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作文体裁>读后感

《远山淡影》读后感(优秀6篇)

发布时间: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远山淡影》读后感(优秀6篇),在同学们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写作文给您的同桌。

《远山淡影》读后感 篇一

人生中第一次体验绿皮火车,经历长达24小时的卧铺的时候,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像白开水那么清澈却让人细思极恐的书。

这是诺贝尔得奖者石黑一雄的处女作,看完之后我大为惊讶,第一本书就写得如此巧妙用心,从文学的角度上来讲,故事编织得看似无意其实是在估计出错的细节中告诉我们内心泛起的涟漪。

全书分两条线索不停插叙,用第一人称描述了女主角悦子的回忆,由于悦子在现实里做了令人遗憾的事情,她一直在逃避,欺瞒自己,在她的回忆中,有一位叫佐知子的女性,佐知子的行为乖张,和女儿矛盾不断深化。刚刚开始读的时候觉得甚是混乱,像是粗心的作者把回忆与现实混淆,慢慢觉得假象横生,读到一半,竟觉像悬疑小说、恐怖小说。

作者描绘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二战后的日本,丈夫参军牺牲留下的遗孀悦子为了更好的生活,移民去了美国,初心是为了女儿有更好的未来,但是女儿偏偏不适应,悦子在母女的矛盾中发现,其实移民最深处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的自私,所以对女儿的不适应视而不见,甚至自我麻木,最后女儿自杀吊死在树上。悦子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伤痛和愧疚,女儿(景子)自杀只成为了她不断重复的一个噩梦,甚至连自己都相信这种事情不曾发生。

在从日本移民到美国前的一段时间,她的女儿曾经反抗过,但是她沉沦在自我笃定中,而在书中也并非以自己的一段经历回忆来呈现,而是说“在十年前,曾经有个叫佐知子的女士让我走进了她的心里……”然后以第三人称去对佐知子(其实就是悦子本人)和女儿万里子(其实就是死去的景子)的矛盾,移民前和伯父家人的争执等等。

对于一个母亲,女儿上吊自杀恐怕是最难接受的,何况女儿的悲剧与自己有很大干系。在悦子的回忆里,有很多意象与此相关:万里子看到一个女人溺死婴儿,读后感佐知子当着女儿的面溺死女儿心爱的小猫,一个小女孩被发现吊死在树上……令人细思极恐的是佐知子(悦子)有没有想过像溺猫、那个女人溺婴一样溺死万里子(景子)。

作者在编织着两条其实为一条线之前并没有告诉我们,但是看到一半,任何人都会隐隐约约感受得到悦子和佐知子就是同一个人,于是带着侦探一般的探索和疑问不断得在书中寻找蛛丝马迹,所以后半本书我相信任何读者都会读得极快,而且神经紧绷,就像看悬疑小说一样,希望看到结局,看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可是偏偏直到故事的最后一个字,悦子都没有坦白一切,依然用佐知子这个身份→www.paomian.net←给自己做掩饰。直到后记,作者才坦然公开真相,佐知子就是悦子本人。心理学上,我们出于内疚和忏悔,出于痛苦至极而不愿面对,就会用一个故事和虚幻来掩饰真相。在大量研究发现,尤其在采访一些受难者或作恶者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用第三人称来道出别人的故事,一方面来掩盖自己的羞耻,另外一方面我相信这是他们内心真真正正因为羞愧想要忏悔的体现,于是触发了弗洛伊德所说的“转移”和“象征”的心理防护机制。“我就觉得用这种方法写小说很有意思:某个人觉得自己的经历太过痛苦或不堪,无法启口,于是借用别人的故事来讲自己的故事。”

