历史进行正确反省和清醒认识的情况下,安倍这样做,只有一个趋向,那就是放手让自卫队在海外从事战争行动,挑起军事冲突,必将搅得亚太地区,甚至世界不得安宁。

“安倍战争”具有新特点

日本集体自卫权的解禁将带来“安倍战争”。从目前战争形势发展看,“安倍战争”具有3种特点。

一是从打“代行战争”拉开从事海外战争的大幕。日本在海外打的第一场战争将是为美国全球称霸战略服务的战争,为实现美国战略目标而打的战争。这是日本武装力量能够走向海外打仗的前提条件。如果不为美国的战略服务,美国是不会允许日本在海外打仗的,也不会允许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这是美国给日本设定的战争“红线”。

宪法小卫士 篇七

11月30日至12月6日是第三个全国“宪法宣传周”,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2020宪法宣传周学习宪法的心得体会5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宪法宣传周学习宪法的心得体会1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对依法治国具有决定性意义,不断与时俱进地完善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此次修订宪法适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党心民心所向,符合宪法发展规律,特别是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是巩固和加强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要求,是新时代依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之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此次宪法修正案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11个方面的修改内容都是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对创新成果的一次全面总结。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一是要坚决拥护宪法的修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而要解决新的矛盾,宪法也必须与时俱进,为新时代保驾护航。二是要认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与西方宪法的本质区别。这次修正案在序言和总纲中都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性、全面性和时代性。三是要深入理解宪法修正案中删除了任期限制,这一修改强化了“三位一体”的国家领导体制,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四是结合农林实际,及时做好宪法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弘扬宪法精神。要在全系统开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的活动,培养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敬畏宪法、捍卫宪法、践行宪法的意识,让干部职工成为宪法忠实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获得高票通过,体现了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必将凝聚起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党中央周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我们坚决拥护支持,并将以思想为指引,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四个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本次修改宪法,是完全符合我国国情需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作为___的党建办主任和工会主席,要以此为契机,引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坚决守护它的,营造风清气正氛围,并且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强化法制意识,坚决维护职工正当权益,不断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引导大家知法、学法、懂法、用法,引导干部职工紧跟新时代步伐,为推动时代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宪法宣传周学习宪法的心得体会2在我们的生活中,法律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有了它,社会才会安定;有了它,人们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有了它,我们的家园才会和谐;有了它,坏人才会得到应有的惩罚。总而言之,法律是人民安全的保障,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规范。知法、学法、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并且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运用法律来捍卫自己合法的权益,使自己成为一个知法、守法、学法、用法的公民。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很小的事情都会用到法律。例如:在马路上靠右行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在十字路口听从交警的指挥……这些虽然都是一些不起眼的事情,但是却都与法律有关系,这就证明法律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而已。作为小学生,我们虽然对法律的理解不够深刻,但是起码我们知道,在学校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一名遵纪守法,热爱学习的好孩子。

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这些都是优秀品质,我们每个学生都知道,但是能把这几点做好却很不容易。一些同学平时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慢慢地养成了不良习惯,长大后就很容易违法乱纪,使自己误入歧途,深陷囹圄。因此别忽视了小事,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也许就是你步入歧途的导火索,会让你走向不轨的道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教训。

同学们,让我们知法学法、守法用法、让法律永驻我们心中,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少年,那样我们的前途将会一片光明。

宪法宣传周学习宪法的心得体会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儿童受国家的保护。1991年制定通过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的保障进行了完善。宪法的意义在于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宪法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核心地位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普通法律的内容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与宪法内容相抵触的法律无效。宪法是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使我们的人格、人生、财产受到保护。

学习贯彻实施宪法,要把握和深刻领会宪法的精神实质。我们学习宪法,要全面掌握宪法的基本内容,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基本社会制度,准确把握国家的根本任务,准确把握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尽的基本义务,准确把握国家机构设置及其组织与原则等,并将宪法各项规定作为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深刻认识宪法是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是从根本上保证国家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从根本上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基本主张和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基础,从而增强贯彻实施宪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我们的国家因为和平,因为和谐,所以能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作为一位炎黄子孙,有责任去维护我们祖国的和谐,而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该去了解、去遵守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我们心中最神圣的法典是宪法,宪法在我心中,只因为我爱我的国家,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宪法是社会和谐安定的法律保障,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宪法的解释结果具有唯一性,这并不意味着宪法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宪法内容是会随着时展而变迁。宪法根植心中的方式不是机械的,而是出于内心的真正渴望,出于对宪法中公平、正义、自由、民主等精神内核的向往,出于对宪法权威性的敬仰,出于对个人民主权利的追求,出于对国家、社会制度的疑惑,出于对宪政的民主程度的期待。

