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党员范文>更多范文

入党积极分子竞选发言(7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应该时刻保持努力学习的劲头,学无止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该页是勤劳的编辑给家人们收集的入党积极分子竞选发言(7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入党积极分子竞选发言 篇一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民营企业。1988年,靠10万元借款以回收废酒精起家的小作坊,仅仅25年的时间,就发展成能与巴斯夫、蒂斯曼等国际化工巨头同台竞技的部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世界四大维生素生产企业之一,2004年成为中小企业板第一家上市企业。从“负”10万元到目前130多亿元的总资产,是什么使新和成能如此迅速地崛起并能稳定持续地发展?我们认为,这与我们重视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分不开的。

近些年来,新和成党委以“红色堡垒”、“蓝色引领”、“青色成长”、“橙色关爱”、“金色闪光”等为主题,积极打造“五彩党建”特色品牌,走出了一条民企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相得益彰。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中国化学工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石化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十大示范点、浙江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浙江省108家党建双重管理企业。

一、党政联动,深入推进“红色堡垒”行动

“部队为什么会纪律严明,步调一致,主要是有一个司令员、一个政委,政委是管人的思想,宣传发动的,部队凝聚力就强,战斗力也强,步调也一致。”新和成公司董事长胡柏藩老师多次提到。为切实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思想引领作用,新和成党委率先打造“红色堡垒”行动。

1997年10月,新和成公司就成立了党总支;1999年12月升格为党委,成为绍兴市最早建立党委的民营企业,在全省也是屈指可数。同时下设党群工作部(原为党群办),具体负责公司的党建、工会(妇联)、团委、宣传工作,实行四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大政工网络。坚持党组织设置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设计,把党群组织建到下属各分子公司、生产基地、车间和班组,做到产业链延伸到哪里,组织建设就跟到哪里,党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同时,积极推进“交叉兼职、联席会议、工作联动”三项党建工作机制,党组织领导班子和经营管理层交叉任职。目前公司中高管理层的党员比例达到了70%以上,使党组织领导下的企业党建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营管理相得益彰,不断强化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二、文化先行,深入推进“蓝色引领”行动

党建工作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落脚点,积极发挥企业文化的思想引领作用,不断助推企业发展。

一是建立企业文化体系。百年企业靠文化。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单纯的制度管理已日益制约企业的发展。有鉴于此,1997年,新和成就导入CIS,建立了一套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文化体系,确立了企业宗旨、价值观、经营责任观和企业精神。并根据董事长、总裁等中高层领导许多是教师出身、企业从校办厂起家等特点,通过精心培育形成了独特的“老师文化”。

二是提升企业文化理念。近年来,新和成党委组织开展了企业文化小故事、行之有效工作经验和新和成箴言等活动,把公司20多年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小故事、成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总结和提炼出来,编辑了《新和成文化手册》、《新和成箴言》、《企业文化践行故事篇》和《管理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是推进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积极试行外派人力资源(企业文化)总监机制,把总公司的文化理念和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制度体系等带到各子公司,以便加强对子公司的指导与管理。各子公司也结合实际,通过组织开展群策会、读书会、务虚会、文化大讲坛、企业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并认真总结、整合企业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不断推进文化落地。

三、融入中心,深入推进“金色闪光”行动

党建工作只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才具有生命力。新和成党委独辟蹊进,“跳出党建抓党建”,以“有为”求“有位”,创新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深入推进“金色闪光”行动。

一是把党建工作与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新和成党委每年结合公司经营指导思想

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论做人做事培养人”、“提高创造力、增强亲和力、强化执行力”的“三力”主题教育等。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同企业文化,提高凝聚力。

二是把党建工作与创新创效活动相结合。党建工作做实了,也是生产力。从2000年开始,新和成党委将合理化建议和“五小发明”活动作为发挥员工聪明才智,提高创新意识和经济效益的有效载体。建立激励机制,对优秀的合理化建议进行重奖。至今,共评选出合理化建议8000多条,直接产生经济效益1个亿以上。

三是党建工作与典型塑造相结合。公司把党员放在企业管理重要岗位上挑大梁,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和创新先锋岗等形式,亮身份、承诺、亮形象,使党员在生产一线担重任,在技术攻坚、产品研发、基地建设等艰巨的任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意识地给位子、压担子、搭台子,“逼”他们在生产科研和经营管理的风口浪尖砥砺成才,有效的引导了广大党员发挥“排头兵”作用。

同时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每年开展十佳员工、销售明星、管理之星和功勋员工的评选活动;对专利发明、工程装备、重大科技成果等评选出最佳;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评比表彰活动,集中推选一批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

四、育才用才,深入推进“青色成长”行动

新和成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大力开展“青色成长”行动,尽一切力量为员工提供成才的机会和机遇。

一是把“育人”作为第一要务。公司将每年培训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开展进厂培训、上岗培训、等级培训、特殊岗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工会连续21年坚持开展滴加、侧滚铁桶、吸料拉料、质检、化验、控温调温、电脑操作等劳动技能大比武,为企业培养出了一大批技能精湛的技术能手;建立了职业技能带头人制度,签订师傅带徒协议,通过“传、帮、带”,使新员工尽快适应岗位,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同时通过“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与中国石油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开办“研究生班”、“本科班”,将大学办到企业,并选送优秀的青年人才到浙大等高校脱产进修、“回炉淬火”,积极打造学习型、知识型的新型企业。

二是把“用人”作为第一要素。积极推进“赛马相马”的干部选拔机制和“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干部调整机制,培育敢于竞争,勇于竞争的“竞成”文化,使竞聘上岗、末位调整、干部轮岗等成为制度化和常态化。不断优化了管理结构,给有能力、有准备的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合理的人才支撑。

三是把“廉政”作为第一保证。公司党委始终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建工作重要内容来抓。着力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教育,并建立诚信档案,作为入党、晋升的重要依据;制订廉政制度,与关键岗位人员签订廉洁承诺协议,培育员工的廉洁从业意识;完善干部管理监督制度,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和离任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推行“阳光采购”,开展合格供应商评比活动,使供应商公开公平参与竞争,降低采购成本。

五、凝心聚力,深入推进“橙色关爱”行动

为增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近年来,新和成党委始终注重以文化培养人、引导人、激发人,积极推进“橙色关爱”行动。

关心员工,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我们倡导“老师文化”,不但要管好员工八小时内的工作,八小时外也要管,要对社会负责,对家长负责。把学校里家访、谈心工作机制借鉴到企业管理中,制订了“五必访、五必谈”的关怀机制,并成立互助互济会,建立心理咨询室、党员责任区等,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开好班前班后会,组织“我也当当总经理”座谈会等,了解员工的所想所需,营造了彼此关心,互相帮助的“家”的氛围。

关爱社会,彰显企业社会责任。多年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践行“创造财富,造福社会”的企业宗旨。连续多年,纳税位列绍兴市前列;捐资县慈善冠名基金9000万元;投资10多亿元建立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捐资建了一所小学和福利院,改善了两所学校的办学条件;设立“新和成助学金”,帮助390多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捐药475万元。公司被评为浙江省汶川“5.12地震”赈灾捐赠慈善贡献奖、浙江省“百佳”关爱农民工先进单位、浙江省革命老区突出贡献企业等荣誉。

丰富文化活动,打造团队凝聚力。针对年轻人多的特点,公司党委每两年组织开展以书画摄影、知识竞赛、田径运动会、劳动技能比武等内容丰富的企业文化节;每逢节假日,开展三八节、五四活动、中秋活动、元旦晚会等文体活动,对培养员工的竞成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丰富员工8小时以外生活,根据员工的特长爱好先后组建成立了羽毛球协会、瑜珈协会等40多个社团组织。并投资数千万元建立了阅览室、台球室、篮球、羽毛球、小型足球场等文娱场所,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娱乐环境。