《远山淡影》读后感 篇二

许多人看远山淡影,总是把关注点单独放在佐知子一个人身上。这也情有可原,毕竟她那么的惹人注意,招人厌恶。她是这样的一个坏的人,这样的自私自利,这样的令人费解。我认为当我们专注于这一个个体的时候,就没有顾及到石黑一雄写这部作品的本意了。远山淡影中刻画了许多人,出现了佐知子、万里子、悦子、景子、藤原太太、妮基这几个女性当然还出现了悦子的第一任丈夫二郎和第二任丈夫弗兰克二郎的父亲绪方先生。其中本书的主角是她。名字已经失去了自身的意义。年轻的悦子是她,佐知子是她,回忆的悦子是她,藤原太太也是她。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可就一人而论世。多重人格的体现和时空界限的模糊是本书最大的特色。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借他人之口讲述自己的故事。然而,我却以为是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只是不想面对那一段不知是对是错的过往。

她刚刚怀上了一个新生命,她对这个孩子的到来充满了期待,这个时候的她还年轻,什么都还没有开始。这是年轻的悦子,她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有爱她敬她的丈夫。她此时既有少女般的活泼跳脱,也有为人妻人母的成熟稳重。她认识了一个特殊的朋友——十年后的她自己。十年光阴,转瞬而逝,但于悦子来说,她失去的太多太多,变化的太多太多。原来的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悦子不见了,变成了颠沛流离,喜欢摆出一副精致温和的面孔只为掩饰内心的伤痕累累的她。她失去了二郎,能依靠的丈夫,却多了一个累赘,那个她和二郎的结晶。万里子从期待变成了累赘。不过是一场战争。没有多么激烈的战争,或许是一颗原子弹在长崎爆炸。但是终归有人死,有人伤,有人家破人亡。生活从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痕迹。一个怀着孩子的女人如何忍受丈夫的死亡的呢?她又是怎么在左邻右舍的流言蜚语中艰难地逃离的呢?她一个人又是如何带大万里子的呢?我们不得而知,或许石黑一雄觉得将战争的直接伤害展示给我们太过血淋淋,所以给我们展示了后果。

在战争后的和平,活的人比死的人更难过。人都是会变的,佐知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心底的伤疤再也消不掉了。战争,只是野心家之间的博弈罢了,冷冰冰的飞机大炮面前,却是尚且死者温热的鲜血和幸存者一辈子的痛苦。哪怕后来藤原太太开了一家面馆,过上了看似平静的,与先前无二的生活,经历过的,就不会忘。只要还活着,就不会忘。

《远山淡影》读后感 篇三

读完《远淡影》后,脑海里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尽管作者叙述了"我"回忆起一久远的往事,在主人公"我"的叙述和思考中提供了直观外的线索,但那也只是片断的内容,就连那往事也是,此时此刻也是。于是,合上书,我仿佛置身于一片茫茫的原野,那里绿草如茵,陆离的花丛从我的脚下延伸,从平缓的丘陵背面一直到画卷的最远端,那里崇叠岭,高高的杉木从整齐的树林里突兀一个尖角,就像传统建筑的屋顶上的翼角,一切笼罩在一层灰色的氤氲之下,宛如阆苑仙境。造成这种错觉抑或说是遐想的原因恰是隐去了其形体,而留下简单的轮廓与淡淡的影子,空白处自然的会由想象力填充。

作者是以第一人称写作,但也只局限于"我"的范围,这就意味着,叙述的角度不超过"我",没有多余的旁白(当然不可能完全没有,但极少)与心理分析,仅有的猜测与所思同样拘于纯粹的"我"之内;其次,作者及"我"只着眼于眼前看到的、发生的和回忆的,而这些事没有龙去脉,于是,就造成一个不完整的印象,就像不断延绵的脊被画卷两端突然的拦腰折断;最后,尽管印象是不完整的,但作者有意提供断断续续的线索并让它们产生联系,让空白不是那么的空白,而是留下浅浅的灰色,正如到小说结束为止,对于景子是这个人的印象都是残缺近乎了无的,但相较于小说肇始——只告诉了景子的自缢以及纯日本血统——我们慢慢了解到了,景子名字的由、景子的出身、早年的生活环境、以及她音域的性格等,景子便是这远淡影,空白处则是她为什么要自缢。之外,还有"我"、长崎的阴影和万里子的去向一并构成了漶漫的群远景。因此,我十分的佩服作者的自制力与忍痛割爱的决心。