让我们用宪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全面深刻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不仅自己遵纪守法,还要把法制意识宣传给周围的人,真正做到宪法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宪法更在我们的心中。

让我们共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宪法宣传周学习宪法的心得体会4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法律,它们像盾牌一样保护着我们,而我们要争做法律的小卫士。

法律就像远航的船上的帆,指引我们正确的方向,不让我们在“社会”这片大海上迷茫。法律又是一盏灯,为我们照亮前方的路,我们了解法律,并明白该如何使用法律,我们就不会走在漆黑的道路上,无法回头。

那是一个秋天,挺拔的树上挂着薄薄的“黄蝴蝶”。丝丝阳光懒洋洋地洒下来。我的朋友骑着自行车来找我,她朝我笑笑,说:“咱们去马路上玩吧,马路上很宽,骑自行车更好玩。”我也笑了笑说:“不了,要是让爸妈知道我去马路上玩,”我在她的面前晃了晃我的小拳头,“不把我‘收拾’得半死才怪!”说完,我又朝她吐了吐舌头。“走吧,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要我不说,别人也不会知道,对吧?”“不去!马路这么危险!你还在马路上面骑自行车!不去!”我做了个鬼脸,笑嘻嘻的说。看我这么坚持,她耸了耸肩,甩了甩手,一脸无奈和遗憾:“算了,不去了。”我开心的笑了,笑的是我遵守了身边的法律——不在马路上玩耍。

在这个法治社会,我们的“规矩”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没有“法”,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我们细想一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我认为,给人们带来的是烧杀抢夺,国家也不闻不问,坐视不理。所以,法像一层透明的保护层,将我们笼罩在安全范围内,若不小心穿透这层“膜”,迎接你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法治在生活中并不陌生:小到“上下楼梯靠右走”,大到“宪法”的“贪污罪”、“故意伤害罪”……

不管是大法规还是小法规,生活的轨迹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上。

法治社会中的“法”,像帆,像灯,像保护层。法律是不能侵犯的,我们是小学生,从小学习、认识法律,长大以后就能走正确的路,我们要当法律的小卫士!

宪法宣传周学习宪法的心得体会5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是我们的共性。大学校园里方兴未艾、屡禁不止的课桌文化表达了当代大学生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共同心声。但是,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自由不是恣意妄行,也不是为所欲为,而是相对的、受制约的。个性自由从一开始就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自然规律;二是社会规则。逾越这两者的行为,都不可能尝到自由的甘果。法,作为人类选择、接受、沿袭下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规则,自产生之日起便与人们获取或丧失自由息息相关。

对于法和自由的关系,先哲们有过许多至理名言。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过:为了得到自由,我们才是法律的臣仆。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大师孟德斯鸠进一步指出: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马克思对此则阐述得更为明确,他说: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在这些规范中自由的存在具有普遍的、理论的、不取决于个别人的任性的性质。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可见,人们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应该学习法律,掌握法律,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法律基础课正是一门帮助大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观点和法律的基本知识的课程

【宪法小卫士范文】相关范文

宪法小卫士心得体会【优秀5篇】03-14

宪法小卫士活动总结(通用3篇)02-09

宪法小卫士心得体会(5篇)03-30

宪法小卫士心得体会(5篇)04-05

学宪法讲宪法争做宪法小卫士的心得体11-20

宪法小卫士主题班会演讲稿(优秀3篇)09-04

最新争做宪法小卫士演讲稿300字(优秀509-17

2023宪法小卫士国旗下的演讲稿范文(409-30

尊崇宪法,争做宪法小卫士六篇(实用【10-22

最新尊崇宪法,争做宪法小卫士通用1011-03

最新范文

听力测试范文(精选10篇)10-20

单位性质范文【优秀10篇】10-20

产品质量法实施细则范文【精选6篇】10-20

题临安邸范文【精选3篇】10-20

一起作业范文精选10篇10-20

公文写作范文精选7篇10-20

蓝天白云范文(优秀3篇)10-20

会议通知范文【精选8篇】10-20

死亡诗社简介范文精选8篇10-20

英语人生格言【经典4篇】10-20

81 40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