入党积极分子竞选发言 篇二

“关于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选范围。”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提出了新要求。

去年8―9月,自贡市贡井区在艾叶镇开展了“公推竞选”党委班子成员试点工作,即采取“广泛公开提名、民主定额推荐、党员差额直选”的形式,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艾叶镇党委班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整个试点工作经过了宣传发动和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确定初步候选人)、实地调研(撰写竞职演讲稿)、公开推荐(党员及各方面的群众代表推荐产生预备候选人)、重点考察(预备候选人)、组织酝酿研究(产生正式候选人)、竞职选举(党员大会直选产生新一届党委班子成员)、办理任职手续等八个阶段。“这是一次具有积极意义的探索与实践,将对我区基层民主、干部人才、组织人事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贡井区委书记吴丕指出,此举至少产生了三大突出效果:一是为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找到了新的切入点。以前选举产生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通常是在上级党委事先确定的候选人中实行等额选举,这次区委没有事先确定人选、没有组织意图,是差额选举而非等额选举,并且通过党员大会直选,将选举的权利直接交给全体党员,而不是只交给党员代表。“这是一次大胆尝试,让全体党员充分行使了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表决权。”艾叶镇韭菜嘴社区党员黄朗华如是说。二是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找到了新途径。此次公推竞选艾叶镇党委班子成员,实行全程公开、全程接受社会监督,真正落实了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对今后干部选拔任用尤其是乡镇党委班子成员的选拔提供了有益经验。三是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新条件。“公推竞选”,为优秀年轻干部展示才华提供了机会。“作为一名村支书,能被选为新一届镇党委委员感到十分高兴,今后将认真履行好党委委员的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击败”两名镇机关干部当选为镇党委委员的竹林村支书杨春梅感慨道,她的当选改写了此前没有机关外基层干部担任乡镇党委委员的历史。

这次“公推竞选”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是推荐、选举等重要环节都是本镇的党员干部群众参加投票,难免存在投“人情票”的现象。二是由于镇外参选者对该镇镇情不太熟悉,影响了竞职演讲稿的质量和竞选效果。

(作者系中共自贡市贡井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入党积极分子竞选发言 篇三

【关键词】公推直选 人事制度 农村(社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社会与政治改革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民主在全国的普遍推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权威方面面临着新的巨大挑战。在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之后,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开始受到冲击,许多干群矛盾的焦点也都集中到村党支部的权力有效性与合法性的问题上。在这一背景下,公推直选村党组织书记的选举改革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所谓“公推直选”,就是组织推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相结合,民主公推候选人,最后在党员大会上由党员直接选举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的一种选举方式,其根本目的是扩大党员群众在选择“当家人”上的民利。由于“公推直选” 以党员和群众满意为本,让朝夕相处、知根知底的党员和群众参与公开预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候选人,充分行使民利,加强了班子的源头建设,把干部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有机地统一起来,起到了“选拔一人,带动一批,凝聚一片”的积极作用。因此,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的党内民主发展新路径。

就广东省东莞市而言,该市在2008年村(社区)“两委”换届期间,选择条件较好的莞城街道创业社区党总支等16个村(社区)开展公推直选试点,一批“新型”党组织书记应势而生。本文拟以此为例,分析东莞市基层民主建设创新的经验与意义。

“公推直选”的效果

从实践结果看,东莞市“公推直选”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程序和做法切合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成效显著。

改善了村(社区)党支部班子结构,提高了支部成员素质。村(社区)党支部传统的选人用人方式暴露出不少弊端。“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方式,由于视野不宽,一批优秀的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长期进不了村党支部班子。在公推直选中,始终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有利于优秀候选人脱颖而出,为他们进入村(社区)班子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同志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较高,年轻,有群众基础,能带领群众致富。

扩大了基层民主,顺应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深入开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广大基层党员群众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法制意识显著增强。在村(社区)党支部选举上,以前那种“上面定人头,党员举拳头,群众皱眉头”的做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党员群众的要求。实行公推直选,选举之前让群众对支部候选人有发言权、推荐权、建议权,在群众公认的基础上再进行党内选举。这一做法实现了党员意愿和群众意愿、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统一,既符合,又体现民意,从而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和正确行使民利的积极性。

增强了当选干部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传统的村(社区)党支部选举,实际上党支部成员是上面圈定的,这种做法忽视群众公认的原则,助长了一部分人脱离群众的倾向,以致部分干部宗旨观念淡薄,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公推直选产生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群众观念明显增强,自觉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主动改进工作作风,促进了干群关系的改善。群众的气顺了,心齐了,支持党支部工作的就多了,关心村(社区)里公益事业的也多了。同时,新当选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感到有了群众的信任,腰杆硬了,工作劲头更足了,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尤其是通过竞职演说、群众答辩和公开承诺,更增强了他们的压力和动力,使他们发生了从“要”到“我要干”的变化,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大大增强。经过“公推直选”的民主洗礼和考验,他们将进一步强化“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办事,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心思和精力更多地放在工作实绩和为民服务上。面对组织的重托、党员的信任、群众的期盼,前有引力,后有推力,内有动力,外有压力,从体制机制上引导领导班子关注民情、关爱民生,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党群干群关系获得更强的改进动力和更广的拓展空间。

进一步拓宽了选人视野,广辟知人渠道,变“伯乐选马”为“赛场选马”。公推直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变过去直接任命为由党员群众公开推荐,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实践。通过“组织定规划,群众来推荐,赛场选良才”,进一步拓宽了干部选用视野,改进了选用方式,为广大干部充分展示才能搭建了平台,提供了良机,不仅让群众选出了自己满意的人选,改善和优化了领导班子,而且发现和掌握了一批优秀年轻人才。这无疑对干部人事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公推直选”的经验与创新

公推直选试点取得的上述成效,为进一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积累了有益经验。第一,领导重视是搞好公推直选的关键。只有领导重视,组织到位,才能保证公推直选有计划、有步骤、按要求顺利实施。第二,掌握情况是搞好公推直选的重要前提。实行公推直选,既要保证选举符合和有关规定要求,又要通过扩大党内民主,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切实选好配强党组织班子,特别是选配好党组织书记。只有全面掌握党支部的情况,从不同侧面了解党员和群众的所思所想,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公推直选既符合上级党委意图,又符合大多数党员意愿。第三,合理安排是搞好公推直选的重要方法。重要环节慎重考虑,科学决定,做细工作,是搞好公推直选的重要方法。只有在统筹考虑的基础上,深入做好党员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科学确定班子职数,灵活处理班子及党员内部矛盾,才能使公推直选取得预期效果。第四,公示和竞职演讲是搞好公推直选的重要步骤。对党支部委员候选人进行公示,让党支部书记候选人开展竞职演讲,有利于党员和群众充分了解候选人的能力和品德。只有做细做好这一环节,才能更好地保证党员选出心目中的人选。第五,坚持公平、公开、公正是搞好公推直选的重要保证。公推直选试点工作把选拔干部的“尺子”完全交给党员群众。要用好这把尺子,关键要充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在具体工作中,要把各个环节均置于各方面的监督之下,坚持工作原则,严格工作标准,严肃工作纪律,执行工作程序,真正做到公开透明、公平竞争,保证整个工作的公正性、严肃性。第六,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基层民主,是搞好公推直选的重要途径。这次公推直选试点,东莞市党委等有关部门只管制定干部标准和任职条件,只管资格审查,只管选拔程序,不定调子,不划框子,不定人选,把党的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这把“尺子”真正交给人民,把提名权交给群众,把选举权交给党员。这是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具体体现,是确保公推直选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