比较有意思的是,作者从一开始就提到景子的死却不打算描写这事对"我"内心造成如何巨大的波澜,转而回忆起有相似命运的佐知子,而通过佐知子的冷漠映射了"我"的冷漠,直到最后尽管感情有了起伏,在景子曾经的房间流连,但仍然能够感受到"我"身上的冷漠,于是浅层的冷漠与深层冷漠、现在与过去构成了画卷里的近景清晰与远景模糊的照片聚焦后的效果。另外小说中的每次对话总是会在某一句话上重复几遍,就像荡漾在旷谷间的回音,加深了距离感,从而在声音上也加强了淡薄感。

不得不感喟石黑一雄的技巧纯熟。

《远山淡影》读后感 篇四

通读全文,第一感觉是多个独立带娃的女人的故事。

后来看了译后记发现文章是现实和回忆穿插记录的,对章节有了大概的了解。进一步发现可能是一个女人带娃的故事,所有的线索都隐藏在细腻的描述中。

从悦子的经历看,二战对日本人民的伤害是很大的,特别是对独自生活的女性、多民族交融的女性。这让我想起了《小姨多鹤》中的多鹤以及她的孩子们,都是时代悲剧下的普通人的悲剧。

历史有历史的客观性,这更让我们不能遗忘历史。历史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每个人都应该去分析。有些观念是错误的极端的应该去改正,比如绪方先生的极端主义。有些行为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反思,比如教育孩子,比如人生的自立。

回忆可能是不可靠的东西,因为回忆常常被你回忆时的环境所大大地扭曲,出于美化个人形象的角度总会描述一个更美好的自己。

石黑说:“我喜欢回忆,是因为回忆是我们审视自己生活的过滤器。回忆模糊不清,就给自我欺骗提供机会。作为一个作家,我更关心的是人们告诉自己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如果大家的记忆都是这样的,那么记忆的真实就是这样的,那么实际也是这样的。

并不是你的记忆就是别人的记忆,被篡改的记忆总是假的。

《远山淡影》读后感 篇五

半个世纪,走完人生大半,悦子因为女儿回来,五天时间回忆起近二十年的过往。

二十年前,因为长崎被轰炸而亡夫,后嫁给一位电器公司职员二郎,已经怀孕。所住之处,有山有河,却充斥着战争和爆炸后的悲凉气息,很多存活下来的人时时会想起曾经的生活和亲人朋友。

偶然认识万里子的母亲佐知子,或许是看着这对孤独的母女,心有同感,很想接近,或者是也想逃离这个地方。佐知子为了自己也为了孩子,想离开死气沉沉的日本,等待某个英国人带她移民,虽然等待的日子不断延后。她曾经是大家闺秀,舒适安闲的日子被战争化为乌有,不愿寄人篱下却无所依靠,自傲又自卑,让她情绪偶有失控,言语举动都是从小到大的教育和日本的人文环境熏陶下该有的得体,却突然会失去对万里子的耐心,当面溺死万里子的三只猫,读来隐隐脊背发凉。多么想离开这个全是死人的地方,才能做出这等残忍的事情。佐知子近看已经老去,大抵是经常操心却隐忍不发的缘故。

二郎的父亲绪方先生,是老一辈的代表,道出许多对故人的牵念,和儿子二郎的交流也像一盘棋一般,少到独自去走。二郎拼命工作,客气的挽留父亲,父亲识趣的表示仍然要离开。前一晚下棋不愉快,早上,父亲等待儿子走后才出房间吃早饭。老人不愿给孩子添任何麻烦,孩子只能做了父亲或者年龄渐长才能体会这隐忍的爱。