毫无疑问,公推直选所带来的变化是明显的,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比如,候选人由“上级党组织推荐”变为“上级党组织推荐与全体党员、普通群众直接推荐相结合”,参选人员由“部分人”变为“全体党员群众”,过程由“多层面间接选举”变为“单层面开放型选举”,上级党组织的作用由“直接领导”变为“监督指导”,等等。和原来的做法相比,公推直选给党内民主带来了新气息,也带来了村(社区)政治局面的新气象,从多方面推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其创新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落实了选举的“民主”原则。现行规定党内选举要体现党员意志,要体现民主原则。然而长期以来,基层党组织主要通过上级任命的方式产生,上级党委意志起着关键性作用,广大党员的选举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选举很难体现普通党员的想法和意见,选举的“民主性”无从体现。通过公推直选方式产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班子组成人员,使基层党组织获得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这些基层干部在选举提名过程中要获得多数群众的认同,在预选过程中要发表贴近群众的竞职演说,在任职期间还要对照“施政纲领”以争取下一届连任,整个过程都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原则。

实现了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的精巧嫁接。公推直选的核心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动员普通群众与广大党员行使民利。在选举过程中,将候选人的提名权与正式选举权分开,分别交由一般群众和党员来行使,这不仅让党员充分实践了所规定的选举与被选举权、与会权、参与讨论权、表决权、监督权,而且还把人民群众吸纳进来,发挥了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作用,基层党组织也因此在基层群众中获得了较高的威望,为其在基层政权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奠定了合法性基础,实现了党员民利与人民民利的“双赢”。

优化了党内选举方式,扩大了党内民主。“公推直选”在群众和党员公开推荐的基础上,经镇街党委审查,确定数名正式候选人,然后由全体党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直接选举党支部书记,把最终选择权交给全体党员,在扩大党内民主、增加透明度上实现了新突破。同时,也防止了少数人利用民主程序实施不民主意图,使群众意愿、党员意愿、组织意愿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公推直选”的问题与思考

作为刚刚“破题”的一项改革探索,公推直选在试点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公推直选中引入竞争机制问题。我国的政党体制是非竞争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党内不能有竞争。竞争能激发人的创造精神,使人思维敏捷,反应灵活,想象丰富。竞争性选举是基层选举制度改革不可或缺的要素,是落实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必要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然而,公推直选试点方案强调,村(社区)党组织召开支委会议,根据下届党组织的职数配备,等额推荐下届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初步候选人;党员民主推荐下届党组织班子成员初步候选人,投票推荐人数应等于或少于应选职数,不能多于应选职数;群众投票推荐人数应等于或少于应选职数,不能多于应选职数。这实际上是把公推直选等同于等额直选,有悖民主的基本原则。当然,“等额直选”的最大好处是,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候选人只要上了党员大会,就等于是“板上钉钉”,可以不折不扣地实现上级党委的意图。不像“差额直选”,存在难以预测的变数,会打乱上级党委事先制定的预案。一旦准备“差”掉的候选人真的被选上,而内定应当选上的候选人真的被“差”了下去,麻烦就更大了,需要在选举过后,花很多时间做善后工作,甚至可能还要进行人为调整。尽管如此,“差额直选”的大方向还是不能动摇的,要相信广大党员的眼光和境界,谁能胜任书记工作,他们感受最深,了解最全,因而眼睛最雪亮,最有发言权,他们有能力挑选出自己满意的领头人。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环是,要让党员“选民”真正了解这些候选人。可以考虑增加一个党员选民与各候选人相互接触的互动过程,让党员选民对候选人有一个基本了解后再投票选举。各候选人在演讲时,可以把自己的政绩、发展思路、工作目标等制成表格式的标志牌,一一列出摆在台上,让人一目了然,方便记忆,也方便比较。

民主选举与日常监督的关系问题。许多抱有“选举迷信论”的人,把选举看作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群众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认为只要实行了直接选举,所有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这无疑是十分错误的想法。根据西方学者的理解,自由公正的竞争性选举是实现政体民主的基本条件,但也仅仅是基本条件。我们把它借用于分析村(社区)基层党内民主同样具有价值。在通过选举方式产生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人之后,如何在随后的3年任期内,对这一部分人进行制度化监督,使其按照竞选提出的“施政纲领”行使职权,不违背党员民众的意旨,这一问题随着选举的结束必然摆在我们面前。而这种日常化的监督和选举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选举的影响。笔者建议,可否考虑成立党员监事会,使监督日常化;通过质询方式,使监督效用化;通过年会制,实现监督权威化。

公推直选中干部关注度高、报名率低问题。据笔者对东莞市大朗镇求富路社区的调研,在公推直选的第一阶段,大家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明显不够高。这实际上是一个如何激活改革动力和培育利益主体的问题,没有强大动力和利益主体的改革是没有出路的。任何涉及广大党员群众乃至普通群众利益的改革,其动力和利益主体不可能由少数人来担当。因此,在公推直选中,要切实做好做足宣传发动工作,把工作做到每一个党员家里;要着力培育以广大党员群众为主力的改革利益主体。只有依靠广大党员,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意识到这场改革对他们有利,公推直选才会拥有不竭的动力。

公推直选中的风险规避问题。政治民主是一种特定的政治文化,受选民的政治知识、文化素质、心理素养等因素影响比较大。困扰村委会选举的贿选、威胁、欺骗、宗族、黑恶势力、参与动力不足等问题也同样存在于基层党组织的选举实践中。比如在一些地方的试点中,“村霸”、家族势力、“老板”、“大款”等势力纷纷介入选举。“村霸”利用暴力和恐吓手段威胁村民投票;家族势力通过动员本族人员选本族人,使选举会成为一场家族大战;“老板”和“大款”用金钱开道,通过给村民一些小恩小惠、吃饭请客等手段来参选等等,所有这些都给选举改革试点进一步展开蒙上了阴影。在基层特别是在群众文化素养低、政治觉悟差的地方,公推直选容易受上述各种非正常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出现拉选票、贿选、不公平竞争等现象。尽管从发展趋势看,公推直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已经成为一种方向,但由于现阶段村(居)民的整体素质仍是参差不齐,在条件成熟的村(社区)可以进行试点,全面铺开尚待时日。如果不加区别地“遍地开花”,其结果可能是“民主反被民主误”。为此,对公推直选中潜在的风险要有效规避,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规范操作。公推直选是一项繁杂而严肃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和把握以下四个原则:党管干部原则,群众公认原则,公开公平原则,于法周严、于事简便原则。根据上述原则,有必要对公推直选的操作程序进行规范。实践证明,按照上述基本程序操作,有利于实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有利于民主和集中的统一,有利于选举的成功,真正实现公推直选的目的。

第二,分类指导。根据各村(社区)的具体情况以及党员群众素质的不同,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因村(社区)制宜,不搞一刀切。一般而言,党员群众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较强,党员在群众中信任度比较高的村(社区),有利于实行公推直选,并取得成功。从调研的实际情况看,下列五类村(社区)一般不宜开展公推直选:一是党员队伍严重老化,长期未发展新党员、党员整体素质普遍低下,党内确实无合适人选的村(社区)。二是宗族、宗派势力严重,容易造成宗族宗派势力控制民意的村(社区)。三是党员队伍中家族化问题严重,容易产生少数人操纵选举的村(社区)。四是集体经济薄弱,矛盾多,工作难做,党员畏难情绪大的村(社区)。五是党员素质好但村内民风差,尤其是为开展工作导致村支部与群众间存在隐形矛盾的村(社区)。

第三,加强领导。首先,加强思想领导。党委和组织部门要针对各个层面存在的思想实际,加强宣传,统一认识,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要切实增强改革意识、群众意识和民主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管干部和群众路线的关系,加强领导和发扬民主的关系,依章办事和改革创新的关系。其次,坚持任职条件。不仅对党支部成员任职资格,包括年龄、文化、领导能力、政治素质都要有明确规定,而且镇街党委要敢于坚持任职条件,对资格审查中发现不符合任职条件的,审批时发现有政治上、经济上等问题的,要严格把关。再次,精心组织选举。镇街党委要按照操作程序认真组织、精心部署,特别是要组织好党员群众推荐、民主测评、党员选举等工作。要加强宣传工作,动员符合任职条件的、有志于基层事业的党员自荐,动员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加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激发党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党员群众的参与率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在党员群众推荐和测评的基础上,要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进行党内选举。最后,善于总结经验。不仅要积极探索,而且要善于总结完善公推直选的做法,并形成制度。

入党积极分子竞选发言 篇四

关键词 党内基层民主;公推直选;乡镇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

中图分类号 D6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801(2009)04-0084-0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直接选举范围。公推直选乡镇党员领导干部,就是新时期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新举措和新形式。1998年,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率先实施本辖区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的公开选举。此后,江苏、湖北、河南、陕西等省也跟进推行公推直选的试点。总的看来,乡镇党委公推直选的试点工作,丰富了党内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体现了乡镇基层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优化了乡镇基层干部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展示了以党内民主促人民民主的积极姿态。然而,随着公推直选试点范围的扩大,改革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对此,亟须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以推动这方面的改革深入进行。

目前,在全国范围试行公推直选乡镇党员领导干部,时间不长,主要以“点”为主。而整体推行还处于探索阶段,试点的成功做法暂时不具备上升到制度层面的条件。同时,公推直选暴露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关键问题,直接影响到这方面的改革和发展。

(一)原动力不足

近年来,各地公推直选的试点情况表明,作为参与者、执行者和推动者的党员群众、基层干部及部分地方党委,进行改革的内在动力时有疲怠。

1、参与者被动参与。党员群众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党内民主活动,这是评判党内民主建设有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公推直选的试点中,党员群众的平均参与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但实际上,许多党员群众参与公推直选,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三不”:一是“不愿”。多数基层党员群众渴望推进党内民主,而一旦真的让他们参与,又往往不愿意“出头”。在公推环节上,党员个人自荐的比例很小。二是“不敢”。有些条件优秀的年轻党员干部。担心推上了却选不上被人笑话,更害怕组织对自己有看法,影响到自己的政治前途。三是“不想”。有些党员根据过去参与的实际效果不明显,作出经验性判断,认为“参与不参与一个样”、“参与了也是白参与”。最终选择参与也不过是走过场、敷衍行事。

2、执行者消极执行。乡镇党员干部是公推直选试点的实际执行者。他们对公推直选的认识和作为,直接关乎试点工作的成败。然而,乡镇部分党员干部却以消极懈怠心理对待公推直选:一是认识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不到位,甚至将其与地方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缺乏主动推进的热情,畏惧公推直选以后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力度;二是单纯地奉命完成政治任务,把上级党委关于公推直选的相关制度和文件精神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中,变成应付上级检查、政绩考核的“虚作”;三是注重“量”的追求,不注重“质”的把握,关注“试点多少”远胜过“试点怎样”。没有在公推直选带来的制度创新、体制突破推动本地发展方面狠下工夫。

3、推动者保守推动。公推直选的做法,发自乡镇基层党组织,但推动推广的主力源于地方党委、特别是区(县)党委。通观10年来的公推直选试点,只有少数的区(县)党委敢于、善于和勇于改革,通过创新促使公推直选走向制度化、长效化和规范化。而多数的区(县)党委尽管也响应党中央关于积极推进党内基层民主的号召,却有意识地控制着改革的进度、广度和深度:一是对公推直选的必要性认识得不清不透,认为可推行亦可不推行的不乏其人,即使勉强推行也难以坚持下去;二是对明显不符合时宜的法律法规条款不能够创新运用,公推直选限于陈规旧条而易流于形式;三是与自身“官位”挂钩,担心基层的公推直选如进行顺利,势必扩大范围和提高层级,从而改变原有的权力授受关系,即由上级党组织直接任命授权转变为党员群众投票选举授权。

(二)竞争不充分

作为党内选举制度的重要创新,公推直选吸收西方国家民主选举的成熟经验,提高了竞争的力度。而整个选举过程和最终选举结果要求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公推直选的真实性和竞争性就打了折扣。

1、候选人提名方式的限定和候选资格的限制。最近的试点情况表明,深圳市福田区提名候选人虽然尝试了党组织不参与提名、全部由党员自荐和党员联荐的新形式,但产生初步候选人,大多数地方仍然采取党组织推荐、党员自我推荐和党员(群众)联名推荐的形式。其中,组织推荐的人选,要么在候选人数量上占相当大比例,要么不经过公推环节径直进入到直选环节。显然,这样做破坏了选举的平等性和公平性,尤其不利于体制外参选人的竞争。另外,试点地还要求报名竞争者必须是国家正式干部,并且具有科级、副科级的相应级别。如四川省平昌县要求参选者“具备专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党龄,任副镇级实职2年以上或现任正镇级实职”,其年龄必须在45周岁以下(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党委书记的人选,年龄可以适当放宽),并且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6条、第7条的规定。对于以农民为主的乡镇党员队伍来讲,这样的要求无疑是排除了普通的党员、干部,而把参与竞争的机会给了少数人,实质上还是“从少数人中选人”。

2、程序设计不利于选举人意志的真实表达。根据《中国共产程》(简称《》)、《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简称《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相关规定,在选举人正式投票之前。安排被选举人与选举人见面、被选举人发表参选演说、大会印发被选举人简介,让选举人了解被选举人。按照目前的程序设计,双方的直接交流时间短,选举人远不能全面掌握被选举人的德、能、勤、绩、廉的表现。一部分体制外的优秀参选人,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平台来展示自己的才与能,因而难以赢得广大党员群众的认同和选票。此外,有的地方尝试“倒着选”的方法,将书记竞争中的落选者转为副书记候选人,实际上是给参与书记竞争的人选提供了两次机会。对于竞争副书记的候选人来说,这有失公允,也歪曲了选举人的意志。

(三)制度不对接

相对于公推直选的改革进程,更新相应的党规国法不免处于滞后状态。

1、公推直选尚无明确的最高法理依据。《》是党的一切行为活动的根本准绳。然而,在乡镇党组织的范围内公推直选党员领导干部,《》还没有明确若干关键问题。《》中关于党内基层选举的规定分别是:第11条。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体现选举人的意志;第29条,党的

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第30条,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选出的书记、副书记,应当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可见,《》虽然规定了党的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但没有明确规定基层党委的书记、副书记也必须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更没有明文规定选举的方式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2、公推直选的实际操作与部分党规国法发生冲突。事实上,从基层推出的最初改革,大多与既定的法律法规相抵触、相违背。作为发端于乡镇基层的政治改革,公推直选党员领导干部也有这个特点。《暂行条例》第3章第16条规定:“党的基层组织设立的委员会的书记、副书记的产生,由上届委员会提出候选人,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在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进行选举。”而在公推直选的过程中,候选人的提名方式一般有组织推荐、党员自荐和党员(群众)联名推荐,书记、副书记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且还有直接投票选举的突破性做法。《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书记和委员不是上下级关系,书记是党的委员会中平等的一员。”现在,有些地方,通过公推直选选出乡镇党委书记以后,允许当选的书记进行“组阁”,提名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包括副书记、委员和乡镇长、副乡镇长。这样做,违背了党委委员会制度的规定,也违反了《地方人大及政府组织法》第9条的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行使选举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的职权。