面店老板藤原太太是里面最乐观的人,适应了不可抗力造成的生活转折,丈夫和大儿子已经离开,还有二儿子。面店不大,招待只有简单的面,活下去。

景子是大女儿,回忆里她孤僻,成年后自杀而死。景子或许就是万里子,而悦子就是佐知子,为了离开日本,移民国外,搬家让小孩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无法融入新环境造成的自闭,无法选择的无奈造成的自卑,这些都让万里子或者景子长大后,发现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死亡是一种妥协和解脱。

妮基是二女儿,与大女儿关系恶劣。出生就在国外,生活不富足却安稳,自然无法理解姐姐敏感的性格。她也是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独自居住在伦敦,结婚对于她也不重要。

书中很多事情都没有起因后果,跟随悦子的主观回忆挑选场景,画面般一幕一幕上演。佐知子究竟去了美国吗?二郎为何与悦子分开了?景子就是万里子吗?绪方先生为何收养悦子?

意识流小说的印象还停留在卡夫卡的《变形记》,导致经常对着墙上的斑点脑洞大开,《远山淡影》的描写也有相似,看似没有一点刻意,泼墨于白宣,丝丝渲染延伸,随你去看,每一个分支都在,却没有终点,不能穷尽。

《远山淡影》读后感 篇六

通过回忆与现状的交织,让我们慢慢地领略到真相,就像遥望那远处的淡影一般。但是,回忆可是具有浓烈欺骗性的。

首先让我觉得不适的是书中人物的对话,大多奇奇怪怪,前言不搭后语,格外诡异和令人出戏。战后大家心灵上的创伤大概就体现在这了。然后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母女间的紧张气氛,父子间的隔阂,还有朋友间的疏离,弥漫着淡淡的哀愁。

她面对着一成不变的生活的不甘,以所谓孩子的未来和生长环境为借口,拼了命地想往外跑不愿意留在日本,渴望未知和挑战。或许她是很能够被理解的,但是面对着孩子的抗拒和恐惧,怎么还能狠得下心,可能她的心智已经不再正常了,这段母女关系同样也是扭曲的。妈妈一直在追忆以前过的日子多么体面,地位多么高,现状却是一地鸡毛。而这么久以后再来内疚,还有意义吗。只能不断一次又一次地想起得知孩子死讯时的情形,回想起往事,勉强地向前走。

很推荐阅读。作者用了巧思,没有描写出完整的剧情,但是构画出了让人遐想无限的画面。不知道为什么我挺喜欢日本的书和电视剧(虽然这位作家是个英籍日裔)很贴近生活有烟火气,又会给人深刻的感受,像没事一般描述着冲突和灾难,那种淡淡的忧伤萦绕在心头。

【《远山淡影》读后感】相关范文

《远山淡影》读后感500字【优秀5篇】08-05

《远山淡影》的读书笔记(优秀8篇)08-07

关于《远山淡影》读后感(8篇)07-29

远山淡影读后感【优秀3篇】08-06

《远山淡影》读后感【优秀6篇】01-14

远山淡影读后感(10篇)10-04

一起长大的玩具读后感(优秀6篇)01-01

西游记读后感结尾(优秀6篇)01-01

一起长大的玩具读后感【优秀8篇】01-01

说和做读后感(精彩3篇)01-01

最新范文

麦克白读后感(优秀6篇)07-25

心田上的百合花读后感优秀9篇07-25

《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精彩3篇】07-25

朝花夕拾读后感【精彩8篇】07-25

《夏洛的网》读后感【优秀4篇】07-25

远足感受作文(优秀7篇)07-25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优秀7篇】07-25

悲伤逆流成河读后感【精彩4篇】07-25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优秀8篇)07-25

孤独之旅读后感【精彩8篇】07-25

25 253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