3、公推直选催生的新机制与部分党规国法尚难联动。公推直选是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基层干部选拔和选举制度的创新做法,内涵民主选举的新机制。如“对上负责”转变为“对下负责”、直选干部对选民负责等。鉴于此,现行的部分党规国法难与新机制联动。《》规定:“在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基层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上级党组织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调动或者指派下级党组织的负责人。”这种“调动和指派”,使直选干部因为“流速过快”而无法履行其竞选承诺。容易造成人民群众质疑公推直选结果的权威性而滋生参选的失败情绪,不利于公推直选的可持续推行。直选干部与现行《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也发生矛盾。一方面,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被纳入国家公务员的任职系列。他们要依法进行职务的升降、奖惩、交流、培训;另一方面,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由选民公推直选产生。他们主要对选民负责而不对法律负责。因此,按照现有的制度框架实现两个方面的联动,是非常困难的。

当前,公推直选乡镇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进展缓慢,关键在于一些实质性的问题难以破除和破解。所谓“不破不立”。公推直选的有序推进正是“立”在“破”难题之上。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党内民主制度的创新。

(一)开掘改革动力源,促进主体动力深度释放

基层党员群众、基层领导干部和县(区)党委或上级地方党委是推动公推直选试点的动力主体。引导这3支力量从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最终汇成改革的合力,公推直选才会成功。

1、激发党员的主体意识,提高党员的民主参与水平。党员群众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力量、依靠力量和根本归宿。没有广大党员的主动参与,党内民主便没有实质意义。鉴于此,一方面,要落实党员的“四权”,尊重和维护党员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我们党不断完善党员权利保障制度,健全运行体制,建立行之有效的党员关怀机制,以此唤起党员的权利主体意识,激发党员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要增强党员的民主参与能力,塑造党员的政治理性。在实践中,我们党不断组织党员开展政治教育,以此督促党员认真学习、正确理解党中央的现行方针政策,牢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党不断增加党员以严肃、负责的态度参加党内活动的机会,以此调动党员关心党组织的热情,在党组织的活动中炼就政治本领。而唯有内在诉求与实际能力兼具,党员才会自觉地参与党内民主的实践。

2、催发改革的政治勇气,激活创新的政治智慧。除了基层党员群众,公推直选的动力还有执行实施层面的基层主要干部和主导推动层面的各级地方党委。公推直选如何推进、推进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主要干部,尤其是县(区)党委或上级地方党委。激发和保持他们进行改革创新的动力,是推动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日。首先,营造支持创新和宽容失误的氛围。2008年初,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在党内特别是干部队伍中大力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和氛围,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坚持锐意改革、奋勇创新”。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消除地方党委“冒政治风险”的思想顾虑,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走得更好更远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其次,提供保障改革和激励创新的机制。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不能单纯依靠个别人的创新理念和改革冲动,而要依靠制度性的激励保障机制来提升基层主要干部的干劲和热情,促进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释放活力。如对落选的干部给予妥善安排,对具有实质意义的突破性创新实行评优评奖,把改革成效同政绩考核相挂钩等。第三,发挥成功案例的示范作用,增强改革创新的信心。到目前为止,四川省的公推直选试点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创新点最多、经验最丰富。更重要的是,在该省平昌等试点地区深入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置换出乡镇发展的巨大空间,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基于这个事实,全国其他地方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四川经验,主动地有步骤地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二)营造竞争氛围,增强公推直选竞争力

竞争是吸引选民参选、影响选民投票意向的一种有效形式。竞争越充分,选民就越能够多地了解被选举人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人选判定。无论是党内选举制度的改革,还是基层干部选拔制度的创新,公推直选都需要提高竞争的力度,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选好人、选准入。

1、减少组织意图的介入。鉴于“党管干部”的原则和选举可控的策略,在选拔任用干部的过程中,党组织施加影响、发挥作用是必要的。但要有“度”的限定,即在保证候选人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淡化组织意图影响公推与直选中的竞争性。首先,实现以组织意图为本向以党员权利为本的观念转变。在过去,区(县)党委通过各种形式任命干部。在推行公推直选的背景下,区(县)党委更多地是制定选举规则、选举程序和进行资格审查。而由党员群众来主掌干部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其次,后移党管干部的关口,丰富“党管干部”的内涵。区(县)党委把关选用干部,从选前管人、选时管人移至选后管人。这样做,既能选出民意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也能保证公推直选的干部具备合格的政治立场和工作作风。第三,成立选举委员会或选举监督委员会,保证公推直选的公平公正。在个别

试点中,设立选举监督委员会的做法,总的来说,效果并不理想。对此,不妨由超脱乡镇利益的区(县)党委、区(县)企业事业单位党组织、“两新”党组织外派熟悉组织业务的党员、党员干部组成选举委员会,进行实践尝试。

2、完善公推与直选的程序设计。合理的程序确保民主而不限制民主。换言之,合理的程序设置能够极大地影响公推直选展开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在试点公推直选的过程中,部分地方的程序设计创造了不少好的做法,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有助于增强选举的竞争性,但整体运作仍有改进和完善的空间。具体而言,在公推时,尝试选举区划内的“海推”,有意向的候选人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海报等形式进行宣传,通过公开演讲展示才能、宣扬政见,以增进其社会知晓度;在直选前,候选人利用10-15天或者更长时间到基层进行座谈和实地调研,了解民情、吸引民意;在直选时,发表即兴竞选演说,接受现场选举人的提问并作出就职承诺等。另外,选举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性事项,如流程安排、选票制作、收发选票、填写选票、计票唱票等,对于保障竞争过程和竞争结果,也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3、弱化候选资格条件的限制。“民主意味着平等”。平等意味着人人能够享有同等权利。而党员群众参与公推直选,预示着他们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平等的被选举权,同时受到国法的保护。可见,有意识地打破当下公推直选中“一刀切”的资格限制。有利于维护党员权利和有效开展公推直选。一是允许党员联名推荐的人选竞争初步候选人直至正式选举,保证民意基础好的普通党员也能够参与到竞选中来。二是允许普通村级党员干部、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党员干部等参选乡镇党委委员,保障基层工作能力较强和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有机会进入更高层次为人民服务。三是优化非本地竞选人的准入条件,不能简单地把身份、学历等作为筛选标准,而要本着“适合”、“需要”的原则,让确实“能带路”、“带好路”的人选进入本地领导班子。

(三)进行制度创新,提高公推直选公信力

制度是现代国家秩序的基本构成要素。只有完善制度,公推直选的改革实践才能真正走向长效化和规范化。公推直选也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新亮点。

入党积极分子竞选发言 篇五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扣党总支“扶老暖心夕阳红”特色党建工作,以支部建设为主体,突出主题,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党建活动新途径,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推动社区党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活动内容

1、开展“支部竞赛”活动。

第一,党总支与支部签订责任目标责任状,确保支部工作目标完成及竞赛工作推进。

第二,支部生活正常化。坚持“”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组织召开支部会议和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在召开支部生活会议时,做到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记录完整。

第三,实行“结对子”活动。对特困老人和高龄老人提供党员志愿者结对助老活动。每名党员志愿者至少要找一名居家养老居民困或高龄老人作为帮扶对象,并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帮助其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2、开展“富民创业”活动。

第一,组织安排专业技术培训,给下岗、失业党员及居家养老老人子女送工作岗位。

第二,让创业成功人员来社区进行现身说法,介绍创业成功经验,培养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积极性。

第三,举办建国60周年大型庆祝活动。

3、开展“扶老暖心夕阳红”特色活动

第一,老年文娱活动竞赛:如健身竞走、登山比赛、唱戏(花鼓戏、京剧等)、舞剑、健美操。

第二,充分发挥老年协会作用,对居家养老中孤老残弱老人进行节假日及生日上门慰问。

第三,依托社区物业化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志愿者及义工的能动性,将居家养老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第四,开展社区老年朋友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丰硕成果和精神风貌展。

三、活动时间

一月:对社区孤老残弱进行上门慰问。

二月:党总支与支部签订责任目标责任状,并开展支部竞赛活动。

三月:“学雷锋”党团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安排专业技术培训,给下岗、失业党员及居家养老老人子女送工作岗位。

四月:让创业成功人员来社区进行现身说法,介绍创业成功经验,培养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积极性。

五月—六月:开展老年文娱活动竞赛,丰富居家养老老人们的文化生活。

七月:支部竞赛评选

优秀党员评选,组织开展党员参观学习活动。

八月—九月:开展建国60周年大型庆祝活动。

十月:在重阳节向老年居民发放《科学健身延年益寿》小册子。

十一月:开展社区老年朋友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丰硕成果和精神风貌展。

十二月:召开党员座谈会,党员间开展交流活动,并总结经验,探讨新一年的活动安排。

四、活动要求

入党积极分子竞选发言 篇六

入党积极分子竞选稿范文一在此之前的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可以说是微乎甚微的,以前的我只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而对于党的别的方面,我的了解是不健全的,在有些方面,更可以说是错误,也许这与我从小的成长环境有关系吧,我是来自农村的,从小就感觉村委会无论干什么事情似乎都是由几个党员来完成的,那时候我就错误形成了一个看法似乎只有党员才可以参与各种活动,为人民服务,后来随着年龄增长我才知道那个想法是错误的,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党员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可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所以此次参与入党积极分子竞选的原因之一就是想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去学习他的性质,纲领,以及指导思想和它的真正含义,从而端正以前不正确的看法,完善自己以前对党不健全的认识,并用它的指导思想来指导自己,从而使自己以后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志气,以及对祖国和社会有贡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

参与竞选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入党一直以来都是我从小的愿望,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教了一首歌,里面有句歌词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当时我就想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共产党和新中国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后来学了一门叫社会的课程,里面讲到了中国的近现代史,才知道原来事实确实是如此,没有共产党,真是没有当今的新中国,从此以后我就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浓浓的敬佩之情,也是从哪个时候开始,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入党,成为其中的一员。

其实,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特别喜欢看国产电视剧,而且舍友只要一提起国产片,基本都会抓住机会黑我,其实我想说这一切源于小时候对抗日电视剧的热爱,而之所以爱看抗日电视剧就是出于对与我们伟大党的敬佩与崇拜。

正是因为怀着一颗对党的敬佩好奇之心,才迫使我产生了一定要加入其中,并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愿意牺牲一切的决心,当然也迫使我来参加此次竞选,如果真正要说我来参入竞选的真正动机的话,那么我觉得也只能是我对党的敬佩与好奇以及一个为人名服务的决心。

当然今天晚上,如果我能够很幸运的被选为入党积极分子,我将向大家保证,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真正阐述中国共产党,更或者说是一个合格党员的真正含义,现在的我确实不够优秀,现在的我确实有许多毛病,但是在以后,我一定会努力改进,争取想一个真正的党员靠拢。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真诚的希望大家可以支持我。

入党积极分子竞选稿范文二大家早上好,首先,我非常高兴,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参与这次的竞选。

几天前,我回看了TVB的几集我最喜欢经典老剧《难兄难弟》还有《寻秦记》,我还在感伤,时间真的飞逝,想当年,我追这些电视剧的时候还是小学,初中,而现在,眼看大学都快毕业了。其实,我们都在长大,我们没有刻意留意罢了。 还记得,刚进***,我非常不满意,我不喜欢这个专业,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会被补录到这里!

后来,一件一件事,让我接受,让我喜欢,让我改变,更让我长大。

我想第一件,肯定是,在这里我结交不同类型的朋友。在《我们这一家》里有一段说道,主人公桔子,在寻找假期里心里挥之不去郁闷的原因,最后他在街上偶遇同伴,玩闹一阵,分别过后,他突然发现,郁闷的感觉不见了,他说,之所以有无法排解的郁闷感,是因为假期见不到朋友!

在这里,我也想说,扫去我的心里阴霾的,也是我在这里结识的同伴。真的!很高兴,也很荣幸,你们是我大学四年的同伴。

第二件,是学习!刚上大学,我秉承高中优良传统,非常努力,当然,也很感谢,宿友一起创造的宿舍氛围。可是,渐渐地,我开始找不到学习的意义和动力,更找不到学某些科目的必要性!于是,我开始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工作上,活动上,还有美剧!不知道是哪一天,我突然认识到,自己的法学基础是何其薄弱,要通过司考,岌岌可危!我很懊悔,也很无奈,觉得自己错过一段非常珍贵而有限的大学时间,为了不让懊悔和无奈延续,我只能平静下来,更加努力,更加投入!

第三件,是我的工作。这也是我心里十分不安的原因。说实话,从大一到现在,我并没有给大家做出什么值得夸耀的贡献。我的工作也确实不在班里!我苦思冥想,觉得最有关系的便是寒暑假社会实践了。凡遇到班级竞选,社会实践,都会被我拿出来讲一讲,大家别见笑啦。

在团委,在社会实践部,真的让我成长不少!从刚开始,想要大展拳脚,到后来被琐碎繁琐工作的打击;从刚开始没活动经费的窘迫,到后来,独当一面的自信,这一切的历练成长,都是人文管理学院的团委给我的。

而我为大家的贡献,为班级的贡献,就是做好我的工作,鼓励和尽自己所能支持大家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整理大家的参与信息,逼你们写论文,各种实践先进个人优秀论文优秀团队的评优。

大二,这段时光里,我真的放了很多心思在工作活动上。事实上,是我,真的想多经历,多尝试!

在我们***大发展规划处***处长的指导下,我跟同届的同学一起创立了项目管理协会。

在我们*****老师的帮助下,我带着我们学院的师弟师妹组建了我们学院的普法实践队。这次普法实践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做活动有钱在手的喜悦,我们一共做了4天活动,在顺德4个镇区,2家医院!这次活动,真的让我好好发挥了一下,也多亏了之前项目管理的经验,让我在时间有限的一个月内,带领14个队员,拉赞助,游说顺德司法局司法所,招志愿者,排练节目,游说律所的律师帮忙,免费为市民提供法律咨询等等,直到最后活动很成功!

也是因为这次活动,我第一次上电视!暑假的时候,我在网上翻出顺德的两家电视台,采访我的新闻报道,还有珠江商报的采访,全家围在电脑前看,包括我的小侄女,我很得意!

不过,也是那天,我发现我的临概挂了!

有得必有失,因为是暑假活动,我准备活动的那个月,刚好是考试月。

我一直觉得,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没有彩排!

大学四年,更是人一生中能够创造许多珍贵回忆的时间,在大学里,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利益冲突,没有那么多的社会条框,却又比高中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去尝试。我们参加各种活动,结识他人,交朋友,考各种资格试,包括各这次竞选,都是那么的全力以赴!

我很谢谢这次竞选,因为它让我系统地回忆了我大学前面的时光,有得有失,有荣耀,有遗憾。我拿过奖学金,也挂过科;被评过优秀学生的称号,也曾经因为迟到,被老师惩罚,在课上唱过三只小熊;参加过社团,也发起创设过社团;从开始的部门新丁,到带着师弟师妹组织各种活动。还有许多不能说的秘密。 人不能一直往前走,停下来,回望过去,总结得失!

这样,便能利用更珍惜所剩的大学时光,对遗憾尽量弥补,也更加全力以赴的追求自己定义的成功!接下的日子,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我们不言而喻。无论是司法考试,考研,或是考公务员,等等,我都希望大家能够更努力,更幸运,也希望大家一起共励共勉!

最后,我想说的是:从昨天下午接到竞选预备党员通知开始,我心里就一直在煎熬着,纠结着,我该说什么呢?

我明白,大家,很可能,在我之前,心里就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一起竞选的其他同学都非常优秀,和他们相比,我真的有很多的不足。如果这次竞选不成,我是心服口服的。但是,我想,我必须要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能够让大家对我多一些了解,多一些认识!

所以,谢谢你们耐心的听完的我的长篇大论!

最后的最后,循例一句,请你们支持我,投我一票吧!

谢谢!

入党积极分子竞选稿范文三同学们好!今晚!我很幸运参加竞选入党积极分子的演讲,通过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党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加深了我对党的认识,端正了入党动机,还加深了我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兵荒马乱,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人民饥寒交迫,看不到一点希望,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转变,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奋斗史,是一部人民英雄史,无数革命先烈为党的事业坚苦奋斗,催人泪下。党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凝成的,他们为了革命,为了党,为了祖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而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更应该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完成先烈们未完成的事业。

从童年开始,一串闪光的名字,江姐,刘胡兰,雷锋,焦裕禄等,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和教育。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我发现在最危急的关头冲锋在前的英雄总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这确立了我要成为他们一员的决心。在学习了党的相关知识之后,我知道,只有为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才是唯一正确的入党动机。

入党积极分子竞选发言 篇七

但在我看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我们都不应该接受“非竞争性政治”的帽子。民首先是选择权。有选择,就有差异;有差异,就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了选择。所以,竞争和平等一样,也是民主政治的一项不可背离的原则。“非竞争性政治”这个概念,尽管比“极权政治”要含蓄些,却仍然不是一个好词。特别是这里的“非竞争”,原意并不是没有竞争,而是不允许竞争,本质还是政治垄断、政治专权。承认社会主义政治是非竞争政治,就等于承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众对自己的权力受托者没有选择的权利。这样,得出的结论还是一样的: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不民主的制度,和民主的基本原则不相容。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过去无论是在政治体制中,还是在党内生活中,确实都缺乏民主意义上的竞争。公众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主要有两条:第一,我们不允许其他政党和共产党一起平等地竞争执政权;第二,党内实行的是任命制或变相任命制,由领导和上级、而不是由公众和普通党员来决定执政人选。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政治叫做“非竞争性政治”,有一定道理。计划经济时期的苏联、东欧党和其他执政的共产党都是这样做的。

但是,社会主义政治既然定义为一种民主政治,就应当是有竞争的政治。真的让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掌权者,让有心承担这一角色的人来平等竞争。事实证明,这条基本原则不容超越。越过了这一点,民主便失去了前提。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民主”之所以不成功,之所以在民主政治的限潮中失去了合法性,首先是因为背离了这一条原则。

那么,竞争以什么方式来体现?j芏共产党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格局下,应当在党内引入竞争性选举,作为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环节。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竞争所造成的缺陷,要靠这个环节来弥补。现在,我们已经吧过去“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变成了“由较多一些人在较多一些人中选人”(即所谓“公推公选”)。这是很大的进步,但是还不够,还应该继续朝着“由多数人在较多的人中选人”的方向前进,即在广大党员中实行竞争性的选举(直选)。

其实,这几年来,一些地方和基层党组织已经在党内竞争性选举方面开展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且取得了积极成果。一些地方推行党代表直选,实行支部“两票制”选举。探索乡镇领导班子直选等,至少在推举候选人这个环节上,不同程度地把差额竞争引人其中。在上述实践的基础上,在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党内民主发展方向的情况下,党内逐步开展竞争性选举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发展党内竞争性选举方面,我们有如下建议。

1 在地方和基层党组织中广泛推行竞争性选举

明确规定举行党内竞争性选举的岗位。这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党代表大会代表;二是规定应由选举产生的党的领导机关的工作人员,如党的各级委员会、总支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的成员,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成员等。有些地方把党的部门负责人(经常是副职)的职位拿出来竞选,这是大有问题的。党的部门负责人在工作上恰恰应当严格对上负责,实行任命制,若由选举产生,带来的恐怕不是效率,而是责任关系的混乱。

普通党员和党组织拥有平等的候选人提名权。党组织有责任对选举加以引导,体现“组织意图”,但应严格禁止把组织意图集中到一个或几个具体人选上。党员自愿提出的、不反映组织意图的候选人和其他候选人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

党内竞争性选举在村、乡镇和县三级举行。应当争取用5-10年的时间,把竞争性选举逐步扩大到县一级。在村一级,党员直接选出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在县和乡镇一级,可以考虑采用党员大会的形式,竞争、差额地直接选出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人。同时,党员大会也选出自己的代表机构。代表大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执政纲领,监督党的委员会的工作。

党组织领导班子的选举,过去的程序是选出全部人员,再由他们内部分工。今后,应考虑直接差额选举党的书记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作为执政党的一级领导人,手中掌握着公共权力,简单地用党内分工的原则来确定是不合适的。

在中央和省两级,仍然实行代表大会制。但代表大会的代表也应逐步实行竞选。这两级党的委员会可以暂不考虑实行竞争性选举,但应实行差额选举。差额的比例应扩大到30%。

2 允许候选人开展各种竞选活动

实行竞争性选举必然引发各种形式的竞选活动,如拉票。对这类活动一律采用禁止的方法已经不太现实。“拉票”是一个不规范的概念,通常指用不正当的手段为自己争选票的行为。然而,对于竞争性政治来说,为自己争取选民支持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候选人与选民互相沟通、加强两者之间联系的必要手段和途径。把所有此类行为都纳入“拉票”的范畴,不但是一种过时的政治理念,而且由于不能为竞选活动提供正常渠道,反易导致“黑箱操作”式的“阴谋政治”频频发生,屡禁不绝。

对此,有两件事情必须要做:

一是划清竞选活动和派别活动的界限。为适应竞争性选举而出现的竞选活动,不同于作为一项重要组织原则的党内禁止派别活动。

列宁是禁止党内派别的首倡者,为了防止有人借此压制党内民主,列宁对派别有严格的定义。在他看来,所谓派别,是指“具有特别的纲领,力求在某种程度上自成派别和规定自己的集团纪律的集团”。这里面实际上包括了判定派别的几个主要条件:第一,有特别的纲领;第二,规定自己的派别纪律;第三,主观上有追求成为派别的愿望。遗憾的是,从斯大林开始,不但没有能够严格按照列宁的定义去区分党内派别,相反,“派别”成了一顶可以随意扣到党内不同意见、不同观点头上的帽子。谁和党内当权者有不同的看法,谁就被定性为搞派别活动,成了党的团结统一的破坏者,成了“阶级敌人的帮凶”。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在实际中执行的,并非列宁的原则,而是斯大林的原则,更多的是根据斯大林在苏共党内反对派别斗争的案例、而不是按照列宁的定义来判定派别和处理派别问题。实践证明,这种标准弹性过大,人为因素过强,付出的道义代价过高。虽然在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包围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但终究还是极大地压制了党内不同意见的正常表达,不利于发展党内民主,也为敌对

势力攻击共产党不民主提供了口实。

中国共产党勇于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杜绝了动不动就把不同观点打成“派别”的做法,但是,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这个问题都并没有讲清楚。这是造成党内经常出现“鸦雀无声”现象的一个根本原因。

所谓“非组织活动”,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什么叫“非组织活动”,没有一个确切的解释,但实际上囊括了所有那些不是通过自上而下、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系统,而是越过组织在个人之间联系、交流的行为。在党内实行竞争性选举的情况下,“非组织活动”显然成了一把“达摩克利斯剑”。因为,只要希望赢得他人的支持,就必然有一个把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传递给他人的过程。如果把这一过程中的个人行为统统叫做“非组织活动”,实际作用就是堵塞言路,阻止党内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在推进党内竞争性选举的过程中,不应再使用“非组织活动”这种带有强烈党内斗争色彩的不规范概念。

二是用法律和制度规范竞选活动。不随意把党内竞选活动归入“派别活动”或“非组织活动”,不等于党内没有产生派别的可能,也不等于不会出现一些不利于党的团结统一的行为。相反,党内允许竞争,必然大大增加公众根据不同观点和主张结成派别的可能性。因此,如何既允许党内竞争,又防止这种竞争蜕变为派别之间的争斗,就成为必须予以正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应当以党内法规的形式为党内竞争划定明确边界。应允许候选人围绕落实党的代表大会确定的纲领性主张提出自己的施政设想,允许候选人围绕施政设想展开宣传。党组织掌握的电视、报刊等媒体应为候选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等量的竞选费用。

党内法规根据竞选需要设定竞选活动期。候选人可以利用提供的经费组织竞选机构,在竞选期间开展活动,但竞选活动结束后即行解散,不得将该机构转变为常设机构,更不能成为有内部纪律的组织。在非竞选活动期间,任何个人都不得越过现有规制在党内建立组织。

候选人正面阐述自己的主张,不得以任何理由对其他候选人进行人身攻击。候选人之间不得从事幕后政治交易。各级党组织可以就出现不同观点和主张的议题组织竞选辩论会,使候选人的观点有机会得到充分的表达。

候选人不得出于宣传目的从事筹款等活动,不得接受任何形式的国外馈赠,不得向支持者承诺具体的未来官职,不得以任何形式贿赂选民。

任何党员有权检举违反上述要求的人员。一经查实,即取消候选人资格,并予以相应的党内纪律处分。

以纪律检查委员会为基础,设立党内选举仲裁机构,受理竞选活动中出现的投诉、争端。

3 调整现有干部任用和管理制度

近年来,为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我们党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和条例。总体说来,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但是,这些规定和条例,很大一部分是以实行干部任命制和变相任命制为前提的。在党内实行竞争性选举的情况下,这些规定和条例必然与新的要求不相适应,有时甚至会对推进党内民主起消解作用。应当按照竞争性选举及其衍生的一系列规则,调整和清理现行干部管理任用制度。

废止现行干部任职年龄限制制度

为了根除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干部职务终身制,中国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后来又进一步细化了干部队伍知识化、年轻化的内容,例如,实行任期制,规定了领导职务的任职期限;规定了每一级别的任职年龄,只要超过年龄就不予提拔;等等。

对干部任职年龄设限,虽然有好的作用,但在实行竞争性选举的条件下,过细的年龄限制也越来越暴露出弊端。近年来\www.paomian.net\,由于对干部任期和离职年龄实行硬性限制,干部队伍老化的问题已经不复存在。年轻化,不但失去了它的原有意义,反倒容易变味,似乎年轻化本身就是目的,干部队伍越年轻,越是一种政绩。在畸形的“年轻化”取向中,出现了一些极不正常的现象:干部的年龄越来越往前提,并且根据级别逐次递减。在乡镇一级,40岁似乎就已经不再年轻;在县一级,超过45岁就差不多失去了上升机会;在地市一级,50岁也往往意味着过了“提拔线”。

其实,40-55岁左右正是人生阅历最丰富、处世最成熟的时候,从年龄上“一刀切”,不但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对干部队伍产生了不健康的影响。显然,如果到了年龄得不到提拔,不但再无政治前途可言,而且自身各方面利益也要受到损害。在这样的环境下,个别干部之间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甚至雇凶杀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之,这种制度正在越来越严重地毒化干部队伍的环境,极不利于干部的健康成长,应予废止。应当在干部队伍中推行功绩制,保证他们的待遇,同时实行比较划一的年龄界限,比如,最多设立60岁和65岁两个界限;在地、县、乡一级,只要不满60岁,就可参加任何一级的岗位竞争。占据岗位时间过长、妨碍年轻人成长的问题,则通过限制在同一级别岗位上的任期来解决。

改善干部异地交流制度

通过竞争性选举完成的实际上是权力委托程序,既包括权力委托的过程,也包括受委托人可以行使权力的期限。所以,权力委托程序过程一旦完成,委托关系便告成立。未经委托人许可,任何其他个人和组织都无权在事先规定的期限内中止或变更受托人的权力。这是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要求。

现行干部交流制度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对这种委托关系缺乏尊重。干部异地交流制度是建立在干部任命制和变相任命制基础上的。它的初衷无非是两条:一是,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任职时间过长,会形成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干部犯错误的几率大大增加,加强异地交流可以降低这种几率;二是,干部只有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锻炼,才能不断提高能力,异地交流是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

显然,第一条是我们吸收了古人的一些有益经验而确定的。但是,在信息极其流通、交通极为便利的今天,异地交流已不再能够防止各种复杂关系的形成和干部犯错误,而且,干部反倒可以用更加隐蔽的方式来交换利益。第二条的正面意义,现在也逐渐被其引起的负面影响大大冲淡了:一方面,公众对交流干部缺乏了解,这种情况必然使选举失去应有内涵;另一方面,被频繁交流的干部虽然拓宽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但对所在地的情况却很可能仍然不了解、不熟悉,很难拿出一套关于今后发展的系统思路,不能适应选举的要求。

因此,应该考虑探索另外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来强化对干部的历练。例如,可以在实行任命制的岗位上,适当扩大异地交流的比例,选举产生的干部则不列入交流范围,并严禁随意调动。此外,虽然干部流动是必要的,但没有必要像现在这样规定必须经过那么多岗位,这实际上也很难做到。应该以干部至少完成一届任期为基准线来作出干部流动的合理规定。

【入党积极分子竞选发言】相关范文

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竞选演讲稿【精选603-13

入党积极分子竞选稿范文【优秀10篇】03-03

入党积极分子竞选稿范文【优秀3篇】03-04

大学生竞选入党积极分子演讲稿优秀1004-08

参选入党积极分子发言稿优秀10篇01-22

最新入党积极分子竞选演讲稿(4篇)04-16

入党积极分子竞选稿范文【精选5篇】08-02

入党积极分子竞选稿范文优秀5篇12-22

大学竞选入党积极分子演讲稿(优秀7篇)03-23

大学竞选入党积极分子演讲稿【优秀503-23

最新范文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整改措施通用4篇02-09

党校培训自我鉴定精选6篇02-09

入党自愿书【最新3篇】02-09

党校学员自我鉴定【优秀5篇】02-08

党课记录【优秀4篇】02-08

预备党员个人自传范文通用5篇02-08

入党积极分子自传例文通用9篇02-08

入党的自传最新5篇02-08

最新申请入党人的现实表现通用3篇02-08

党支部建设工作举措(精选9篇)02-08

102 24609